淝水之战后,前秦迅速瓦解,后燕、西燕、后秦和后凉等国相继建立,北方再次陷入了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苻坚被姚苌杀害后,拓跋鲜卑的拓跋珪趁机恢复代国,北魏政权建立。那么北魏是如何统一北方的?在此期间,又有哪些政权建立与覆灭呢?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北魏迅速壮大及后燕政权灭亡。
拓跋珪是代国末代君主拓跋什翼犍的孙子。376年,代国被前秦攻灭,苻坚采纳代国旧臣的意见,准备等拓跋珪成年后重新册封他为代王,于是,便将他留在故乡,跟随母亲贺氏寄居在独孤部首领刘库仁的部落,其他的宗室大臣则全部迁往了长安,代国的领地则被苻坚一分为二,匈奴独孤部的刘库仁掌管黄河以东,铁弗部的刘卫辰则掌管黄河以西。
然而,好景不长,刘库仁在支援前秦攻打后燕的时候,兵败被杀。刘库仁的儿子刘显接管部众,他对拓跋珪极为忌惮,准备将其除掉。拓跋珪在母亲的运作之下,逃往了贺兰部,投奔了舅舅,即贺兰部的首领贺讷。
386年,代国的旧臣们看到了拓跋珪的潜力,极力劝说贺讷推举拓跋珪为代王。于是,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西南)召开的部落大会上,年仅十五岁的拓跋珪即代王位,开启了他的建国之路。之后,他改称魏王,将都城设在盛乐。
387年6月,拓跋珪亲征刘显,刘显战败后,投奔了西燕的慕容永,独孤部投降北魏。之后,他接连击败库莫奚、高车以及柔然等部,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7月,贺兰部遭到了铁弗部的攻击,贺讷连忙向北魏求援,拓跋珪亲自领兵前去救援,击退了铁弗部之后,他将贺兰部的部众迁徙到了北魏的东部边界。在此期间,贺讷的弟弟贺染干企图篡位,引发了内部纷争,拓跋珪得知后,迅速派遣大军平定叛乱,将贺兰部的部众纳入了北魏的版图。
391年10月,铁弗部的首领刘卫辰派遣九万大军攻打北魏的南部,拓跋珪亲自率领五千精兵前去迎战,结果铁弗部战败而逃,拓跋珪率军追击,从五原郡渡过了黄河,铁弗部的部众们异常惊慌,顿时大乱。11月,拓跋珪率军抵达了刘卫辰居住的悦跋城(今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的柴登镇),刘卫辰父子仓皇逃走,拓跋珪立即派兵追击。最后,刘卫辰被自己的部下杀害,儿子刘直力鞮被俘后处死,赫连勃勃逃走,而刘卫辰的宗族五千余人全被诛杀,并将尸体丢入了黄河之中。至此,阴山以南诸部全部投降北魏,北魏成为了北方实力最为强大的政权之一。
394年6月,慕容垂派兵攻打西燕的都城长子。西燕占领长安后,鲜卑族的部众思念故土,导致内乱不断,慕容永便率领四十余万鲜卑人离开长安,到达了长子。得知后燕出兵后,慕容永连忙向拓跋珪求援。然而,还没等到北魏的援军赶到,长子就沦陷了,慕容永及其公卿大臣三十多人被杀,西燕灭亡。
396年,慕容垂亲自率领大军征伐北魏。然而,走到半路的时候,却突发疾病,在班师途中病逝,享年七十岁。他的儿子慕容宝继位。同年8月,拓跋珪亲率十万大军,南攻并州,驻守晋阳的慕容农率众逃走,并州之地尽归北魏。随后拓跋珪命人秘密开通当年韩信走过的道路,神不知鬼不觉地越过太行山,攻下了常山郡,北燕各郡县的官员们惊恐万分,纷纷投降或弃城而走。只有中山、邺城和信都还在顽强抵抗,拓跋珪兵分三路攻击,他亲自率军攻打信都,慕容凤弃城而走。3月,慕容宝以割让常山以西的土地为条件向拓跋珪求和,可是拓跋珪答应之后,他却又反悔了。于是,拓跋珪便率军包围了中山,慕容宝抵抗不住,只能率领部众逃走。驻守邺城的慕容德自知独木难支,连忙率领四万余户,向南逃走,到达了滑台(今河南省滑县),他自立为燕王,史称南燕。后燕的中郎将冯跋则起兵反叛,杀死慕容熙后,拥立慕容宝的养子高句丽人慕容云为帝,定都于龙城,仍然沿用燕国的年号,史称北燕。至此,后燕政权彻底覆灭。
398年6月,拓跋珪正式将国号定为魏,即皇帝位。7月,他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与此同时,河西鲜卑的秃发乌孤建立了南凉政权,吕光属下的将领段业建立了北凉政权,李广的后裔李暠则建立了西凉政权,后凉名存实亡,于403年彻底灭亡。407年,匈奴铁弗部的赫连勃勃也在朔方郡建立了政权,他认为匈奴是夏禹的后代,因此他将国号定为大夏,胡夏政权建立。
再来看拓跋珪,在他的领导下,北魏政权迅速强盛。然而,到了晚期的时候,他变得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每当想起昔日的不满,他就胡乱诛杀大臣,导致大臣们惶恐不安。409年,他对皇后(原文“黄子子”有误)拓跋绍的母亲贺夫人不满,于是便将她幽禁在宫中准备处死。贺夫人连忙向儿子求救,拓跋绍便与守兵和宦官串通,翻墙进入宫殿后,刺杀了自己的父亲。至此,一代雄主拓跋珪落幕,时年三十九岁。他死之后,长子拓跋嗣继位,拓跋绍被杀。
再来看慕容德建立的南燕。409年3月,东晋的重臣刘裕力排众议,准备出兵征伐南燕,收复山东失地。4月,刘裕率军从建康出发,向山东进发。6月,他们经过琅琊郡,到达了临朐以南,与燕军展开了激战。燕军战败后,刘裕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广固(今山东省青州市的尧王山西南)。410年2月,南燕的尚书悦寿开门投降,南燕就此灭亡。
那么刘裕是如何代晋自立,建立刘宋政权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呢?我们下期继续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