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的三路大军攻伐蜀汉,刘禅和姜维是如何应对的?邓艾和诸葛绪的六万大军,为何没能挡住姜维,让其进入了剑阁关?钟会的十余万大军,为何无法攻破姜维的三万守军?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灭蜀之战(上集),及姜维据守剑阁关。
263年八月,司马昭调集了十八万大军,兵分三路南下,对蜀汉发起总攻。第一路由征西将军邓艾率领三万人马从狄道出发,目标是牵制驻守沓中的姜维。第二路由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三万人马通过祁山道前往阴平桥头,目标是切断姜维前往汉中的退路。第三路由镇西将军钟会率领十多万主力从长安出发,兵分两路从褒斜道和傥骆道进攻汉中,同时任命卫瓘为监军,监督诸军。
姜维得知曹魏的十八万大军来袭后,连忙给刘禅上表,请求派遣张翼驻守阳安关,派遣廖化驻守阴平桥头。结果刘禅找来商议的人竟然是宦官黄皓,而黄皓信奉鬼神巫术,问卦之后的结论是,魏军不会攻来,陛下尽管放心。可叹的是,刘禅竟然相信了鬼神巫术,将如此重大的国家存亡之事就此搁置,导致蜀汉的大臣们对于曹魏出兵之事一概不知。
等到钟会的大军进入傥骆道,邓艾率军向沓中袭来的时候,刘禅才感觉大事不妙,连忙派遣张翼支援阳安关,派遣廖化前往阴平桥头。可是由于耽搁的时间过长,他们已经无法在敌军到达之前赶往目的地了。
不久之后,钟会的十余万大军陆续进入汉中,他让李辅率军攻打乐城,让荀恺攻打汉城,他自己则亲率主力准备前去攻打阳安关。临走之前,他派人祭拜了诸葛亮,并且下令所有将士不得在诸葛亮的墓前砍柴牧马。之后,他让护军胡烈率军先行前去攻打阳安关。
驻守阳安关的蜀汉将领是傅佥和蒋舒。蒋舒曾是蜀汉的武兴督,由于无所作为,被朝廷贬职,成为了傅佥的副将,他便对此事一直怀恨在心。得知胡烈率军前来,他就对傅佥说:“魏军大举前来,我们必成齑粉,死守恐怕不是良策吧。”傅佥说:“我们奉命守城,只要守住城池,便是功劳。如果擅自出城,一旦兵败,不仅辜负了朝廷,而且死而无义呀。”蒋舒却说:“你以守住关城为功劳,我以出战破敌为功劳。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各行其职。”说完,他便率领属下出城。傅佥以为他要出城迎敌,结果蒋舒出城之后就投降了魏军,并且炸开城门,带着魏军冲入了关城。傅佥见状,立即组织抵抗,最终傅佥力战而死。阳安关失守。
钟会得知后非常高兴。他让李辅和荀恺各率一万人马继续围攻乐城和汉城,其余人马则由他亲自率领,直奔剑阁关。
再来看西线战场。此时,邓艾已经率领大军到达了沓中附近。他命令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金城太守杨欣,分别从东、西、北三个方向进攻姜维。
姜维得知钟会已经进入汉中,担心汉中的将领防守不住。因此,他想尽快前往汉中坐镇指挥,不想与邓艾纠缠,于是他连忙率军后撤,准备退往阴平郡。可杨欣等人紧追不放,姜维边战边退,准备前往阴平桥头。
然而,诸葛绪的中路军已经抢在了廖化的援军到来之前,占领了阴平桥头,挡住了姜维的退路。阴平桥头位于今天甘肃省文县的玉垒乡,白龙江和白水江汇合于玉垒关,通往玉垒关唯一的渡桥便是阴平桥头。
姜维自知强攻难以取胜,而且邓艾的大军还在后面追击。于是,他便诈称要从孔函谷进入北道,切断诸葛绪的后路。诸葛绪得知后非常恐慌,连忙率军后退三十里,准备迎战姜维。然而,姜维得知诸葛绪退兵后,立即掉头奔向阴平桥,并且顺利地渡过了阴平桥头。诸葛绪这才发现上当了,连忙率军追击,可是已经追不上了。
至此,邓艾与诸葛绪的六万精锐,未能将姜维牵制在沓中。姜维与廖化的军队汇合后,便退往了白水关,又与张翼的援军汇合后,准备前去救援汉中。得知阳安关已被钟会攻破,姜维立即决定前往剑阁关挡住钟会。
不久之后,钟会果然率领十余万大军到达,并且立即下令发起攻击。然而,一连攻打数日,剑阁关竟然纹丝不动。
剑阁关位于今天四川省剑阁县的城南十五公里处,从汉中南下巴蜀最便捷的道路便是金牛道,而剑阁关就是金牛道上最重要的关隘。剑门山从中间断裂分为大剑山和小剑山,两山断裂之处是隘口,隘口两边是宽约五十米的峡谷,其状如门,名曰剑门。诸葛亮在任时,在这里垒石为关,修建了剑阁关。
剑阁关的特点是,北陡南缓,北坡是非常陡峭的悬崖峭壁,不仅攀登难度大,工程器械更是无用武之地。而且,由于隘口狭窄,容纳不下钟会的十几万大军集中攻打,兵力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而南坡则相对平缓,守军可以顺利地运兵和运粮。关隘以南,还有大片的平地适合屯田,使剑阁关具备了耕战合一的条件。关隘两边还有取之不尽的石头,可以制成礌石,用以攻打进攻的敌军。东边虽然也有隘口,但更为狭窄,只有不到二十米宽,不仅乱石嶙峋,无法供大军通行,而且虫蛇众多。最为狭窄之处,同样筑有关隘和敌台,防止敌人从这里绕过剑阁关。
李白曾在《蜀道难》里写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此,剑阁关变成了扼守金牛道的咽喉,历来就有“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的说法。
至此,钟会的十余万大军被阻挡在剑阁关下寸步难行。后面的乐城和汉城也久攻不下。至此,姜维敛兵聚谷的策略终于起到了作用。此时,魏军的处境是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运粮,将士疲惫。再这样下去,军粮供应不上之时,魏军只能撤兵而回。可他们一旦撤兵,蜀军就会从各个关隘冲出,将魏军围在汉中,关门打狗,后果将不堪设想。
钟会最后一次发起总攻后,剑阁关依然稳如泰山,他便给姜维写信劝降。可姜维根本不予理会,无奈之下,他只能与诸将商议准备尽早退兵。
然而就在这时,邓艾却给他来信,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术,他准备从阴平郡出发,通过阴平古道前往德阳亭(即今天江油市东北的雁门坝附近)。到时候,如果姜维从剑阁关派兵阻击中会,则可趁机攻破剑阁关。如果姜维不支援德阳亭,则德阳亭必破,不仅能切断姜维的后路,还有机会直取成都。
钟会看后,觉得此计可行,便同意了邓艾的计谋,让他立即出兵前往。邓艾挑选了万余精兵,邀请诸葛绪和他一起出兵,可诸葛绪却说,他只负责阻拦姜维,并没有接到出兵成都的命令,因此断然拒绝了。
邓艾只能率领自己的万余精兵前往,诸葛绪则率领自己的部下前往剑阁关与钟会会师去了。然而,当他到达剑阁关后,钟会立即以诸葛绪畏缩不前为由,给朝廷密报,并将他用囚车押往洛阳。诸葛绪的三万大军则全归钟会统领。
就这样,邓艾率领自己麾下的万余人走进了七百里荒芜人烟的阴平古道,也走向了通往武庙七十二家的行列。
那么,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领着数万大军,为何挡不住邓艾的万余人?姜维的大军毫无受损的情况下,刘禅为何要向邓艾投降呢?我们下期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