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的第六次北伐是与东吴的诸葛恪同时发起的。那么,诸葛恪的二十万大军为何惨遭失败?他本人又是如何被杀的?姜维掌权之后的第一次北伐战果如何呢?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姜维第六次北伐及诸葛恪被灭三族。
252年十月,孙权病逝,年仅十岁的孙亮继位,朝政由太子太傅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把持。同年,他便命人修筑了东兴大堤,并在两山之间修筑了两座城关。
此时,诸葛恪的堂叔诸葛诞是魏国的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他得知诸葛恪修筑东兴大堤后,认为东吴是在为攻打曹魏做准备。于是他向司马师建议,应该立即发兵征伐东吴。
十一月,曹魏兵分三路向东吴发起攻击。其中,中路军由毌丘俭率领,目标是进攻武昌;西路军由王昶率领,目标是江陵,他们的作用是牵制东吴在长江上游的兵力,使其无法支援东兴;最后便是东路军,由司马昭任都督,统领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共计七万人,目标是东兴大堤。大军到达后,胡遵等人便命令将士们驾驶浮桥渡过濡须水,陈兵于大堤之上,然后分兵攻打东关和西关。但是由于城关修建在高峻险要之处,一时无法攻破。
消息传到建业,诸葛恪亲自率领四万大军,日夜兼程赶往东兴救援。他让丁奉和吕据以及留赞和唐咨等人为前锋,率先出发。丁奉对其他将领说:“大军的行动过于迟缓。如果让魏军占据了有利地形,我们就很难与他们争锋了。”于是,他亲自率领三千人,扬帆行船,只用了两天,便到达东关,占据了徐塘。
此时,漫天飘雪,天气十分寒冷。丁奉得知魏军前部的兵力稀少,而且胡遵等人正在饮酒聚会,于是他对手下说:“封侯赏爵就在今天!”然后他让士兵们脱下铠甲,只戴着头盔,丢掉长矛和大戟,只拿着短刀和盾牌,跳入冰冷的水中。魏军的士兵们远远看见后,不仅不整兵准备对抗,还都大笑不止。
吴军上岸后,立即击鼓呐喊,冲向魏军的军营。魏军这才反应过来,可是已经来不及抵抗,纷纷开始溃败。魏军的前部营垒很快就被攻破了。正在这时,吕据和唐咨以及留赞等人也相继赶到,魏军惊恐万状,四散奔逃,争相抢渡浮桥。导致浮桥断裂,魏军的士兵们只能自己跳入水中,相互践踏着逃跑。魏军的将领韩综和桓嘉等人沉没在水中,数万人战死或被淹死,缴获的车辆和牛马以及骡驴等物数以千计,各种器物堆积如山。魏军大败而逃,主将司马昭非常气愤。他询问众人说:“此战的失败应该由谁负责?”军司马王仪说:“应该由元帅你自己负责。”司马昭大怒,立即下令斩杀了王仪。
中路军的毌丘俭和西路军的王昶得知司马昭大败后,各自烧毁营地,也相继撤军。至此,东兴之战结束。消息传回洛阳,大臣们纷纷上表建议将此次出兵的将领罢免或降职。可司马师却说:“此战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未完全听从诸葛诞的建议,将领们何罪之有?”最终他只削去了弟弟司马昭的爵位,其余将领则不予追究。诸葛诞和毌丘俭则调换了管辖区域,让诸葛诞都督豫州,毌丘俭都督扬州。
反观东吴,这是诸葛恪掌权以来的首战,也是东吴近年来最大的胜利。因此,诸葛恪非常高兴,决定趁机继续扩大战果。
253年春,他准备发动二十万大军继续攻打曹魏。大军出发之前,他派李衡前往蜀汉,说服姜维一起出兵。三月,诸葛恪不顾众人的反对,征调二十万大军出兵攻打合肥。都督扬州的毌丘俭面对吴军的大举进攻,命令各地将领坚守城寨,固守待援,并立即向司马师请求支援。司马师连忙派遣太尉司马孚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赶往寿春。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以七十四岁的高龄挂帅出征。他到达寿春后,认为进攻方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方能有机会成功。因此,他准备暂时不与吴军交战,等吴军的人力和粮草消耗得差不多时再发起攻击。于是,全部的压力便都给到了驻守合肥城的守军,而合肥的守军只有张特率领的三千人,他们硬生生地拖住了诸葛恪的二十万大军一个多月。城池虽然是守住了,可是病死和战死者已经超过了半数。于是他便假装向诸葛恪投降,而实际上却趁机休战,让将士们有喘息的机会以及修补城防工事。
就在这时,东吴的军中爆发了疾病,很多士卒患上了腹泻和脚气病。当各营的军官每天上报的患者越来越多时,诸葛恪非常气愤,怀疑军官们谎报病情。于是,扬言要把他们全部杀掉,军官们便不再上报患病的人数。此时,他明知自己兴兵乏策,将会无功而返,但他碍于面子不肯承认自己的问题,并且恼羞成怒地将怒火发泄在其他人身上。朱桓的儿子朱异劝告他立即返回豫章郡,但诸葛恪不仅不听,还将他罢官后遣送回建业,夺取了他的兵权。都尉蔡林多次劝说,诸葛恪一概不予采纳。蔡林便策马投降了曹魏,并将东吴此时的军情告知了司马孚。
司马孚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立即命令大军出发前去攻打吴军,并让毌丘俭和文钦率军切断吴军的退路。诸葛恪得知后,万分惊恐,连忙下令撤军。可是吴军经过一个多月的消耗,士气非常低迷。在魏军的猛攻之下溃不成军,而且患病的士兵太多,撤退途中,大量染病的士兵流落在道路两旁,被魏军俘虏。文钦则率领精锐,截断吴军的退路,其余吴军被斩首了万余人后,才狼狈地退到了江边。
然而,诸葛恪依然不肯退兵,在江边停留了一个多月,准备让大军前往浔阳去屯垦。可朝中的大臣们心急如焚,不得已,只能让皇帝孙亮下诏,以皇帝的诏命强制让他率军返回。最终,在一封接着一封的诏书催促之下,诸葛恪才慢悠悠地率军返回了建业。
回去之后,他就怒斥中书令孙嘿说:“谁给你们的胆子,竟敢乱发诏书?”孙嘿只能主动告病辞官而去,其他赞同皇帝给诸葛恪下诏的官员则全被罢免。诸葛恪重新选任自己的亲信担任官职。接着,他准备继续整军去攻打青州和徐州。东吴的百姓和官员们得知后,对诸葛恪大为失望,怨恨的情绪也逐渐产生。
这让孙峻看到了机会。孙峻是东吴的宗室,孙坚弟弟孙静的后人,同时也是孙权女儿孙大虎的情人。他与孙亮密谋准备除掉诸葛恪。于是,孙亮摆下酒宴,邀请诸葛恪前来赴宴,最终诸葛恪在酒宴上被孙峻斩杀,终年五十一岁。他的儿子诸葛绰和诸葛竦闻讯后,准备带着母亲逃跑,结果诸葛绰被追上之后斩杀,诸葛竦则被逮捕,弟弟诸葛建服毒自尽。最后,诸葛恪被灭三族,外甥张震和常侍朱恩等亲信也全部被杀。之后,孙峻被拜为丞相和大将军,都督内外军事,开始执掌朝政。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姜维北伐。曹魏与东吴交战的同时,姜维也发动了第六次北伐,这也是他自己掌管兵权之后的第一次北伐。他率领数万人出击石营(即今天甘肃西和县西北),越过董亭(即今天天水市西南)之后,迅速包围了南安郡。司马师得知后非常担忧,他询问虞松说:“现在东边和西边的战事都很危急,该如何是好?”虞松回答说:“姜维手握重兵,与诸葛恪遥相呼应,但他却抢收陇西的麦子,没有长期作战的根基。因此,只要派遣关中诸将急速行军,便可出其不意将其击败。”于是,司马师便命令征西将军郭淮和雍州刺史陈泰率军前去攻打。当陈泰率领援军赶到洛门的时候,姜维却因为军粮耗尽,率军撤往了汉中。洛门(即今天甘肃甘谷县洛门镇)。至此,军粮补给再一次成为蜀汉北伐的制约因素。姜维的第六次北伐结束,这一年,姜维五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