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牢狱之灾
书名:莫求真 作者:朕有之 本章字数:4727字 发布时间:2021-04-10

在一破院子里,几个人在谈笑着。其中一人说道:“隔壁村那呆瓜昨日去相亲了,媒婆怕他出洋相,便事先与他说好,在他身上绑一根绳子,媒婆在不远处每拉一下绳子他便夹一次菜。刚开始都顺利地按着媒婆的计策在进行着,媒婆瞅准时机拉一下绳子,那呆瓜便夹一次菜。对方见他如此斯文心中暗喜,以为他是个可以托付终身之人。就在媒婆为自己的计策洋洋得意之时,一只公鸡走了过来。它被那绳子缠住了,它想摆脱那绳子的缠绕,便拼命挣扎起来。随着它的一通挣扎,那绳子被不断拉扯着。那呆瓜以为是媒婆在拉绳子,他便不停地夹菜。由于那公鸡拉扯的太快了,那呆瓜只好用双手抢食起来。对方一看那呆瓜是此等模样,被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了。媒婆见状赶紧上前,拉起那呆瓜慌里慌张地离开了。”

 

众人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都笑得前仰后合的。就在众人大笑之时,“啪啦”一声,其中一人头上的罐子掉在了地上,碎了一地,他哭丧着脸说道:“完了,这下完了。刚才听得人都有点热起来,想擦一下额头的汗,结果我的帽子摔碎了,我这脑袋要受冻了。”众人听了他的话后又是一阵大笑。

 

在他们大笑之时,从一间破屋子里传来一阵咳嗽声。一个声音从灶台槽里传了出来,他说道:“听得我被此‘被子’呛死了。”原来是他没被子盖,躺在灶台槽里拿柴火灰当被子了。

 

众人听后又是一阵大笑,笑声过后其中一人大叹了口气说道:“明日那被单要借给我们用了,其他几个村都用过了,再不把番薯粉晒了可都要坏了。”

 

一人接口道:“附近几个村子惟有郑老爷有一条被单,每年都被我们借来借去,他应该很不悦吧。”

 

另一人说道:“他比我们富有,借个被单给我们晒番薯粉不是理所当然的嘛。”

 

其他几人说道:“就是,就是,他那么富有,就算给我们点银子用那亦是应该的。”

 

一只乌鸦落在一旁的破房顶上,“呀——呀——呀——”地叫着。众人都扭头看向了那只乌鸦,院子里沉寂了良久。

 

突然,那只乌鸦“呀——”的一声,飞走了。其中一人说道:“昨日那条道上又有人被劫了,身首异处,很是可怖,衙门都出告示了。”

 

一人接口道:“此路是本县通往外面的唯一一条路,听说还有大猫出没,那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衙门早已在路口设了一个很大的告示牌,怎么还有人不怕死,往那条路上去。”

 

另一人说道:“定是外来的买卖人,本县寻常百姓亦不会往外面去,在本县安安稳稳过日子多好。听说外面的人极苦,朝不保夕,还时常被土匪打劫,太乱了。还是我们的县太爷管理有方,把本县管理的井井有条的。”

 

其余几人说道:“没错,没错,我们能过上如此安稳的日子全是县太爷的功劳。”

 

一小孩凑过来问道:“外面到底是怎么样的啊?你们都去过了吗?”

 

众人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直摇头。

 

小孩又问道:“你们都没去过外面,怎么知道外面比我们这差的呢?”

 

其中一人回道:“衙门经常有告示贴出来,外面的人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我们过的又是什么样的日子,一对比便一目了然了。”

 

小孩接口道:“衙门会不会骗我们呢?说外面有大猫又有土匪,吓唬我们,让我们不敢去外面。”

 

众人都瞪着那小孩,其中一人说道:“衙门骗我们做什么,现如今我们的日子如此安稳,难道你还想去外面被人打,被人抢吗?”

 

小孩回道:“我父母还经常骗我呢,说屋外有鬼,叫我晚上不要出门,可我从未见过鬼。”

 

另一人说道:“你父母是为你好。”接着他又对众人说道:“大伙都散了吧,早点休息。”

 

众人都各自回屋了,只留下那小孩若有所思地站在院子里发呆。

 

翌日,几个衙役在清理街道。乞丐、摆摊的、衣衫不整的,都被赶了出去,街道边的树上都挂上了灯笼和彩带。当他们清理到一个岔口时,碰到了一个硬茬,一卖菜的老头说什么都不搬走。他们只好动手搬老头的东西,老头扯住他们不让搬,就这样,他们在街上大吵起来。争吵声越来越大,围观的百姓亦越来越多。这些百姓都只是看看,各个都默默不语。就在老头和这几个衙役僵持时,又有几个衙役过来了。他们便在一旁商议如何处置此老头,有几个觉得要把老头抓起来,但有一个衙役觉得不妥,他说道:“此老头一把年纪了,毫无利用价值,还得给他饭吃。”几个衙役听了他的话后点点头表示同意他的看法。另有一个衙役反驳道:“县太爷说过,一个残疾之人都有利用价值。此老头是一个健全人,只不过老了点,让他去编竹筐好了。”其余衙役听了他的话后都点点头表示同意他的看法。以是,他们抓了老头,把老头的东西都搬走了。

 

在街道的另一头,求真和阿呆在一小茶铺喝着茶。邻桌正在讨论着衙门清理街道的事,其中一人说道:“应该是上头有人来本县视察了。”

 

另一人说道:“我听说是洋人来本县考察。”

 

还有一人接口道:“洋人来本县做什么?”

 

那人回道:“不知道,我只是听说。”

 

又有一人说道:“说明本县是个好地方,比其他地方都要好,洋人的家乡肯定不如我们这。”

 

另有一人坐过来说道:“那还用说,洋人漂洋过海来我们这,说明我们这比他们家乡好多了。”

 

求真接口道:“我去过不少地方,大多比这要好。至于洋人的家乡怎样,我虽未去过,但据我所知他们的家乡要比大清好。”

 

众人都看着求真,其中一人说道:“既然外面比这要好,你还来这做什么?你应该到洋人的家乡去。”

 

其他几人附和道:“没错,既然洋人的家乡比大清好,你为何不去洋人的家乡呢?”

 

求真回道:“我为何要去洋人的家乡啊,我只是说了下对此事的看法,跟去不去洋人的家乡有何干系啊。”

 

阿呆接口道:“你们以为想去哪便能去哪吗?洋人的家乡不知在何方,怎么个去法。”

 

众人对求真和阿呆怒目而视,其中一人大声叫道:“你们这两个数典忘祖的家伙,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求真和阿呆一脸疑惑,自己什么都没做,怎么成数典忘祖的人了。还没等他们想明白,几个衙役过来了。其中一个衙役对着求真和阿呆大声说道:“我们接到举报,你们两个在此妖言惑众,扰乱民心,破坏本县安定和谐,现要拘捕你们。”

 

求真惊讶地回道:“我们怎么妖言惑众,又怎么扰乱民心,破坏安定和谐啦?我们什么都没做啊。”

 

那衙役说道:“到衙门说理去吧。”说着几个衙役把求真和阿呆绑了,接着便往衙门去了。

 

到了衙门,县太爷便升堂审理此案了。此处与别的衙门不同,县太爷安排了六个陪审人员。县太爷以此来显示自己办案的公正,这是县太爷从洋人那学来的。

 

县太爷打量了一番求真和阿呆后问道:“是你们在本县散布谣言,扰乱民心吗?”

 

求真回道:“我们哪有散布谣言啊,我们什么都没做啊。”

 

县太爷说道:“你在茶铺对别人说其他地方都比本县好,你有没有说过此话。”

 

求真回道:“没错,我说过此话,我走南闯北,所见到的的确是如此啊,我又没散布谣言。”

 

县太爷愤怒地说道:“胡说,其他地方哪在本县好。本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不像其他地方盗匪肆虐,治安混乱。你们在本县造谣生事,搬弄是非,是何居心啊?”

 

求真回道:“我们哪有造谣生事,搬弄是非啊,我们只是实话实说而已,说实话亦有罪吗?”

 

县太爷说道:“有罪无罪陪审人员说了算,本官一向公正廉明,案子均由陪审人员裁定。”

 

县太爷说完此话后给陪审人员使了个眼色,陪审人员便装模作样地相互摇摇头,点点头,摆摆手。最终陪审人员一致裁定求真和阿呆有罪,衙役把他们关进了大牢里。

 

在求真和阿呆被关进牢房时,牢房里已经关着好几个犯人了。他们一看到求真和阿呆便问求真是何缘故被关进来的。求真说了前因后果后,他们亦说起了自己是为何被关进来的。其中一人说道:“我是前几日来到此地做买卖的,当日我在客栈的客房里休息。快睡着时,一男子来敲门,自称是此地的地保,来了解民情的。他问了我一些问题,诸如此地的治安如何啊,此地的百姓如何啊,对县太爷的治理是否满意啊,对衙门有何建议啊,此地相比其他地方好还是差啊等等问题。我都老老实实地答了,结果第二日我便在大牢里了。”

 

另一人说道:“我的情况亦相似,我亦不是本县人。当时我在一桥边休息,几个人在桥头谈论着国家大事,他们都觉得本县比其他地方都要好。我凑过去反驳了几句,结果便被关进大牢了。”

 

其余几人亦说了自己的遭遇,大体相似。都不是本县人,都是说了实话被关进来的。

 

求真很关心自己要被关多久,便问道:“县太爷有说你们要被关多久吗?我们被关进来时他们什么都没说。”

 

众人都摇摇头表示不知要被关多久,只叹自己时运不济,碰到此等倒楣事。都连连唉声叹气,后悔自己不该乱说话。

 

看着大伙垂头丧气的样子,求真说道:“县太爷都没说要关我们多久,我们又没犯什么罪,关几日应该会放了吧。”

 

其中一人说道:“这可难说,我觉得县太爷是怕这里的百姓知道外面的情况,影响他的治理,故而把那些说本县不好的都抓了。要是这样的话我们恐怕出不去了。”

 

阿呆接口道:“那可如何是好啊,我们逃吧。”

 

众人都看向了阿呆,一人说道:“这可是衙门大牢,四周都是衙役,怎么逃?”

 

求真说道:“总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吧,我们得想个法子。”

 

就在他们说话时,一衙役来送饭了。求真便问衙役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出去啊?”

 

那衙役哼了一声回道:“你们犯了重罪,还想出去。”他说完便走了。

 

阿呆端起饭菜说道:“这饭菜看起来还不错,还以为只能吃清粥呢。”

 

就在他们吃饭时,墙后突然传过来一阵阵鬼哭狼嚎声。阿呆问道:“这是什么声音?”

 

一人回道:“应该是墙后面的牢房里有人被打了。”

 

正当阿呆夹起一团饭时,墙后又是一阵哀嚎声,阿呆看了看墙上方有道裂缝,便说道:“墙上面有道裂缝,爬上去看看吧。”

 

求真说道:“我顶你上去,你看看那边的情况。”

 

以是,阿呆踩在求真肩膀上往那道裂缝看,只是那道裂缝太高了,他只好踩到求真头上,透过裂缝他看到一衙役正在打一瘸腿的,一边打一边骂骂咧咧道:“你动作这么慢,是不是不想吃饭了,这竹筐什么时候能编好你什么时候再吃饭。”

 

阿呆看了看他边上的饭菜,比猪吃得还差。阿呆把看到的都跟众人说了。

 

有一人说道:“我们这牢房吃得还不错,墙后边那牢房吃得比猪还差,这是为何呢?”

 

阿呆亦疑惑地问道:“这是为何呢?”

 

另有一人说道:“据我所知,我们这牢房里关得都不是本县人,其余牢房关得都是本县人,可能是这缘故受到了不同的待遇。”

 

求真说道:“此事很蹊跷,本县人和外来人的待遇为何差的如此大。”

 

一人说道:“我觉得县太爷是做给外来人看的,等我们回到家乡便会说起县太爷是如何对待犯人的,若不是墙上那条裂缝,我们便会以为其他犯人亦同我们一样,吃得不差,每日还很悠闲。”

 

有一人吃好饭了,他坐在墙边说道:“想这么多做什么,县太爷让我们吃好休息好,肯定不会关我们太久的,他应该只是想给我们一个教训,我们以后不要再乱说话,只要顺着他的意思多说好话便是了。”

 

众人都点点头,大口大口地吃起了饭菜。

 

晚餐时,有一老衙役来送饭。就在他向求真他们的牢房递饭菜时,一阵香气飘来。阿呆贴近牢房的小窗,他的鼻子一动一动地使劲吸气,而后大声叫道:“好香啊!”众人都挤到小窗边使劲闻,又都踮起脚往外看,只见两个婀娜多姿的女人在向里走。一人问老衙役道:“怎么会有女人往里走啊?”老衙役回道:“里面牢房里住得那位可不是一般人,县太爷都得给他几分面子。去年他在街上打了钦差的人被关了进来,当时他还不知道自己打得是谁。在牢房里我们都是好酒好菜地伺候着,每隔些日子还得给他送两个女人。都在牢房里了还对我们大呼小叫的,嚣张得很。”他说完便走了。

 

几日后,县太爷安排了一些衣着光鲜的人在街道上走来走去。整个街道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县太爷亲自在城门口迎接,而后他带着洋人四处参观。

 

待洋人走后,一衙役来到求真他们的牢房。他大声说道:“县太爷念你们是初犯,现从轻发落。你们可以走了,以后如若再造谣生事,定要重罚。”

 

众人听后很是高兴,都表示不会再犯,而后都离开了衙门。

 

当求真和阿呆走到城门口时,一妇人叫住了他们,原来是她丈夫的伤寒快痊愈时过度劳累又复发了。求真从箱笼里拿出几块旧裤裆,他嘱咐妇人用旧裤裆洗下来的水给她丈夫多服用几次便会痊愈。而后他和阿呆出了城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莫求真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