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退往白帝城后,曹丕为何要征伐已经向他称臣的孙权,孙权能够防守得住吗?刘备病逝后,南方四郡便起兵叛乱,诸葛亮是如何平定叛乱的?七擒孟获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刘备白帝城托孤及诸葛亮七擒孟获。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名,征伐东吴。孙权一面派遣陆逊抵抗刘备,一面派遣使者向曹丕称臣以稳住曹魏。第二年六月,陆逊火烧联营,刘备损兵折将,逃回了白帝城。
这时,曹丕才意识到他被孙权给忽悠了,因为孙权向曹丕称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孙权需要将长子孙登送往曹魏为人质。然而,孙权表面上答应,实际上却是一拖再拖,一直拖到刘备败退白帝城之后,也不肯将孙登送去。曹丕非常气愤,决定兵分三路征伐东吴。
东路军由曹休、张辽和臧霸率领,他们的攻击目标是洞口(即今天安徽省凤阳县东);中路军由曹仁率领,目标是濡须口(即今天安徽省无为县东南,濡须水汇入长江之处);西路军由曹真、夏侯尚、张郃和徐晃率领,目标是南郡的治所江陵。
再来看东吴这边,吕范负责防守洞口,朱桓守卫濡须口,朱然镇守江陵。同时,孙权让徐盛率领一万人马驻扎在百里洲,作为朱然的外部救援。百里洲位于今天湖北省枝江市的南部,是长江与松滋河之间的小岛,因其环江堤防长达百里,故名百里洲。
曹魏的西路军到达江陵后,张郃便率军前来攻打徐盛,徐盛不敌,只好引兵退走。张郃便趁机占领了百里洲,使朱然与外援之间彻底断绝。孙权得知后,连忙派遣潘璋、杨粲以及诸葛瑾等将领前去攻打张郃,却被张郃打败。
至此,魏军便牢牢地占据了百里洲,彻底孤立了江陵城。曹真命令士兵们筑起土山,开凿地道,并在城边立起楼橹,居高临下地向城中放箭。东吴的将士们惊恐失色,朱然不断地激励士卒,并且趁敌军出现战术漏洞的时候,出兵攻破了敌军的两座军营,士气才有所提升,两军便展开了对峙。
六个月之后,城中便开始缺粮,军心再次不稳。负责防守北门的姚泰与魏军勾结,准备开城投降,结果被朱然发现,以军法处斩。接着两军便继续对峙。
那么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孙权为何不再派兵救援呢?因为曹丕是三路大军同时进发的,中路军的曹仁被朱桓给击败了,但东路军的吕范作战不利,被曹休等人大败,同样危在旦夕。江陵城虽然暂时被朱然防守住了,可是粮草已经耗尽,没有外援。如果继续坚持下去,城破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就在曹魏大军破城在望的时候,军营里却开始流行疾病,战斗力锐减。孙权趁机派遣使者前往曹魏,答应向曹丕纳贡以求退兵。曹丕只好借机撤军,大军无功而返。
孙权再次守住了曹魏的进攻,他担心蜀汉趁机攻伐。同年十二月,孙权派遣使者向刘备请和,刘备只能同意,蜀吴两国重新修好。
而且刘备自从败退到白帝城后,就一病不起。公元223年二月,刘备的病情加重,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连忙让诸葛亮从成都赶来白帝城,与李严一起接受托孤。
诸葛亮到达后,刘备对他说:“你的才干是曹丕的十倍有余,因此你肯定能安顿国家,成就大事。如果刘禅可以辅佐,你便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便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听后哭泣着说:“臣必定竭尽股肱之力,衷心辅佐刘禅。”
公元223年六月十日,农历的四月二十四,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的永安宫,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之后,将他的灵柩运回成都,葬于惠陵。惠陵位于今天成都市武侯区的武侯祠内,甘夫人和吴皇后去世后也先后被埋葬在这里。因此,惠陵为夫妻三人的合葬墓,陵前有“汉昭烈皇帝之陵”的墓碑。
五月,刘禅在成都继位称帝,年仅十七岁。他尊称吴皇后为皇太后,册封张飞的女儿张氏为皇后。之后,刘禅凡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
刘备病逝的消息传开后,雍闿便趁机发动了叛乱。雍闿是西汉时期雍齿的后人,他听说刘备病逝后,立即起兵杀死了太守正昂,并向东吴请求归附。
诸葛亮连忙任命张裔为益州太守,前往接替正昂的职位。张裔到任后,雍闿便借助鬼教鼓动百姓说:“张裔的长相像只葫芦,外表光亮,但里面粗糙,因此不值得杀他,而是将他捉拿后送给了东吴。”孙权非常高兴,立即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并任命刘璋的次子刘阐为益州刺史。
永昌郡位于益州的西部,由于道路阻塞,向来与蜀郡隔绝。因此,永昌太守吕凯与府丞王伉等人不等蜀汉朝廷的诏令,便自发组织和激励官民关闭边境,抵御雍闿。雍闿数次发布檄文,诱劝吕凯,但均被吕凯拒绝。
雍闿无奈,只能派人煽动各地的夷人反叛,可夷人并不想叛乱。雍闿便找来在夷人中颇有影响力的孟获,让他对夷人说:“朝廷准备向夷人征收三百头胸前都是黑毛的乌狗,以及三斗螨脑和三千根三丈长的啄木。”由于啄木最长不过两丈,夷人觉得无法完成,便听信孟获之言,决定跟随雍闿一起作乱。
随后,高定杀死越巂太守,自号为王,作乱;朱褒则杀死了益州从事,自任牂牁太守。蜀汉南部彻底大乱。
消息传回成都,诸葛亮非常忧虑。此时,刘备刚刚病逝,而且还打光了蜀汉的家底,曹魏和东吴都虎视眈眈盯着蜀汉。因此,在平定南方的叛乱之前,他需要先稳住东吴,于是便派邓芝前往东吴谈判。
邓芝到达后,孙权躲避不见。邓芝便给孙权上表说:“我此次前来不只是为了蜀汉,更是为了东吴。”孙权这才同意见他,并对他说:“我倒是想和蜀汉结盟,可是蜀主年幼弱小,而我又被困。如果曹魏趁虚进攻,你们都无法保全自己,所以我很犹豫。”
邓芝回答说:“吴蜀两国有四州之地,大王你是当世英杰,诸葛亮也是杰出的人才。蜀汉有重险可固守,东吴有三江可阻隔,只要我们结成唇齿之邦,进可夺取天下,退可鼎足而立。何况如果你想委身于曹魏,就得将太子送为人质。如果不从,曹魏必将再次发兵攻打,到时候蜀汉顺流而下,与曹魏夹击江南之地,恐怕就不是大王你的了。”
孙权听后沉思良久,同意与蜀汉结盟,并且与曹魏断绝往来。
搞定了东吴,诸葛亮便准备率军前去平叛了。公元225年三月,诸葛亮召集三路大军同时出发。其中,李恢率领中路军前去攻打益州郡;马忠率领右路军,目标是牂牁郡;诸葛亮则亲自率领左路军,通过水路前往越巂郡。
临行前,马谡对他说:“南方各郡仰仗着道路险远,不肯服从已经很久了。即使今天打败他们,明天又会反叛,而且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倾国北伐,到时候他们肯定会趁机作乱。如果把他们全部屠杀,既不是仁者所为,也不是仓促之间可以完成的。因此,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希望你能让他们心服口服,以绝后患。”
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率军深入不毛之地。此时,越巂夷王高定得知诸葛亮已经出兵后,连忙在旄牛、定笮、卑水等地扎营防守。
诸葛亮率军到达卑水后,准备等高定的军队集合后,再将他们一网打尽。然而,就在此时,叛军的内部却发生了冲突,雍闿被高定的手下给杀害了。随后高定也被蜀军斩杀。
雍闿死后,孟获接替他成为了叛军新的首领。此时,马忠已经降服了牂牁郡,前来与诸葛亮会师,准备一举击败孟获。
据《三国志》记载,孟获被诸葛亮活捉,南方四郡的叛乱至此平定。但《资治通鉴》则记载,孟获被蜀军活捉后,诸葛亮带他参观了蜀军的军营,并问他说:“此军如何?”孟获回答说:“之前我不知道你们的虚实,所以才被打败。现在我看过之后,觉得不过如此,如果再战,我一定能够取胜。”于是诸葛亮便放了孟获,让他整兵再战,之后又战了六次,活捉了六次,孟获才心服口服地对诸葛亮说:“你是天威之人,从此再也不敢造反了。”
但是此记载不太符合实际,如此重要的事件,《三国志》不可能不记载,何况打仗不是儿戏,诸葛亮何苦在一个小人物的身上花费如此大的功夫。你觉得呢?如果有不同见解,可在评论区留言。
总之,益州郡、永昌郡、牂牁郡、越巂郡皆被平定。诸葛亮任命当地的首领为官员进行管理。有人劝谏诸葛亮说:“如果不用本地人,就需要留下军队,保护粮草就需要朝廷来供应,而且刚刚打完仗,夷人多有父兄战死者,必定再生祸患。如果让他们自己管理,则不用留下军队,夷人也能安心。”
于是,诸葛亮便任用孟获等人管理四郡,只让他们缴纳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军需物资。此战过后,直到诸葛亮去世,夷人再也没有发生过叛乱。
而且此次南征,诸葛亮还利用当地夷人的兵员组建了无当飞军,由王平负责统领。他们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并且擅长野战,在之后的北伐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十二月,诸葛亮班师回朝,积蓄力量,准备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