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此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对于魏蜀吴三方的局势变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陆逊采取了哪些战术,能让刘备如此惨烈地收场?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夷陵之战的详细过程及陆逊火烧联营。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亲率数万大军从江州出发,让吴班、冯习和张楠率军先行。他们在巫县击破了吴军的李异和刘阿后,便占领了长江上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秭归。孙权得知后,立即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五万大军,以及朱然、潘璋、韩当、徐胜、孙桓等将领前来迎战。同时,派遣使者向曹丕称臣,稳住了曹魏,以避免两线作战的情况发生。
陆逊到达秭归后,认真分析了战场形势。他认为,蜀军兵势强大,居高守险,而且求胜心切,很难在这里战胜蜀军。于是他决定避其锋芒,伺机而动。他耐心地说服吴军将领放弃在秭归决战的计划,果断实施战略后退,一直后撤至猇亭和夷道一带(即今天的湖北省宜都市到古老背),随后转为战略防御态势,遏制蜀军继续东进,并且集中兵力准备伺机决战。至此,吴军完全退出了崇山峻岭,留给蜀军的则是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山地。
公元222年正月,吴班和陈式的水军率先进入夷陵,沿着长江西岸安营扎寨。二月,刘备准备亲率主力攻打猇亭的陆逊。黄权劝诫他说:“我军从水路出击是顺流而下,虽然容易进兵,但是很难后撤,不如让我率军先行去试探敌人的虚实。陛下应该坐镇后方指挥。”可刘备不听劝告,亲率主力大军,从秭归出发前去攻打陆逊。到达夷陵之后,他任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率领大军驻扎在长江以北,负责防御魏国出兵偷袭,他自己则放弃水路,改为陆路进攻。同时,派遣马良前往武陵郡策反五溪蛮夷,最终五溪蛮夷的部族首领沙摩柯率领万余大军前来助战。孙权得知后,立即令步骘引兵驻守益阳。
刘备的大军到达猇亭后,便在长江南岸安营扎寨,准备伺机攻打陆逊。陆逊让孙桓率军征伐蜀军的前锋,结果孙桓不敌,反被蜀军给包围了,他连忙向陆逊求援,可陆逊却拒绝发兵。由于孙桓是孙河之子、孙权的侄子,不能有所闪失,吴军的将领们不明白陆逊到底想干嘛,就质问他说:“孙将军身为公侯,现在正被蜀军包围,处境非常困难,为何不救?”陆逊说:“孙将军在将士之中深得人心,而且城池坚固,粮草充足,无需担忧。等我的计策全部实行后,即使不用救他,他也会自然解围。”就这样,陆逊拒绝分兵援助猇亭,避免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
之后,陆逊继续扼守要地,坚壁不出,与蜀军展开了消耗战。从正月一直拖到了六月,两军仍然保持着对峙。可此时,蜀军已经深入吴境两三百公里,数万大军前来攻伐,粮草消耗非常巨大。刘备非常无奈,为了迅速与吴军展开决战,他决定采取诱敌之策。他派遣八千人马提前埋伏在山谷之中,然后任命冯习为大都督,张楠为前部都督,匡赵荣、廖淳、傅肜等各为别督。一切就绪之后,他让吴班带领数千人前往开阔的平地上安营扎寨,并且派人前往阵前辱骂东吴将士,诱导他们开城迎敌。只要东吴军出城迎战,埋伏在山谷中的伏兵便会立即将其包围,到时候数万大军同时发起进攻,前后夹击之下,东吴军必败。
东吴的将领们见吴班率领几千兵力,就敢在平原上扎营,而且还不停辱骂挑衅,纷纷义愤填膺,请求出战。可陆逊觉得刘备之所以如此布阵,必定有诈。因此,无论将领们如何请命,他就是不同意出兵。东吴的老将们便对陆逊不满,讥笑他胆小如鼠,可陆逊不为所动,继续坚守不出。刘备企图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再次失效。
刘备见陆逊不肯中计,只好将埋伏在山谷里的八千精锐调了回来。东吴的将领们这才明白了过来,对陆逊佩服不已。
到了六月份,酷暑时节来临,蜀军的将士们被折磨得苦不堪言。无奈之下,刘备只能让大军转移到深山密林之中的溪水旁扎营避暑,四十多座营垒连营百里,准备等到秋天凉爽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远离后方,军营又设在崎岖的山道之上,后勤补给更加困难,再加上刘备联营百里,兵力分散,这让陆逊看到了机会。
他立即给孙权上书说:“交战之初,我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顺江而下,可现在他们却舍弃舟船,转移到了陆地之上,而且还连营百里。目前来看,蜀军的部署不会再有什么变化。既然这样,便有了可乘之机,此次击败蜀军应该并不困难。”孙权收到信后,立即批准了陆逊的作战方案,于是陆逊便准备向蜀军发起反攻。
首先,他派遣一小队人马进行试探性的进攻,结果却大败而归。然而,虽然此战未能奏效,却让陆逊找到了更好的破敌之法,那就是火烧连营。此时,正值炎热的夏季,气候非常干燥,而且蜀军的营寨大多都是用木栅栏筑成,周围又都是树林和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大片。
于是一天夜里,陆逊让所有士兵带上茅草前往刘备的大营,士兵们到达后立即点燃茅草,顺风投向蜀军的军营。顿时,蜀军的大营火光冲天,惨叫之声不绝,蜀军大乱。而且前面的大营着火后,顺着树林和茅草很快就烧到了后面几十处营寨,纷纷起火。
趁着火势,陆逊命令大军发起全线反攻。同时,他让朱然率领五千士卒,与韩当的部下一起突破蜀军的前锋,前往蜀军后方的涿乡,切断其撤退之路(涿乡即今天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潘璋则率领部下猛攻蜀军的冯习,冯习大败,只能向西逃窜。诸葛瑾、骆统、周胤等将领则配合陆逊的主力,从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驻守夷道的孙桓,之前被蜀军围困,结果陆逊不肯前来救援,心中非常不满,现在他才终于明白了陆逊的意图,立即主动出击,投入了战斗。
至此,吴军全面发起进攻,蜀军的四十余座营寨全被打乱,无法组织其有效的抵抗。此战中,蜀军将领张楠和冯习以及土著首领沙摩柯等人全部阵亡,杜路和刘宁等人则卸甲投降。
刘备见全线崩溃,已回天乏术,只能丢弃舟船,收集散兵,步行向马鞍山撤退(马鞍山即今天长阳县木石镇境内)。他命令大军环山据险而守。然而,吴军紧追不放,很快就将马鞍山给包围了,并且四面出击攻打蜀军。此战中,蜀军又有近万人被吴军歼灭。
刘备无奈,只能趁夜突围逃走,由将领傅肜率军为其殿后。他们将藤甲之类的易燃军用器具堆积在山道最为狭窄和险隘之处,然后纵火焚烧,抵挡追兵。可吴军还是将他们给追上了,傅肜率众抵抗,一直战到全军覆没。吴军劝其投降,可傅肜怒骂道:“吴狗安有汉将军而降者!”最终傅肜奋战而死。
由于傅肜的拖延,给了刘备充足的逃跑时间。可是提前出发的吴将孙桓已经赶到了刘备的前面,截断了刘备返回益州的要道。当刘备的败军走到石门山的时候,差点被孙桓给活捉了。所幸刘备翻山越险,摆脱了孙桓的追兵,一路向西而去。期间有人建议刘备从水路撤退,所幸刘备没有听从,要不然就和陈式一样了。陈式选择乘船逃跑,然而不久之后,就被东吴的水军追上,陈式奋战而死。
就这样,刘备翻山越岭,从陆路逃回了白帝城(即今天的重庆市奉节县东)。这时,潘璋和徐胜等人主张趁胜追击,继续扩大战果,可是白帝城里有两万驻军,刘备到达后又立即收拢散兵,展开防守,赵云也率领江州的驻军赶来支援。因此,陆逊觉得攻打白帝城已经没有机会了,再加上担心曹魏趁机发兵袭击东吴的后方,于是下令停止追击,主动撤兵。
同年九月,曹丕果然下令攻打东吴,但由于陆逊早有准备,魏军只能无功而返。
由于刘备大军败得太快,负责防御魏军的黄权还没来得及撤退,后路就被东吴军给截断了。可是他不想向东吴投降,于是便率领部下向北进发,投降了曹魏。蜀军得知后,有人建议刘备抓捕黄权的家人,可刘备却说是自己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自己。
至此,夷陵之战结束。诸葛亮得知后,不由得感叹道:“如果法正还活着的话,肯定能阻止陛下的东征之举,不至于此啊。”
此战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则受到了重创,投降和战死者多达数万人,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也丧失殆尽。更重要的是,多名将领阵亡,元气大伤。此战过后的将近四十年时间里,魏蜀吴三家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同时迫使吴蜀再次修好,使三国的局势出现了稳定的对峙。因此,夷陵之战也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