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讲到建安四年(199年)二月七日,吕布被曹操处死。至此,曹操控制了兖州、徐州以及豫州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势力仅次于袁绍。袁绍名义上控制着四州之地,但实际上太行山一带的黑山军尚未剿灭,并州的部分地区被南匈奴和胡人控制着,特别是幽州的公孙瓒一直是袁绍的心腹大患。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袁绍与公孙瓒决战及袁术呕血而亡。
初平四年(193年)接连失利的公孙瓒驻守于易京(今河北省雄县西北),他在易京的外围挖了十道壕沟,城内筑起五六丈高的高台。在这些高台上建有房屋,他自己则居住在中间高达十丈的台楼上,以铁做门,身边只有侍奉他的人往来,书信都需要用绳索吊上放下,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由于城内储藏的粮草甚多,防守又很严密,所以袁绍派遣部将攻打了数年,都无法攻克。于是袁绍便给公孙瓒写信,希望他能放下旧怨与自己和解。然而,公孙瓒不仅没有答复,反而加强了守卫。袁绍见和谈无望,便准备亲率大军前去征伐。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率领大军前往幽州,准备与公孙瓒决战。当大军走到界桥的时候,遇到了公孙瓒的一名别将,袁绍大军便迅速将其包围。别将自知抵抗不住,立即向公孙瓒求援。然而,公孙瓒却并不打算派兵救援,理由是:“如果我去救了他以后,其他的部将遇到强兵,便不肯力战,只想着求援。如果不去救他们,其他的将领们便会自我勉励。”然而,事实是,其他的部将明知自己抵抗不了袁绍,又指望不上公孙瓒的支援,只能直接投降或者不战而逃。就这样,袁绍的大军顺利来到了易京城附近。
这时,公孙瓒才慌了,他连忙派遣自己的儿子公孙续向黑山军求援,他的战术是黑山军到达后,他便亲率大军冲出重围,在西南方向与黑山军会合,然后切断袁绍军的后路,向其发起猛攻。这时,他的长史关靖劝诫他说:“你的部下已经各怀离心,无力再战了。他们之所以还能固守,完全是因为他们顾惜自己的家乡老少。如果将军能够持久坚守,袁绍自会退兵,四方的军队也一定可以会合。但是如果将军离开易京,军心必然涣散,易京的覆灭也就指日可待了。一旦易京的根基丧失,将军就只能流落荒野,到时候还如何成就大业呢?”公孙瓒听后,只能无奈地改变了战术,决定固守易京。
建安四年(199年)春,黑山军的首领张燕率领着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向易京而来。这时,公孙瓒做了个梦,他梦见蓟县竟然崩塌,一片混乱。醒来后,他觉得寓意不太好,心里非常恐慌。于是他连忙给公孙续写了一封密信,他说:“现在的形势非常紧迫,易京危在旦夕,你务必告诉张燕,让他派遣五千铁骑火速赶往北边的低洼之处,到达后点火为号,我将从城内杀出,然后我们便可与袁绍决一死战了。要不然我死之后,天下虽大,却不会有你的立足之地。”信写好之后,他派了一个名叫文则的部将出城送信,然而却被袁绍的巡逻兵俘虏了。
袁绍看完信后找来田丰商议,田丰便建议袁绍将计就计。袁绍立即派遣精兵前往公孙瓒所说的低洼之处。到了晚上,他们点起火把向公孙瓒示意。公孙瓒以为黑山军已经到达,于是立即亲率大军出城。结果当他到达袁绍大营的时候,突然伏兵四起,全都是袁绍的大军,没有任何黑山军的踪迹。公孙瓒这才发现上当了,连忙带领着残兵败将退回了城里。
袁绍见公孙瓒龟缩在城里不出,立即派兵挖掘地道,一直挖到了城楼底下,然后用柱子顶起楼梯,等下面的土被挖空后,用火烧毁支柱,楼台便随之崩塌。大军顺利地进入了易京城。公孙瓒见满城火光,一片哀嚎,自知败局已定。他勒死了自己的姐妹和妻儿,然后引火自焚而死。袁绍的士兵们冲上去,斩下了他的首级。
公孙瓒死后,他的长史关靖悔恨自己的计谋落空,导致公孙瓒战败而死。于是他独自奔向袁绍的大军,悲壮而死。随后,袁绍将公孙瓒和关靖的首级一起送往许县,交给了汉献帝。至此,公孙瓒的势力彻底消亡。袁绍兼并了他的队伍,顺利地占据了幽州。
就在这时,袁术给他写来了一封信,希望把帝号让给他。这是怎么回事呢?自从曹操上次亲征袁术之后,袁术损兵折将,众叛亲离,导致元气大伤,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然而,就在这一年,江淮地区爆发了旱灾,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饥荒之中,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袁术的大军也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
为了应付困境,袁术拨了十万户军粮,让沛国国相舒邵负责发放。结果舒邵却把军粮全都发给了灾民。袁术得知后,大怒,立即将舒邵逮捕,准备处死他,怒问舒邵:“你为何要这么做?”舒邵从容地说道:“我知道自己一定会死,所以我宁愿牺牲我一人,也要拯救万千百姓于水火之中。”袁术听后深受感动,立即下马拉着他的手说:“你就只想着让自己享有天下的美名,而不愿意与我共同分享吗?”最终,他无奈地释放了舒邵。虽然保留了自己的虚名,可军粮的问题依然没办法解决。
建安四年(199年)四月,他决定烧毁寿春的宫殿,前往灊山去投靠部将陈兰和雷薄。没想到,雷薄却拒绝接受他。没有了军粮,也没有人接济,将士们便纷纷逃散,各奔东西而去。走投无路的袁术,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可他毕竟是称了帝的天子,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他的帝号。思索再三之后,他决定将帝号让给自己的弟弟袁绍。
他给袁绍写信说:“天命离开汉室久矣。如今,豪杰并起,如同战国七雄无异。袁氏秉受天命理应统治天下,您拥有四州之地,户口百万,谁与争锋。曹操虽想复兴汉室,可天命难违,定不可成。所以我决定将帝号送给你,望你珍惜。”之后,他一面派人给袁绍送信,一面率军准备前往青州去投奔青州刺史。
袁绍的长子袁谭前来拜见袁绍,他收到了袁术的书信后,心里非常矛盾。他有心称帝,但不知道部下们的反应,更不能自己提出。于是他就指使自己的主簿耿苞去提议,结果耿苞刚说完,众人便群情激愤地反对,怒骂耿苞是妖言惑众。袁绍见部下们态度如此坚决,只能下令杀了耿苞,以平息非议。
这时,袁术的举动已被曹操识破,他立即派遣刘备去拦截袁术。当袁术率领残兵到达下邳附近的时候,刘备突然率军出击,打断了袁术的进军路线。袁术无力恋战,只能立即率军退走。此时他的军粮快要耗尽了,全军只剩下了三十户人家卖血维持。
当他们走到江亭的时候,这里距离寿春只有八十里路程。此时,正是六月的酷暑时节,袁术想喝一碗蜜浆解渴,可军中已无法给他供应。袁术叹息良久,觉得郁闷至极。他从建安二年(197年)在寿春称帝,可现在竟然落到了如此田地,想来想去,悲从心起,吐出一口淤血后郁郁而终。
袁术死后,他的女婿黄猗以及从弟袁胤担心曹操前来攻打,只能放弃寿春,带着袁术的棺椁及其妻儿老小,率领大军前往庐江郡投靠了庐江太守刘勋。袁术的长史杨弘以及大将张勋则准备去投靠孙策,结果被刘勋率军攻击后全部俘虏。
在此期间,徐州东海国国相徐璆趁乱之际抢走了袁术的传国玉玺,然后前往许县献给了汉献帝。同年十二月,孙策打败了刘勋,得到了袁术的所有家眷。他将袁术的儿子袁耀任命为吴国郎中将,袁术的女儿嫁给了弟弟孙权,袁耀的女儿则许配给了孙权的儿子。
那么孙策是如何起家的?他的父亲孙坚死后,他和袁术之间产生了怎样的瓜葛?我们下期接着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