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琴真的是太懂我了啊!”
“你觉得梵教与隐教哪一个更适合在亚夏大陆推广呢?”
“在我的心目中,隐教与梵教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将来在亚夏大陆上都会蓬勃发展。不过,我认为亚夏族若想传承文史与脉络,还必须扶持一个脱胎于七子之教的学教。前些日子在亚龙峰山脚下,我还对周默等大隐说过,一旦亚夏大陆完成统一大业,墨国会推动三大教各建圣地,在亚夏大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泰平缓缓说道。
“我也觉得三教并立是一件不错的事,既可形成鼎足之势,又符合融合之道,不至于像过去七子之教一样孤立自缚。那么,你觉得学教应该融入哪些门派呢?”
“依照我的计划,卜算子应该并入预言堂,白子与黑子加入箴言堂,炬子与圣子、学子一起加入学教,逍遥子则并入隐教教内。如此一来,天下三教与诸堂并立之势就可以稳定下来了。”
“我记得这和上次你与周大隐沟通时有所出入吧。”
“形势总是变化的啊!除了宗教名称之外,我连三大教的圣地也都有了设计。梵教的圣地可以选在安兰,但是亚夏总坛必须在中土腹地的位置,而凌云寺正是不错的地点,故而扶垚与凌云寺主持联系的时候,我是暗中默许与支持的。至于我想引导建立的圣教或学教,可以选择在太乙山中建圣城;隐教的开创者老隐虽然出生于老天峰,我倒是觉得老君山享五湖之地,可以被立为隐教的圣地。”泰平对于三教并立之事想了很久,一旦被子琴挑起话头,倒是有收不住的感觉。
“你认为三教的未来走向是什么样?”子琴目光灼灼地问道。泰平听了子琴的话不由得一愣。
莫非子琴对三教并立有自己的想法?泰平心中想道。
“隐教更有哲理之感,能够信奉的人不会是普通百姓,必然是一些名门望族的子弟,算是走高端的小众路线吧;至于学教,我觉得未来亚夏大陆将主要依靠其开拓政治,为统治者培养核心官员阶层;至于梵教,我觉得主要是达到天下安民之道,应该分为大乘与小乘两重境界。”泰平一边说,一边看着眼中有奇异之光的子琴。
“我觉得相对于学教与隐教,梵教的意义对亚夏族而言更为重要。”子琴平静地说道。
“你仔细说一说。”泰平饶有兴味地说道。
“我只是一个小女子,谈论梵教意义可没有那个水平。不过,我倒是可以请一位高僧和你谈谈。”
“哦,哪一位高僧?”泰平有些吃惊地问道。
“凌云寺的凌云大师。”子琴乐呵呵地说道。
“凌云大师到济潭了?”
“他就住在心兰楼。”子琴指向彪突区的一座小楼。
泰平顺着子琴手指的方向看去。心兰楼建在彪突区的彪丘之下,是济潭最早的一座木制楼阁,至今已经有六百年历史,放眼整个廊中地区,也是非常古老的。此刻,一位老僧人站在心兰楼上,正看着泰平与子琴。
“我听说凌云大师梵法高深,内功心法更高,是梵教大乘堂的倡导者,曾旗帜鲜明地反对圣光堂,希望与亚夏教派相生相长。”泰平眼睛微眯,看着那位瘦削的高僧。踏入剑神境界之后,泰平的目力非比寻常,相隔数里之外亦能看清人的模样。
“是啊!除了梵法与内功心法颇高,凌云大师还是一位读心大师。前些日子,我在济潭的一座小寺庙偶遇凌云大师,竟被他看出内心思虑,所以才想将凌云大师引荐给你,让你和大师交流一番。”子琴笑道。
“离开亚龙峰之后,我就觉得你有些奇怪,原来是对梵教产生兴趣。既然凌云大师来了,那就请现身为泰平讲讲梵法吧。”泰平传音百丈,轻松地送入那位凌云大师的耳中。
“贫僧正想与墨国王好好谈谈。”凌云大师以同样的方式回答泰平。泰平微微点头。
片刻之后,凌云大师便踏上望春园的小丘。凌云大师面容瘦削,两只眼睛极其明亮,宛若两颗璀璨星辰。泰平从凌云大师的吸纳之间,判断出对方武功境界奇高,绝对超过亚夏大陆评定的剑神境界。
曾几何时,亚夏大陆出现一位剑仙都会令天下震动,如今剑神却一位接一位出世,倒不知道是幸事还是不幸呢?泰平心中想道。
“凌云大师,子琴有礼了。”子琴见到凌云大师出现,连忙以僧徒之礼相见。
“子琴王后客气了。”凌云大师合掌言道。
“泰平早就听说凌云大师之名,今日一见真是高兴啊!”
“泰平大王说的未必尽是心里话吧。”凌云大师微微一笑,目光中有一丝和煦。
“我记得凌云大师在出家前是贵族子弟,家族在凌云镇乃至黎湖一带颇有名气吧。”泰平笑道。
“那只是尘俗之名罢了,如同过眼云烟。”凌云大师淡然说道。
“依大师多年修习所见,梵法适合亚夏族人吗?”
“但凡宗教无所谓是否适合,关键在于修习者本身能否从中找到修行的根本与法门。”
“大师认为该如何修行根本呢?”
“静思自我的身体、感受、行念、意识和意识所产生的物象。从自我的身体、情感、心和心物上,透彻地视察出生、成长和坏灭等现象的过程。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生与死的轮回,如果不能体悟物象的本质,修行法门就无法真正打开。”
“看透生死是大智慧,寻常人若不经历艰苦很难达到这种境界。”
“对于平凡之人而言,看透生死虽然不易,懂得幸福本义却容易得多。幸福是从简朴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的,只要平凡之人去追求,大致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凌云大师淡然说道。
“关键每一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同,梵教又该如何描绘一个趋于大同的幸福愿景呢?”
“泰平大王说得一点不错。与讲究史学观与传承的学教相比,梵教是一个不讲包围状态的教化之派,依靠的是不同人的顿悟,去理解众生观、生死与无常。每一个人可以追求不同的幸福,梵教为何一定要给出定义呢?至于在亚夏流传甚久的隐教,讲究的是天地观与玄妙,也未必能够指引大同之道。”
“大师说得没错。那么,大师准备向我讲哪些梵法呢?”
“泰平大王已经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梵法之道可由心而自创,倒不需要贫僧来多说什么。贫僧来见大王其实为的是一点,那便是大王对元神控制还存在误区,难以达到意念千里的程度。”
“泰平愿听大师指点。”
“心体万物,融合天地;意纵无形,缥缈宇宙。”凌云大师目光中带着期许之光,定定地看着泰平。
泰平心中默念凌云大师的话,感觉一股意念之潮在心海翻起浪花。倏忽之间,泰平的神思飘飞体外,向亚夏大陆的西方飞掠而去。望向天空下方一闪而过的万重山水,泰平心中无比震惊。
这就是元神飞翔的奇妙感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