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十常侍权倾朝野
书名: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3257字 发布时间:2025-01-17

上期讲到皇甫嵩等人不到一年就平息了黄巾之乱。可没多久,黑山军和西凉兵又相继爆发了叛乱,那么这次叛乱能被平息吗?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那段历史。


在黄巾之乱的同一年,凉州也发生了叛乱。于是,汉灵帝刘宏便派皇甫嵩前去平叛。皇甫嵩走后的第二年,张牛角和褚燕联合起来攻打瘿陶(即今河北省的宁晋县)。之后,褚燕推举张牛角为黑山军首领。可没多久,张牛角就被流矢所伤,命在旦夕。临终前,他命令部下尊奉褚燕为黑山军新的首领。褚燕为了继承张牛角的遗志,改为张姓。因为他身轻如燕,又骁勇善战,所以大家都称他张燕。接着,他联合了常山郡、赵郡、中山郡、上党郡以及河内郡的众多叛匪,部众迅速壮大到了近百万之多。如此大的规模,朝廷已无力清缴。所幸张燕并不想推翻朝廷,只是想割据称雄,于是派遣使者前往洛阳请求朝廷招安。汉灵帝立即任命张燕为平难中郎将,管理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至此,黑山军之乱算是暂时平息了下来。那么,凉州叛乱又是怎么回事呢?


凉州叛乱是由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等人以讨伐宦官为名,进犯长安的三辅地区开始的。185年三月,刘宏派皇甫嵩前去平叛,可七月份就召他返回洛阳。原因是十常侍的赵忠和他有仇。十常侍,并不是十个人,而是汉灵帝时期担任中常侍职位的十二名宦官,统称为十常侍。他们不仅自己权倾朝野,亲人和党羽更是遍布天下。他们仰仗着皇帝的信任,祸害百姓,横征暴敛,陷害忠良,无恶不作。其中,张让和赵忠最受汉灵帝的信任。汉灵帝称张让为父,赵忠为母。在这些宦官们的教唆下,刘宏开始公开卖官。朝廷官员要想升迁,就必须给皇帝交钱,以至于官员上任之前需要缴纳的钱,相当于自己二十五年的俸禄,导致很多清官只能辞职,贪官则可以一路升迁。大多数的官员不敢得罪十常侍以及皇帝,只能同流合污,可王允和皇甫嵩等人例外,依然直言不讳。


首先是王允,他上书举报张让暗通黄巾军,结果刘宏只是把张让叫来骂了一通了事。随后,王允就被张让找了个借口,逮捕入狱。可没过多久,赶上了朝廷大赦,王允被免罪释放。张让不肯善罢甘休,王允出狱还不到十天,他就找机会,再次将王允逮捕入狱。最后,在何进、袁隗以及杨赐等人的劝诫下,刘宏才赦免了王允。王允无法继续留在洛阳,只能隐姓埋名,辗转于河内郡和陈留郡等地。


那么皇甫嵩是如何得罪十常侍的呢?他在征讨黄巾军的时候,路过叶县,发现赵忠在这里修建的住宅超出了朝廷规定的界限,于是便上书举报。结果,他在前线奋力平叛,赵忠和张让则在刘宏面前不停的诋毁。最后,刘宏下诏收回他的将军印绶,诏他返回洛阳治罪。接着刘宏换上了张温,让他率军平叛。


张温是个文官,并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虽然他位列三公,担任着司空的职位,但这个官职是用钱买的。就这样,张温率军出发,跟随他一起前往的,还有破虏将军董卓以及荡寇将军周慎。临行前,他又请求汉灵帝任命孙坚和陶谦为参军,随他出征。孙坚是吴郡富春人,即今天杭州市富阳区人。少年时,他只当了个县吏。由于会稽郡有人兴兵作乱,他便以郡司马的身份招募了一千余人,平息了叛乱,被升为县丞。黄巾起义爆发后,他又招募了千余人,加入了朱儁的大军。之后,他屡立战功,通过朱儁的举荐被拜为别部司马。


就这样,张温率军一路西行到达了美阳(即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北),他们与叛军展开激战,却出战失利。张温召董卓前来商议军情。然而,董卓却拖延了半天,才姗姗来迟。张温责备了两句,没成想,董卓的脾气比他还大,还出言不逊顶撞张温。孙坚见状,劝张温应该按照军法处理董卓。可张温觉得,董卓因为平叛羌胡有功,在凉州享有盛名,现在正是讨伐凉州叛匪的用人之际,不宜杀了董卓,于是就没有处理他。


十一月的一天夜里,天上流星划过夜空,叛军认为这是不祥的征兆,准备暂时退兵。董卓得知后,大喜,立即率军出击,斩杀了数千人,叛军大败而逃。这时,张温下令让周慎率领三万大军继续追击叛军,派董卓率领他的三万人前去讨伐先零的羌人,这让董卓非常气愤。


随后,周慎率军追击,一直将叛军追到了榆中(即今甘肃省兰州市东)。这时孙坚建议,只需要拨给他一万兵力,他就能截断敌军的粮道,这样城中缺粮,叛军就只能弃城而逃。到时候汉军奋起直追,则叛军必败。然而,周慎却嗤之以鼻,不理孙坚。此时,榆中城里只是叛军的一部分,韩遂和边章则率军聚守葵园峡。他们见汉军准备围攻榆中,便从外围切断了周慎的粮道。这时,周慎才发现大事不好,立即抛弃辎重,率军逃走,最终此战无功而返。


再来看董卓这一路,张温让他去征讨先零的羌人。然而,当他们走到望垣县(即今天水市西北、渭河以南的西阳乡)的时候,却被羌人给包围了。情急之下,他让士兵以捕鱼为幌子,偷偷地渡过渭河,然后快马加鞭,才逃到了扶风(即今陕西省的兴平市)。至此,张温的两路大军全都无功而返。但刘宏不仅没有责罚张温,还派人前往长安拜张温为太尉,成为三公之首。随后,他便返回了洛阳。


十二月,叛军发生了内讧,韩遂斩杀了北宫伯玉、边章和李文侯,成为了凉州叛军唯一的首领。187年三月,韩遂拥兵十余万,准备攻打陇西郡。凉州刺史耿鄙集中了六军兵力,抵达陇西郡的狄道县(即今甘肃省临洮县),准备迎击叛军。然而,陇西太守李相如投降了叛军,接着耿鄙的军中发生了兵变,耿鄙被杀,他的军司马马腾也投降了韩遂。至此,叛军无人可挡,他们便来到了汉阳郡。汉阳郡的治所是冀县(即今甘肃省的甘谷县)。这时,汉阳郡一个名叫王国的人,自称合众将军,也举兵反汉。于是,韩遂和马腾就拥戴他成为了叛军的首领。随后,他们率军围攻汉阳郡,汉阳太守傅燮战死。从此之后,东汉王朝基本丧失了对凉州的控制权。


刘宏非常气愤,立即下诏,罢免了张温的太尉之职,改任崔烈。可七个月之后,崔烈也被罢免了,又改任曹嵩。曹嵩原本并不姓曹,《曹瞒传》里首次提出说他本姓夏侯,但目前争议比较大。他之所以姓曹,是因为他给宦官曹腾当了养子,依靠曹腾的关系,他官拜司隶校尉。到汉灵帝时期,历任大鸿胪和大司农,位列九卿。崔烈被罢免后,他因为给刘宏捐了一亿万钱资助其修建西园,于是被拜为太尉,位列三公之首。他的儿子便是大名鼎鼎的曹操曹孟德。可他的太尉之职也只当了半年就被罢免了。


刘宏现在才发现,没有皇甫嵩确实是不行,于是只能再请皇甫嵩出山。188年十一月,刘宏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统领全军,董卓为前将军,两人各率两万大军前往平叛。此时,叛军正在围攻陈仓(即今陕西省宝鸡市),于是他们便率军到达了陈仓。然而,他们却在如何攻打叛军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董卓认为,应该速战,立即救援陈仓,而皇甫嵩则认为,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按现在的形势看,叛军是不可能攻破陈仓的。所以他想要的是大胜,而不只是救援陈仓。于是,皇甫嵩按兵不动,叛军则继续围攻陈仓。


过了八十多天,陈仓依然无法攻破,叛军只能撤退。这时,皇甫嵩立即下令,准备出击,可董卓却不愿出兵。他告诉皇甫嵩,兵法有云,穷寇莫追呀。皇甫嵩却说,他要追的可不是穷寇,而是溃乱之师,让董卓只负责垫后就好,穷寇他自己去追。说完,他便独自率兵前往。此时的叛军已围攻陈仓数月,精疲力竭,士气低落,而皇甫嵩的大军则养精蓄锐,士气高昂。双方激战后,叛军被斩杀了一万多人,首领王国被杀,叛军大败。


如此大的战功,董卓却一点都没捞着,他既惭愧又遗憾,便开始记恨皇甫嵩。这时,汉灵帝下诏任命董卓为并州牧,让他前往并州上任,属下的将士则交给皇甫嵩统领。没想到,董卓竟然抗命不从。他给汉灵帝上奏,说他属下的将士都是凉州人,不领朝廷的俸禄,一旦他离开,担心会给朝廷添麻烦,所以他希望能带着这些人一起前往并州,替朝廷守边。


皇甫嵩的侄子觉得董卓若不除,迟早是个祸害,于是建议皇甫嵩出兵剿灭。可皇甫嵩认为,没有朝廷的诏命,出师无名,就没有听从,只是给汉灵帝上书说明利害,让他自己定夺。董卓得知后更加记恨皇甫嵩。之后,董卓便带着他的五千精锐前往并州上任。然而,当他走到河东郡的时候就不走了,停在这里观察洛阳的局势。


果然没多久,189年四月十一日,汉灵帝刘宏驾崩,年仅三十四岁。那么刘宏驾崩后,皇位能够顺利交接吗?董卓又是如何奉召入京的呢?我们下期接着讲。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