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理解,我认为这是明哥向我们发出的战略合作邀请,说实话,跟你见面之前,我做了功课,我认为你迟早会有收购制药厂的计划,迟早会向我们发出融资邀请,现在,我要感谢你的坦诚。”
“商业房地产市场是我们德高创投的禁地,那会牵扯到太多因素,进退难以操控、成败难以预测,我们不想趟这趟混水;但是,你计划中的、以制药厂为基础的生化科技公司,如果决定脱离、远离‘江湾新城’商业地产项目,那就会纯粹很多。”
“而这就是重新搬迁制药厂新厂区的第二个好处——包括我们德高创投在内的许多投资者,会更有兴趣和你探讨融资创投合作方案。”
“正如明哥对科技新基建的理解,你计划中的生化科技公司想做的,想必远远不止是制药,而是一个科技产业群、生态产业链,是现代化大规模的生化科技产业孵化母厂,这和我们的思维相同。”
“有句话说得好,叫做日子过的不是从前,而是未来。创投事业也一样,创投的不是从前,而是未来。我相信技术的核心插上资本的翅膀就能腾飞,这跟是否地处偏远无关,跟小范围的天气变化也关系不大。”
“如果我们达成了共识,那就有很多事情马上要做了,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大方向、进一步细化合作方案,同时也要进一步细化分工,马上开展相关各方面的工作,各位兄弟姐妹,有兴趣的可以留下来布置工作,没空的就可以先回去了。”
韩立德的一席话,定下了合作的基调。
当天下午,大家就把各自暂时分工负责的事项安排了下去,亲自或交待手下人分别行事。
何志明要做的事情最多,他既要找集团董事们谈想法,又要找江湾园区办表态度,要和制药厂的骨干们探讨生产、管理、建设上的日常事项,还要和各种各样的厂商交流技术、设备、材料、人员、合同上的各种细节。
但这些事情都急不来,只能顺其自然,循序渐进。
这几天,何志明花时间最多的,还是审阅《X产业园合作框架初步方案》。
这份初步方案是韩立德的德高创投的研究院编撰的,里面的主要内容是生化科技产业调研报告、江州制药厂市场调研报告、江州制药厂收购预算分析报告、新建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者合作框架协议等等。
其中的数据翔实、资料权威、论据充分、论证严谨,不像是一时半会儿能捣鼓出来的。
尽管韩立德解释说,他们对各行各业的无数企业都有长期的观察、深入的调查,尽管兄弟们的支持和韩立德的方案对何志明有百利而无一害,何志明的心里,还是有些被算计的感觉。
仔细复盘跟韩立德的交流过程,何志明发现,韩立德是有备而来、有为而来的,步步为营,拳拳到肉,即使再来一遍,也会说服何志明,说服大家。
何志明并不责怪韩立德,这恰恰证明韩立德是一个优秀的创投家,若非如此,就不值得合作了。
何志明只是想,假如有朝一日不得不与韩立德为敌,又怎么较量得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