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没有偏好,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无论是传统大基建还是科技新基建,只要有利益,资本就会无孔不入渗透;对于创投家来说,缺乏的永远不是机会,世界趋于平衡但永远不会平衡,就算达到平衡也将会出现新的不平衡,而只要不平衡,就永远有机会,遍地都是机会,到哪里都有机会。如果明哥愿意听我分析,我倒是赞成重新搬迁制药厂新厂区,偏僻一些无所谓。”
韩立德把话题拉回到何志明所烦恼的原本问题,说,“我认为这是好事,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快速套现,你看,你已经运用‘生化科技公司’的概念,成功运作了‘江湾新城’商业地产项目;现在正是热起来的时候,正是房地产商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价格已经达到了一个高点,再纠缠下去已经没有意义,快进快出,在你最需要资金的时候出手、在最好的价钱套现,是你最明智的选择……”
马小二插话道:“我也赞成,明哥,你不能无条件答应搬迁,你可以整合我们的地块资源,跟他们要价,一换三、一换五甚至一换十,换到更大更好更整齐的新园区,对,换一整片新的科技园区,到时,划给我一块,我也可以上马一些项目,跟你作伴。”
何志明点点头,朝韩立德问道:“第二个好处呢?”
“我先补充一下小二的意见,拿江湾科技园区、江湾新城的地块,跟偏远地区的地块交换,以一换十不是不可能,但是要跟房地产商交易,按商业价值等价交换,才有可能;假如等到政府层面出面安排,原来划拨的新厂区,可能就会是一换一土地流转的被动局面。”
韩立德说,“因此,如果决定好了,就要主动出击,速战速决,以免夜长梦多;当然,这同样需要主动寻求政府部门的协调;另外,新厂区再次搬迁到更偏远的地方,可以再寻求一些政策扶持和资金扶助。”
何志明点点头。
韩立德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何志明其实早已心乱如麻,束手无策。
要不是他们,何志明情急之下根本想不到该怎么办。
何志明知道,卓远作为江州第三大房地产商,在谭思强离开的情况下,提议把连接江城区和东南新区的江湾新城,建设成新的商业中心,提议把制药厂新厂区赶出江湾科技园区,甚至赶出东南新区,他既然这么说了,背后一定是众多势力交锋的结果,他既然这么说了,结果已经很难改变。
要知道,杨清涟的父亲、江州第五大房地产商杨思诚,以及何志明的二叔、江州第十大房地产商何玉林,加起来,实力也比不上半个卓远。
就连彩虹集团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在董事会微信群上,都已经委婉暗示,劝何志明不必去作无谓的争辩。
那就走吧。
新的新厂区,未尝不能建设一番新天地。
何志明想,自己只不过是个技术宅,好在有韩立德、马小二、何美玲这帮兄弟姐妹能推心置腹帮忙献计献策。
何志明想,自己单枪匹马回来,势单力薄之际,如果放着这群好帮手不组织起来,又能到哪儿去寻找合作伙伴?
“我想问大家一句话,你们有兴趣和我一起收购江州制药厂吗?”何志明抬起头望着大家,说出了压抑已久的心里话,“制药厂连年亏损,我们彩虹集团的经营重心已经走向医药贸易,集团内部已经有抛售制药厂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