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书名: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3240字 发布时间:2025-01-15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你知道这句话是出自于哪里,它所指的又是哪一场经典战役,主要将领又是谁呢?本期节目我们就用三维地图的方式讲述这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真实战役。


上期我们讲到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归顺了汉朝,被视为南匈奴,而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所统领的匈奴则被称为北匈奴。北匈奴无法再向南发展,只能将目标瞄准了西域。


恰在此时,西域的康居国派来使者请求郅支单于的支援,一起进攻乌孙国。于是,郅支单于便率领大军前往西域。到达康居后,他受到了康居王的热情招待,并且康居王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郅支单于。作为礼尚往来,郅支单于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康居王。然后,他们便向乌孙国发起了进攻,一直打到了乌孙国的都城赤谷城。


胜利后,他们残杀赤谷城的百姓,抢夺乌孙国的牲畜和财产。乌孙国的百姓则四处逃亡,致使千里之地荒无人烟。


此战过后,郅支单于飞扬跋扈,变得不可一世。他因为康居王的怠慢,就杀掉了康居王嫁给他的女儿,还把康居王安排在他身边的官员肢解后,投入水中喂了鱼。更让康居王痛苦的是,郅支单于并不着急返回匈奴,而是准备要在康居国长期定居。他征发康居国的百姓,用了两年时间,为他修建了一座郅支城。与此同时,他还要求周边的小国每年都要向他进贡。


对于郅支单于的这种做法,汉朝很不满意,接连派出三批使者前往,却都被郅支单于羞辱而回。


此时的西域三十六国早已归顺了汉朝。汉宣帝刘病已在位的时候,为了方便管理,便在此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的事务。这时,西域都护府的校尉是甘延寿,副校尉是陈汤。


甘延寿是北地郡郁郅县人,也就是今天甘肃省庆城县人。他出身名门,善于骑射,先后做过郎官、辽东太守,之后便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府的校尉,是实际管理西域事务的最高官员。


陈汤是山阳郡瑕丘县人,也就是今天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人。他非常喜欢读书,而且学识渊博。年轻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寒,常年以乞讨和借贷为生。到了长安之后,才通过别人的举荐被任命为郎官。几年后,他又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府的副校尉,成为了甘延寿的副手。


对于郅支单于在西域的所作所为,甘延寿和陈汤都忧心忡忡。于是陈汤就给甘延寿建议,他说:“西域各国天生就害怕匈奴。现在郅支单于已经联合康居国拿下了乌孙,那么下一个目标很有可能就是大宛。如果不加制止,用不了几年,西域诸国就不再属于汉朝了。其实,他们既没有坚固的城墙,也没有强劲的箭弩。只要我们发动屯田的官兵,再加上乌孙国的军队,定能将他们打败,到时候千载功业便一蹴可成。”


甘延寿非常认同他的观点,但是如此大规模的用兵必须要朝廷下令才行。所以他觉得应该先上报朝廷,等皇帝下诏后方可出兵。


陈汤忙说:“长安距离西域有几千里之地,派人一来一回,时间太过漫长,何况上报朝廷后,皇帝必定要和大臣们讨论,最后的结果也许就是反对出兵,到时候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西域诸国被郅支单于慢慢的给吞噬掉。”


可是不管陈汤如何劝说,甘延寿就是不同意他冒险的建议。


然而,西域的情况却一天天的在恶化着。就在这时,甘延寿却突然生病了。于是,陈汤便假传圣旨,征调了西域各国的军队,以及被安排在车师国屯田的官兵,准备出征康居。


当甘延寿得知后,差点没气晕过去,假诏出兵,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他惊慌失措的从病床上爬起来,连忙去阻止陈汤。可陈汤见到他后手按剑柄怒斥道:“大军已经集合完毕,你是想扰乱军心吗?”


甘延寿也明白,事已至此,除了跟他一条道走到黑,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于是在大军出发之前,甘延寿和陈汤共同给皇帝上奏,说明了假诏出兵的缘由,并进行了自我弹劾。


然后他们便率领四万大军兵分两路向康居国进发了。第一路由陈汤率领,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部边缘前进,越过葱岭,从小道进入大宛,然后挺进康居。另一路由甘延寿率领,他们从温宿国出发,经由北道前往赤谷城,然后联合乌孙国一同前往康居。另外,这一路大军还担负着全军粮草辎重的重任。


当甘延寿率领大军来到乌孙国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康居副王,率领着几千名骑兵在赤谷城的东边,抢夺乌孙国的财产和牲畜,并且还掠走了乌孙国的一千多名百姓。


双方见面后便展开了激战,结果汉军战败,大量的粮草辎重被康居副王给抢走了。随后康居副王便准备返回康居国。


当他们走到伊塞克湖西面的时候,却迎头遇到了陈汤的大军。陈汤亲自领军出击,击杀了四百六十余人,夺回了乌孙国的百姓四百七十余人。除了把自己的粮草辎重抢回外,还缴获了大量的牛羊和马匹。同时,康居副王手下的一个贵族还被陈汤给俘虏了。


然后他们便来到了康居国的东部边界。在这里,陈汤下令大军要严守军纪,不得烧杀抢掠。他听说自从康居王引狼入室,郅支单于鸠占鹊巢后,康居国的很多贵族都表示不满,于是陈汤便暗中联络了一个贵族,和他结盟后,便放他回去。


之后,他们来到了距离郅支城大约六十里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又抓捕了一个康居贵族的儿子。此人也非常的怨恨郅支单于,因此他详细的给陈汤介绍了郅支单于的情况,并且愿意给他们做向导。


在他的带领下,大军来到了距离郅支城三十里的地方。到达这里后,陈汤并不着急攻打郅支单于,更不着急。


原来当郅支单于知道汉朝出兵后,第一反应就是赶紧逃跑。可是一方面,他知道康居国有很多人怨恨他,这些人肯定会给汉军做内应,所以康居国靠不住;另一方面,他听说乌孙等西域诸国都已派出了军队,他已经是无路可逃了。


既然这样,那还不如坚守城池和汉军拼个鱼死网破,何况汉军远道而来,只要他们不能快速取胜,就只能被迫退兵。于是为了能拖垮汉军,他就派出使者假装要和汉军和谈。


陈汤当然明白他的意图,也和他装模作样的和谈了起来,双方互派使者往来传话,打起了口水战。


几天后,陈汤故意怒斥单于的使者道:“我们远道而来,人困马乏,再这样耗下去,我们的粮草都快被耗完了,现在恐怕连大军返回的粮草都不足了,单于能不能慎重的考虑一下,到底要不要和谈?”


他之所以释放出这样的信号,目的就是麻痹郅支单于,让他放弃逃跑,主动来和汉军开战。


第二天,陈汤命令大军驻扎在距离郅支城三里远的地方。此时可以清楚的看到郅支城的城墙上彩旗飘扬,数百名身披锁甲的士兵来回巡逻,城下的骑兵正在演习。


看到汉军后,城上的匈奴兵便放声呐喊,激引汉军前来攻城。见汉军按兵不动,城下演习的一百多名骑兵,便向汉军的营地奔袭而来。


然而,当他们跑近了才发现,汉军的强弩兵已经全部搭箭上弦,正瞄准着他们。于是匈奴骑兵掉头就跑。


随后,陈汤命令大军以鼓声为号,准备攻城。他让前排的士兵手持盾牌,强弩兵则隐藏在盾牌之后,向城墙上的守军开始射箭。


郅支城是由两座城堡组成的,前面的是木城,后面的是土城。此时,匈奴的士兵正从木城中向汉军射箭,汉军则点燃了柴草,扔向木城,木城顿时就着火了,一直烧到了夜里。


到了夜晚,数百名匈奴骑兵企图趁着夜色突围,但都被汉军迎面给射了回去。


这时郅支单于也清楚决战的时候到了。于是,他将城内的所有人都发动了起来,连几十名阏氏和女仆都拿着弓箭被派到了城墙之上,他自己则身披铠甲,亲自站在城楼上指挥。


双方对射了一阵后,几十名阏氏和女仆大多都被射死了,郅支单于的鼻梁上也中了一箭,只好退下了城墙。


午夜时分,木城终于被彻底烧毁,守城的士兵只能全部退回到土城之中。


当时城外还有康居国的一万多名骑兵分散在十余个地方,他们想进城去营救单于,但都被汉军给击退了。


汉军攻破木城后,康居国的骑兵便全都撤走了。汉军前有盾牌,后有射手,很快便攻进了土城。


受伤的郅支单于只能率领着一百多人躲进了内室,可汉军争先恐后的杀了进去。最后,军侯代理丞杜勋斩取了郅支单于的首级。


除此之外,此战还斩杀了单于的阏氏、太子、贵族以下一千五百余人,活捉了一百四十五人,一千多人投降,郅支单于珍藏的珠宝和财物也被抢掠一空。


公元前35年正月,郅支单于的首级被陈汤派人送到了长安城。随同首级一同交给汉元帝的,还有那封让人无比激动和自豪的奏书。在这份奏书中,就包含了那句让人热血沸腾的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即使穿越千年的烟云,我们也依然可以感受这场豪情满怀、威震天下的战役。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听,下期再见。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