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早上,邵知秋、北条彦一先后来到秦拓家,等待比试开始。
首轮厨艺比拼,二人各做一碗面,谁的口味好,谁就获胜。
“下面条,这算什么?”
北条彦一从来不做饭,他觉得这种粗活应该女人干才是。
秦拓双手叉腰,冷笑道:“那你是认输了?”
北条彦一不,“下就下,不就一碗面么。”
他随意挑了点面条,丢进开水里煮,生疏的动作一看就知头一次,这味道也就没什么期待了。
反观邵知秋,慢工出细活的理念被他掌握了精髓,居然从做面条开始,取了面粉和鸡蛋,直接来个手工拉面。
这揉面的力道,这拉面的技巧,看着就十分地道。
“我家是开面馆的,从小跟老爸学过两手,今天正好尝尝我的手艺。”
邵知秋一边跟秦拓说话,一边将拉好的面条放入滚开的锅中。
然后切葱、切肉丝,调制高汤,一套流程有条不紊,看得人赏心悦目。
没多久,两碗面条先后上桌。
北条彦一的面清汤寡水,除了面条煮熟了之外,毫无亮点。
邵知秋的面不仅红红绿绿颜色多样,面汤散发出的香气更是沁入心脾,引人食欲。
秦拓和朴泳燕作为裁判,各自试吃了一下两碗面,一致判定邵知秋获胜。
北条彦一不满道:“你这题目太刁钻,选点大家都会的成不?”
秦拓没问题啊,“放心,第二场绝对简单明了。”
说话间拿出两张面值一百的界尼,一人给了一张。
“这一百块算本金,三个小时后,谁赚的钱多,谁就获胜。”
秦拓打开手机录像功能跟在邵知秋后面,朴泳燕则跟着北条彦一。
两组人马出了小区,各自忙活开来。
邵知秋直奔贝宁市第一批发市场,用一百界尼买了些竹条、绳子等制作风筝的材料,打算手工做些风筝卖。
你别说,有模有样还真像那么回事,不过一个半小时便做了五个。
“走,去街对面的公园。”
随便找了个空地,邵知秋摆开风筝吆喝起来——
“瞧一瞧,看一看,纯手工制作,49.8一个。
49.8,你买不了吃亏。
49.8,你买不了上当。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来公园游玩的大人孩子们都不想错过,纷纷掏钱购买,短短十分钟销售一空,当真生意兴隆的说。
以至于秦拓都建议他别读书了,以后整个风筝店当老板,岂不美滋滋?
“得了吧,光做这五个风筝就累得要命,真开店还不过劳死。”
邵知秋可是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轻松挣钱才是他的最爱。
北条彦一家里有矿不用考虑挣钱的事,借口上厕所联系跟班,叫他找人当托儿开作弊,一小时过千不是问题。
于是乎……
“妈,这真是他挣的?”
看着北条彦一超过八千的界尼,秦拓脑子有点转不过来,一度进入了懵逼状态。
其后邵知秋也是一脸怀疑道:“阿姨,这钱他是怎么赚的?”
朴泳燕调出录像说:“彦一去了趟古玩市场,一个花瓶就卖了八千多,他管这叫捡漏。”
秦拓电视上看过,没想到北条彦一还有这种本事啊。
“哼,阿拓,我的优点多着呢。”
狗屁,其实就一普通的花瓶,只不过古玩店收了北条家的好处,暗中虚报价格罢了。
秦拓不知道这里面的弯弯道道,判定北条彦一获胜,双方一比一战平,胜负就看第三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