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之战中,卫青一直将匈奴人追到了龙城,还斩杀了七百多人,从而使卫青一战封侯。卫青是扬眉吐气了,可匈奴人却被气坏了。他们从冒顿单于开始,就从来没有吃过这种亏。于是匈奴便更加频繁地袭扰汉朝的边境,报复汉朝。
当年冬天,军臣单于就派出五路大军,分别攻击右北平郡、渔阳郡、代郡、雁门郡、云中郡,每到一处便烧杀掳掠,其中被抢掠最为严重的是渔阳郡。于是汉武帝便派韩安国前去渔阳郡镇守。可韩安国来了之后,匈奴却不来了,他就主动派人出去侦查,并抓回了一个匈奴的俘虏。经过审讯,匈奴俘虏告诉他,匈奴大军已经跑到了很遥远的地方,短期内是不会再来了。于是韩安国便相信了俘虏的话,当时正是农忙时节,他就给汉武帝上书,请求让部队先回去收粮,只留下七百人防守就可以了。汉武帝也就批准了他的请求。
然而,他刚刚撤兵一个多月,匈奴就再次杀了过来。韩安国无奈只能率领着七百名士兵拼死守城,就在败局已定的紧要关头,幸亏燕王派出援军支援,才总算稳定了局势,匈奴退走。
第二年,即公元前128年秋天,匈奴的左贤王派出两万骑兵进攻汉朝的辽西郡,杀死了辽西太守,掳掠百姓两千多人,随后又攻击渔阳郡和雁门郡。
然而,此时汉朝的大军也已赶到了雁门郡,领军的便是卫青。卫青率领三万大军从雁门郡出发,李息率军从代郡出发,两路大军共同夹击匈奴。最终卫青再次不负众望,斩杀匈奴数千人,匈奴大败而归。
匈奴退走后,汉武帝调整部署,让韩安国前往右北平郡驻守。可几个月后,韩安国再次病逝,于是就需要重新找个人去接替韩安国的工作。汉武帝便想到了李广。在龙城之战中,李广被活捉后逃了回来,汉武帝将他打入死牢,虽然最后他用钱买了一条命,但被剥夺了所有的官职,变为庶民闲居在家。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于是汉武帝下诏启用李广任右北平太守,前往边境抵御匈奴。
匈奴听说韩安国病逝,便准备南下抢劫,却听闻接替他的竟然是“飞将军”李广,便不敢轻举妄动了。既然右北平不能去,那就换个地方。
公元前127年冬天,匈奴再次直扑上谷郡和渔阳郡,杀掠汉朝边民一千余人。匈奴的这种打法,让汉朝军队疲于奔命。他们频繁地侵扰,而且是抢完了就跑,等汉朝的军队出动时,他们早已跑没影了,可汉朝一退兵,他们却又回来了。而且汉朝与匈奴的边境线又非常长,不可能每个地方都长期驻有大量的军队,于是就陷入了死循环,感觉完全是无解,只能就这样一直被匈奴牵着鼻子走。
匈奴此次的进犯也是一样。汉朝从匈奴俘虏的口中得知,这次匈奴会继续加大对东北方向各个郡的侵扰力度,于是汉武帝决定不再被匈奴牵着鼻子走了。他要制定一条“胡骑东进,汉当西击”的战略,那就是匈奴攻击汉朝的东边,那么汉朝就反方向去攻击匈奴的西边,目标便是河南地。
河南地指的是阴山以南、贺兰山以东、鄂尔多斯高原以西的这一块冲积平原,位于今天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黄河沿着贺兰山向北流去,由于阴山的阻挡折而向东,之后又沿着吕梁山向南,便形成了一个几字形的大湾区,后来这个地方也被称为河套平原。这里水草丰美,土壤肥沃,自古就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所以这里就成了匈奴非常重要的放牧和养马之地。
河南地不仅在经济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在军事上更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匈奴经常以河南地为跳板,侵扰汉朝的北地郡和上郡,而且河南地距离长安也不足千里,就如一把尖刀插在了汉朝的背后。这里长期盘踞着的是楼烦王和白羊王,他们也是匈奴进攻汉朝的前锋。打掉他们,就等于拆掉了匈奴的跳板。
于是,汉武帝便要筹划一场更大的战役,给予匈奴沉重的打击。首先,他命令李息率领一万大军出代郡佯攻匈奴,做出要从正面攻击单于主力的假象。果然,匈奴单于得知汉军从代郡出来的消息后,当即就命令左贤王和右贤王都向中间靠拢,准备三路大军共同围攻汉军。
而此时,卫青则率领着三万人马偷偷地从云中郡出发,快速地沿着秦长城内侧、黄河的北岸急速向西行军。经过前期多次打探,这块地方是右贤王、楼烦王和白羊王三方辖区的交界处,处于谁都可以管,但谁也都不管的状态。而且从秦朝之后的八十多年间,就从来没有汉军出现在这里,所以匈奴也就习惯了不在此处设立警戒。于是卫青的三万人马,便不受任何抵抗,快速地来到了高阙。
高阙是今天内蒙古杭锦后旗西北阴山上的一个缺口,状如门阙,故得此名,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于是,卫青在这里留下了五千骑兵守卫,将楼烦王和白羊王与匈奴右贤王的联系彻底切断。
随后,卫青便率领着苏建和张次公等将领以及两万多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楼烦王和白羊王发动了突然袭击。楼烦王和白羊王一直以为汉军此刻应该正在代郡和匈奴大军决战呢,他们的河南地应该是高枕无忧的,因此也就没有做任何的防备。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顷刻间,匈奴人便死伤惨重。他们赶紧派人去请求右贤王的支援,可卫青早已将这条路给切断了,他们派出去的信使也毫无意外地都被汉军给抓获了。
又苦战了大半天之后,楼烦王和白羊王知道他们败局已定,还是赶紧逃命要紧。于是,他们一面命人拼命抵抗,一面悄悄地带领着卫队,趁着夜色溜走了。主将已逃,匈奴士兵要么被俘虏,要么就四散奔逃。
卫青则率领着骑兵,沿着黄河南下,一面追击白羊王和楼烦王,一面对河南地实行包围,一直追到陇西郡才作罢。
至此,河南地之战结束。此一战,卫青活捉匈奴数千人,夺取牲畜牛羊达百万之多,而且汉军全甲而还,基本上没什么伤亡。消息传回长安,整个长安都沸腾了。这是自从汉朝建国以来对抗匈奴取得的最大的战果了。
汉武帝异常高兴,加封卫青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同时被封侯的还有卫青的两个部将,苏建被封为平陵侯,张次公被封为岸头侯。
仗已经打完了,又有个问题出现了。卫青此战收获颇丰,但对于这块土地,是该撤军呢,还是该派军去驻守呢?汉武帝让群臣商议,结果大臣们意见不一。最终,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派兵驻守。
公元前127年夏天,汉武帝下令从各地迁移十万人前往河南地,并在此建立朔方郡,派苏建负责修筑朔方城,并修缮秦朝时期蒙恬将军所筑的要塞,继续巩固黄河屏障。同时,在秦朝九原郡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五原郡,彻底地堵住了长安北部的缺口。
也许从这时起,汉朝北部的防线迁移到了黄河沿线,这块沃野千里的土地,从此便成为了大汉王朝进攻匈奴的军事基地。这里既可以以民养军,还可以军民合作,共同守城。匈奴再想打进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而且河套地区还是天然的牧场,汉武帝便在此设置了军马场,为后续的战争蓄养了大批的良马。从此之后,汉朝对匈奴的作战便开始化被动为主动了。
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