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二百年,刘邦在经历了生死存亡的白登之围后,让二哥刘喜前往代地救急,防备匈奴。同时命令樊哙断后,然后率领大军绕到赵国拦截撤军。那为什么又要与匈奴和亲呢?贯高为什么又要刺杀刘邦呢?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与匈奴和亲及贯高刺杀刘邦事件。
刘邦在经历了白登之围后,心情极度郁闷。在路过赵国的时候,受到赵王张敖的盛情接待,张敖是刘邦老大哥张耳的儿子,也是刘邦的女婿,他脱掉王袍穿上粗布衣服,从早到晚,亲自侍奉着刘邦,态度极为谦卑,可刘邦却怎么都不满意,不停地责骂张敖,还非常不礼貌地张开双腿而坐,接受张敖的服侍。尽管如此,张敖还在尽力地讨好着刘邦,甚至把自己最为宠爱的侍妾赵姬也献给了刘邦,刘邦这才消停了下来,带着赵姬去休息了。
刘邦的这种态度,张敖倒没什么,但他身边的大臣贯高和赵武等人却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跑来请示张敖,要不要干脆就杀掉刘邦。张敖听罢,连忙制止,甚至将手指咬出血,以表决心。就这样,刘邦率领大军回到了长安。
可一年之后,匈奴再次来犯,攻打代国。刘邦的这个二哥平时只会种庄稼,哪会打仗呢?见匈奴来势汹汹,他直接抛下所有人,自己逃回了洛阳。匈奴便在代地大肆抢掠,刘邦气的牙根痒,但毕竟是自己的二哥,只能将他贬为合阳侯,然后再次亲率大军北上驱逐匈奴。可当他抵达代地后,匈奴早已撤走了。刘邦就将戚姬的儿子刘如意封为了代王,可刘如意只有十岁。刘邦就将陈豨封为代国的丞相,辅佐刘如意。
刘邦再次班师回朝,路过赵国,贯高等人就在柏人县设下埋伏,提前将武士们隐藏在官舍的夹墙里,只等着刘邦前来。刘邦按计划也是要在这里留宿的。可他到了后就随口问了句,此地叫什么名字,身边人就回答说,这里是柏人县。汉朝时“柏人”的“柏”与“迫”字同音。刘邦觉得这个名字不吉利,有被人迫害的意思,于是就临时改变了计划,没有在这里留宿,这也导致贯高等人刺杀刘邦的计划只能被迫取消了。
可过了一年之后,贯高的仇人将他准备刺杀皇帝的事情告密给了刘邦。刘邦听后大为震怒,立即将张敖和贯高等人逮捕入狱,并且还给赵国的臣民下诏,凡是追随张敖的群臣和宾客,全部都要被灭族。结果田叔和孟舒等人都自己主动剃掉头发,用铁圈锁住自己的脖子,装作是张敖的家奴,一路跟随着张敖来到了长安。
在牢里,贯高的同伙都知道,这次是必死无疑了,便纷纷准备自杀,却被贯高怒骂:“如果你们都死了,谁来证明大王的清白,怎么来证明刺杀皇帝与大王无关呢?”于是,大家便放弃了自杀的念头。而贯高,哪怕是被鞭打的上千下,用烧红的铁条刺他的身体,他也始终不松口。
刘邦就找来了贯高的同乡泄公,让他去牢里套话。面对同乡,贯高就把谋杀刘邦的过程,详细地讲述了一遍,并表示刺杀刘邦的计划,赵王确实毫不知情。泄公就将实情汇报给了刘邦。
吕雉也多次来劝刘邦说,张敖是自己的女婿,没有理由刺杀反叛啊。而且在这期间,之前被刘邦宠幸过的赵姬生下一个儿子后自杀身亡。这个儿子就是后来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刘长。于是刘邦也认为冤枉了自己的女婿,便赦免了张敖的死罪,只是剥夺了他的赵王之位,改封为宣平侯。
张敖的宾客们,刘邦也觉得都是忠义之士。凡是以前以家奴身份跟随张敖来到关中的,全部都给封了官,包括贯高也被赦免了。但贯高说:“我之所以还活着,就是为了证明赵王的清白。但我毕竟有过刺杀皇帝的想法,实在没有颜面,苟活于世。”说罢,便仰起头,掐断了自己的咽喉而死。
虽然最后的结果不算太坏,但对于吕雉来说,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将她推入了谷底。张敖是吕雉的女婿,赵王的位置没保住,问题也不大。可刘邦却把戚姬的儿子刘如意又改封,为了赵王,这对吕雉来说可不是个好兆头。
果然没多久,刘邦就在朝堂上宣布要废掉吕雉的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重新立戚姬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所幸,经过御史大夫周昌的极力劝阻,刘邦才答应此事以后再议。
再来看匈奴,刘邦不断接到匈奴侵扰北部边境的消息,为此深感忧虑。他就问娄敬,有何对策?娄敬便说:“陛下刚刚统一天下,百姓和士兵都已十分厌战。如果继续用武力去征服匈奴,恐怕是行不通了。如果陛下能将长公主嫁给冒顿,那么她生下的儿子就是未来匈奴的单于。那样的话,冒顿在位时,他是汉朝的女婿;冒顿去世后,匈奴的单于就成了汉朝的外孙,外孙是不会跟外公开战的。”
刘邦听后便觉得有理,而且此时国内虽然安定,但其实是暗流涌动,特别是几个异姓王,没有一个是可靠的。于是,他便采纳了娄敬的建议,打算将鲁元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可是一方面,鲁元公主已经嫁给了张敖;另一方面,吕雉得知后也日夜哭泣,对刘邦说:“匈奴遥远,冒顿又如同禽兽,你是要将我们的女儿往虎口里送吗?”刘邦无奈,只好秘密地在民间找了一个女子,宣称是长公主,准备嫁给冒顿为妻。
公元前一百九十八年冬,刘邦让娄敬带着假冒的长公主以及大量的金银财宝前往匈奴签订议和盟约。他月初出发,月底便返回了洛阳,带回了两国停战的消息,以及和平的契约。契约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汉朝将宗室公主嫁给冒顿单于为阏氏,并且每年赠送给匈奴一定数量的絮缯、酒、食物等;第二,汉朝与匈奴结为兄弟,从此互不侵扰;第三,开放关市,准许两族人民贸易往来。
至此,刘邦终于解决了匈奴大患,为此后大汉王朝的发展提供了几十年的和平时期,同时也开启了中原王朝与外族和亲的先河,对此后的多个王朝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娄敬这次回来,除了带回和亲的盟约,还给刘邦提了一个建议。他说,匈奴在河套地区的白羊和楼烦这两个部落距离长安最近的不过七百余里,轻装骑兵一天一夜就可到达关中。而此时的关中土地虽然肥沃,但因为常年战乱,人丁稀少,以现在的人口根本无法遏制外敌的入侵。另一方面,在诸侯国里,像齐国的田氏、楚国的昭氏、屈氏、景氏等氏族,人口却非常兴盛,这就导致陛下要用长安稀少的人口,既要抵御匈奴,又要防范诸侯。因此,他建议将原来齐国的田氏、楚国的昭氏、屈氏、景氏,还有燕、赵、韩、魏等国的后裔,以及豪门望族全都迁到关中来居住。这样既能增加关中的人口,又能防备匈奴,还可以削弱地方势力,可谓是一举三得。
刘邦听后非常高兴,十一月,他便下令将齐、楚两国的大族以及六国的后裔和豪门合计十余万人全部迁入关中。从此,刘邦便削弱了诸侯的势力,充实了朝廷的力量,为将来大汉王朝的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