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在黄河以北攻城略地,连灭四国,但刘邦在荥阳城里却依然是危机四伏,楚汉双方围绕着成皋展开了拉锯战,成皋数次易手,刘邦再次死里逃生。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三维地图讲解之成皋之战。
公元前204年4月,楚军数次切断汉军的粮道,被困在荥阳城里的刘邦粮草告急,被迫向项羽求和。项羽本打算同意刘邦的求和,但范增却坚决反对,他劝项羽:“刘邦很快就能击败,何必要放虎归山呢?”项羽决定派遣使者去刘邦的大营里打探虚实。
当使者来到汉营的时候,刘邦听取了陈平的计策,实行了反间计。刘邦先是让人准备了丰盛的筵席,正准备捧着佳肴给使者进献时,却故意假装惊讶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呢,原来是霸王的使者呀!”随即就让下人将美味佳肴撤下,换成了粗茶淡饭来招待项羽的使者。使者回去后就汇报给了项羽,项羽便开始怀疑范增和刘邦之间有秘密往来,就开始冷落范增,还夺去了他的权力。
范增大怒,表示要告老还乡,项羽却爽快地答应了。范增愤怒地离开项羽,但还没走到彭城,就因为背上长了毒疮发作而死。就这样,项羽手下唯一的谋臣也离他而去了。
可让刘邦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除掉范增后,项羽更像一只发了疯的小猛兽一样,更加疯狂地向荥阳发起攻击。荥阳危在旦夕,紧要关头,刘邦又采用了陈平的计策,他让纪信假扮成刘邦,带领2000名身穿汉军服装的妇女从荥阳城的东门出去,趁着茫茫夜色假装向项羽投降,于是就把荥阳城四周的楚军都吸引到了荥阳城的东门,刘邦则趁机从荥阳城的西门狂奔而去,逃回了关中。项羽知道刘邦骗了他,就把纪信给活活烧死了。
刘邦临走前,任命周苛为主将,枞公和投降过来的魏豹为副将,继续坚守荥阳。但第二天晚上,周苛和枞公就将出尔反尔的魏豹给杀害了。
5月,刘邦回到关中后,重新召集新兵,准备继续东出,却被辕生劝阻。刘邦听从了辕生的建议,率军从武关出来,到达宛城和叶县,以吸引项羽南下,减轻荥阳的压力。项羽果然亲率主力南下攻打刘邦。但刘邦却坚守不出,项羽也拿他没办法。
而此时彭越的军队已渡过睢水,在下邳击杀了楚国的将领薛公。项羽无奈,只好留下终公驻守成皋,自己则领兵去攻打彭越。项羽走后,刘邦就趁机北上击败终公,收复了成皋。与此同时,刘邦命令灌婴和靳歙率领骑兵突袭荥阳。一番商议之后,深入到鲁下,大破相关的楚军,切断了楚军的粮道。
6月,项羽击败彭越后,突然返回荥阳,打了汉军一个措手不及。周苛和枞公始料不及,荥阳城被攻破,项羽劝降周苛和枞公不成,一气之下就将二人给杀害了,然后开始围攻成皋。
当荥阳危难的时候,远在赵国的韩信和张耳本要前来救援的,但不知为何却迟迟未到,导致成皋危在旦夕,刘邦便再一次从成皋的北门仓促出逃,渡河北上。到达修武后一大早,他就和夏侯婴自称是汉使,进入到韩信和张耳的军营。这时,韩信和张耳还没起床,刘邦就直接进入了他们的卧室,夺取了他们的印信和兵符,召集各位将领重新对他们做了安排。
等到韩信和张耳起床后,才得知刘邦来了,不禁大惊失色。刘邦就借此机会痛斥韩信,削减了他们的兵权,将大部分兵力归自己统领。之后,他命令张耳继续留守赵地,任命韩信为相国,收集剩余的赵兵去攻打齐国。
8月,刘邦率领着原属于韩信的汉军到达了黄河北岸。现在,他又统领了一支大军,准备与项羽交战,但他及时采纳了郑忠的谏言,深沟高垒,坚壁不战。同时派遣卢绾和刘贾率领2万多人渡过白马津,协助彭越袭击楚军的后方,焚烧楚军囤积的粮草,攻下了睢阳、外黄等17座城池,切断了楚军的补给线。
项羽无奈,只能再次领兵东归。临行前,他让曹咎驻守成皋,钟离眛驻守荥阳,并且叮嘱曹咎切不可和汉军交战,只要别让他们向东行军就可以了。
刘邦本来想舍弃成皋以东的地区,驻守巩县和洛阳,但郦食其却极力劝阻,让他应该趁机收复荥阳和成皋,并且自告奋勇去齐国游说田广,使齐国归附汉王,这样就可以让项羽两头都不能兼顾。刘邦便采纳了郦食其的建议。
10月,刘邦派遣士兵连续数日辱骂曹咎,激他出战。曹咎终于被激怒了,准备领兵渡过汜水来攻打汉军。可当曹咎的士卒刚刚渡到汜水一半的时候,汉军却突然杀出,楚军大败。曹咎、司马欣、董翳都在汜水之上自刎而死。
刘邦再次收复成皋,占据了敖仓,屯军于广武。项羽回到楚地后,迅速攻下了10余座城池,却听说成皋再次失守,就急忙又回师广武。
但项羽回来后,刘邦又坚壁不战,楚军的粮食缺乏,不利于久战。为了迫使刘邦投降,项羽就把刘邦的父亲拉到广武山上,要挟刘邦,如果不投降,就把刘邦的父亲下锅给煮死。刘邦却说:“当初我们二人在楚怀王的面前发誓结为兄弟,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要煮了咱们的父亲,别忘了给我留一碗肉汤啊。”
项羽听后更加恼怒,决定杀了刘太公。这时,项伯连忙劝阻项羽说:“现在杀刘太公太不是时候,一旦刘太公死了,事情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项羽便听从了项伯的劝谏,刘太公才幸免于难。
就这样,刘邦在广武和项羽展开了对峙,楚汉之争打成了持久战,而韩信则率军去攻打齐国,那么齐国又是怎么攻破的呢?请看下集。
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