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5年4月,在彭城之战中,项羽只率领3万精兵就将刘邦率领的56万联军打败,刘邦率部逃往荥阳。那么刘邦是怎样逃回去的?荥阳能够守得住吗?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三维地图讲解之京索之战。
彭城之战中,刘邦虽然大败,但项羽毕竟只有3万人马,他是从联军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袭击,使联军的阵脚大乱,各诸侯王也不恋战,各自逃命,导致整场战争失败。但刘邦的汉军只是被冲散了,各自逃亡,实际的损失并不大,连郦食其这样的老人也都活了下来,武将更是无一人伤亡。刘邦自己则只带了数十个骑兵向北逃去。
逃亡途中,他一边收拢残兵,一边进行军事部署。首先,他让曾贺率领偏师在彭城一带与项羽的主力纠缠,为自己的撤退赢得时间。之后,他逃到了吕雉的哥哥吕泽所驻防的下邑。在这里,他让王陵驻守丰县,吕泽驻守下邑,另一名将领驻守砀县,布置了第一道防线。稍作休整之后,他便撤退到了虞县。在这里,他又设置了第二道防线,他命令靳歙等人在雍丘一带驻防,阻击楚军的追兵。同时,他派遣随何去策反九江王英布。然后刘邦就退往荥阳。
再看随何,他带领了20个随从前往淮南,但等了三天后,才想办法见到了英布。英布曾是项羽帐下的第一悍将,早年因为触犯了刑法,被处以黥刑,所以也称他为黥布,同时他也是衡山王吴芮的女婿。英布跟随项羽时屡立战功,在巨鹿之战中,他身先士卒打败了王离的长城兵团,项羽坑杀20万秦军降卒也是英布实际执行的,项羽截杀义帝也是英布去完成的。但被封王之后,就与项羽渐行渐远了。项羽在攻打齐国的时候,要求英布协助,英布却以生病为由,不但自己不亲自前往,而且只派了几千士兵跟随。在攻打彭城的时候,他又以重病推辞,拒不发兵,项羽气得牙根痒痒,但刘邦却看到了机会。
随何见到英布后,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英布的问题,并详细地给他分析了天下局势,从客观角度将所有的好处都往刘邦这边说。随后英布被说动了,决心叛楚降汉,率领军队攻打楚国。项羽听说英布反了,异常气愤,连忙派遣龙且去攻打英布。虽然几个月后英布被龙且打败了,但在此期间还是极大地降低了楚军的声望和实力,更为重要的是减轻了荥阳的压力,为刘邦提供了休整的时间。
英布战败后逃到了荥阳来投靠刘邦,可英布的家人则全都被项羽给杀害了,从此英布也只能彻底地和项羽决裂了。
再看荥阳,荥阳是山地和平原的分界线,从荥阳往西是地势崎岖的小秦岭山区,往北是水流湍急的黄河,极利于凭险扼守,而且北边的敖山上还有当年秦朝最大的粮仓——敖仓。荥阳往东则是黄河冲积的平原地带,是骑兵交战的极佳之地,因此刘邦选在这里来阻击项羽,在京县和索亭一带设置了守卫荥阳的最后一道防线。萧何也把关中没有载入兵役名册的老弱人丁全都送往荥阳,增加了一部分的兵力,被打散的队伍也在陆续地来到荥阳。
回顾彭城之战,让刘邦印象深刻的是楚军骑兵的强大。于是,汉军也组建了自己的郎中骑兵。这些骑兵主要是由被俘虏来的原秦国的旧秦军组成,军中的将士们先是推举李必和骆甲来担任首领,但他二人都出自于秦军,深怕自己不受信任,于是便请求让灌婴成为他们的统帅。于是刘邦便任命灌婴为中大夫,统领骑兵,李必和骆甲分别为左右校尉。从此,这支骑兵在灌婴的率领下屡立战功,成为刘邦麾下一支重要的骑兵力量。
5月,项羽的楚军终于追到了荥阳,双方在京索一带展开了激战,史称京索之战。项羽的楚军无疑是最强大的精锐之师,但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不停的激战和长途奔袭也已到了强弩之末,再加上后续的步兵主力未能及时赶上,先到的骑兵就显得过于单薄。更没想到的是,汉军也已组建了自己的骑兵,而且汉军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元气逐渐恢复,兵力也在陆续增加,此消彼长之下,最终楚军战败。
这场战役在历史上并不突出,却是至关重要的一战。此战的胜利为刘邦赢得了几个月的喘息时机,项羽也失去了彻底击败刘邦的绝佳机会。
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