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科举的雷人事件盘点
书名:鲜为人知的历史趣事 作者:汤汤哩哩啦啦 本章字数:1158字 发布时间:2025-01-10

  古代的高考,就是科举考试,科举考试从设立时起就被确立为一种制度,有着严格的规范性操作。但我们在阅读相关史书时,却发现科举考试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雷人的事。   

   榜眼不服气肉搏成状元   

   北宋初年,王嗣中参加科举考试,以第二名的成绩中了进士。但王嗣中却很不服气,认为排在第一名的进士赵昌言不如自己,于是就向有关部门投诉。当时,考试名次虽然排出来了,但还没宣布状元是谁,所以王嗣中就想争一把,把这个状元争过来。此事反馈到了宋太祖赵匡胤那里,赵匡胤就命人将王嗣中和赵昌言二人带到殿上来,让他们分别陈述理由。于是,二人就在大殿上吵了起来,各说各的理,谁也不服谁。赵匡胤对二人说:“你们别吵了,现在,你们二人以手相互搏斗,谁胜了谁就是状元!”   

   众人一听,以为皇帝是在开玩笑呢,但王嗣中反应快,趁赵昌言还在发愣的时候,就抬手向赵昌言头上打去。赵昌言是个秃头,当时戴着帽子,王嗣中一打,一下子把他的帽子打掉了,露出了明晃晃的秃顶;王嗣中捡起赵昌言的帽子,向赵匡胤说:“陛下,臣胜了!”众人见了,哈哈大笑起来,赵匡胤也大笑起来,宣布说:“好吧,那就以王嗣中为状元,赵昌言为榜眼吧!”   

   这方面是多么的滑稽。   

   惹恼皇帝发配边区   

   明永乐四年,莆田人陈实考中了进士,那一年的头名状元也是莆田人,叫林环。陈实这个人,心胸狭隘,嫉妒心强,十分自负,认为同乡林环平时的成绩和名声远不如自己,怎么他就能当上状元而我就没当上呢?于是便上疏给皇帝,说这次选取状元的结果不公平,应该存在暗箱操作情况,希望皇帝能明察。   

   永乐帝朱棣接到举报后,对这件事很重视,亲自召见陈实当面询问。陈实便向朱棣说:“陛下如果不相信我的才学在林环之上,可以任意出一百道题,我肯定都能答得上来。”朱棣见他如此自信,就让有关人员草拟了一道百问策,自己亲临考场,命陈实和林环当面答题。他们二人答完后,朱棣看了一下,感觉答得都很有水平,难分上下,就没有要更改状元的表示;陈实依然不服,情急之下,竟然大吵大闹起来,此举令朱棣大为不满,当场降旨将陈实发配到边远地区戍边。陈实到达流放地不久,就憋气加窝火一命呜呼了,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丧命,其他亲属也受到连累。直到嘉靖年间,朝廷才不再追究。   

   卷子被吹走考生被除名   

   科举制度只能使极少部分人改变命运,多数人只能落榜而归。落榜的原因,成绩不够当然是主要的,但也有其他五花八门的影响因素,让人大开眼界:正德十二年,有个叫刘淮的人参加科举考试,这个人饱读诗书,中举应该没什么问题。可是,正当他在考场答卷时,忽然刮过来一阵风,把他的卷子刮跑了,落到了南御河边。卷子被找回来之后,负责录取工作的杨阁老在卷子上批了“不谨”两个大字,刘淮因此便落榜了。“不谨”是指责刘淮“不谨慎”,可是,卷子被风刮走的事纯粹是偶然现象,再谨慎的人也不可能预测到,因为这个革除刘淮的功名,的确有些荒唐。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