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明驾车在大道上慢行着,他并没有急着赶去找堂妹何美玲谈土地的事情。
何美玲并没有预约今晚谈,不用理她。
那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明天再说。
无外乎是要价多少、参股多少,或者拿什么来置换的细节问题,问题应该都不大,大家都是熟人,想必他们也不敢乱开口。
何志明驾车来到江湾亲水公园停下,从储物架取出一包烟抽出一支点上,躺在座椅上整理着思绪。
规模效应!
智力劳动人口红利!
这种隐约藏在何志明潜意识里的价值,一下子变得清晰明朗起来。
若非刚好在跟田静聊天的过程中把这些想法说出来,何志明的思维不会这么清晰明朗。
这就是祖国的资源、市场、潜力。
这就是何志明回国的最重要原因。
若非田静询问他为什么回来,他内心深处自己也难以察觉的真实想法,又怎会如此清晰明朗地逼出来,跳跃出来,补充完善了他的价值体系和雄心壮志的重要一环?
思维的碰撞、想法的迸发,往往是在不经意的聊天中发生。
前提条件是,你得聊得起来。
前提条件是,你得有一个聊得来的人。
这样,你的内心画卷,才会在不经意的舒服聊天过程中,不经意地浮现出来,展现出来。
何志明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喜欢田静。
不仅因为她的俏丽容颜。
而且因为听她说话很舒服,对她说话也很舒服。
何志明在智库座谈会上,第一次听她说话,就觉得很舒服,就觉得她很有修养。
这种修养不仅是口才上的修养,而且是骨子里的修养。
何志明认识很多很多很优秀很优越的女孩子,她们大多数都经过系统的礼仪培训,她们的口才表达沟通能力都很值得赞赏,言行举止都很有教养。
然而,让你看起来、听起来、想起来,都会由衷觉得会对你尊重、理解、包容、信任、体谅的,这样的女孩子,又能有几个呢,会有几个呢?
这才是骨子里的修养、真正的修养,而非随着场合而改变的装扮。
何志明回来已经半年,这半年里就有很多女孩子看好他。
杨清涟更是恨不得天天跟她在一起。
杨清涟其实很不错,就连何志明的爷爷和父亲,都真心觉得有如此良人倾心实乃吾儿之幸,花容月貌玉人儿一样,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学历又高,说话也好听,大家都说他们是金童玉女的般配。
大家都觉得杨清涟和何志明理所应当必然会是一对,放眼江州其他女孩子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
但何志明也说不清为什么,对此好像没有什么期待,甚至有点慌,总想找借口躲着杨清涟。
然而,对田静,何志明却很主动。
如果非要拿田静跟杨清涟比较,何志明觉得她们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何志明只是觉得他本人跟田静相处更舒服一些,更纯粹一些。
杨清涟经常跟他讨论生活、工作和事业上的话题,更具体也更有针对性,更现实也更精彩,但不会问他为什么回国,好像那是理所当然的,即使问了,可能也会帮他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