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我们再相会(4)
书名:爱不随时光流逝之夏季大三角 作者:由心语 本章字数:2299字 发布时间:2024-12-29


  4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最后一缕余音飘散之后,向远方又来到讲台前,说道:“二十年来,我一直在母校工作,也曾在这间教室讲过课,那时我就想,什么时候我还能再坐在当年的座位上,听沈老师讲课。今天终于可以实现这个愿望了,我想同学们一定和我一样,渴望重温一次美好的大学生活,下面请沈老师到讲台上来,再给我们讲一次课。”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坐在许长林座位上的沈老师走上了讲台。二十年过去了,这位比我年轻一岁的老师风采不减当年。

  “同学们好!二十年后能再一次见到你们,我非常高兴!我也很想和你们一起重温一次二十年前那段美好时光,可是现在我已经找不到当年的教材和教案了,无法再给你们讲课,我就随便说几句吧。这次同学会,是二十年前由张远翔发起的。一说起张远翔,我就会想起第一次给你们上课时的情景,张远翔背诵字母表时的发音,我估计我一辈子都不会忘,就跟读汉字似的,而且还是从‘C’开始背。”说到这里沈老师笑了起来。”

  可能是我在大学第一节课的表现给同学们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他们也笑了起来。这时李明惠看看我,又像当年那样捂着嘴笑个不停。不过,我今天并没有觉得尴尬,而是和同学们一起笑了起来。

  沈老师接着说道:“当时我想,虽然我年纪比张远翔小,但我毕竟是老师,如果我不克制自己,放声大笑,张远翔一定会感到非常难堪,所以我只好强忍着,没有放声大笑。如果不是站在讲台上,而是和你们一起坐在下面,当时我一定会笑得直不起腰。我怕他接着背下去说不定还会闹出什么笑话来,便急忙让他坐下。

  “学校领导安排我做你们的英语老师时,我的思想负担是很重的。那时我不过是刚毕业不久的工农兵大学生,上学期间很多时间都用在了政治学习、大批判和劳动上,专业课根本没有学多少,而你们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入学的,我不知道你们的水平有多高。听了张远翔背诵字母表我多少松了一口气,甚至有一段时间我还替他担心,担心他基础太差,赶不上教学进度。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个学期结束时,他的笔试成绩已经达到了全班的中等水平,只是口语还差一点。一年以后,我发现他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有时比我还强。你们用的课本是文革后新编的,比我上学时用的课本难多了,当时又没有配套的教师参考书。教你们的时候,我也和你们一样,是从头学起,遇到难懂的地方,虽然可以查阅一些参考资料和工具书,但有时还是有弄错的地方。记得有一次给你们讲完课之后,张远翔跟在我身后来到外面,在我身边没有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他对课文的理解有几处和我不一样,然后他讲了他的看法。他说也许是他理解错了,他回去再查一查资料。回到办公室后,我又查了一遍工具书,这时我发现是我错了。当时我马上意识到,他是在婉转地提醒我,他之所以没有在课堂上指出我的错误,是为了维护我的尊严,不想在同学们面前让我出丑。当时我非常感动,我想,我很幸运,遇到了你们这么好的学生。你们毕业以后我再也没有教过像你们这样好的学生。

  “在你们心目中我是老师,你们对我非常尊重,说实话,我倒希望我是你们中的一员。正因为如此,我也和你们一样,仍然记得二十年前的约定,即使现在我不在这里工作,今天我也会来。二十年过去了,可你们当年孜孜不倦、刻苦学习的情景仍然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二十年来,我教过很多学生,你们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听说你们中有人当了副教授,有人当了中学校长,大部分同学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没有在教育部门工作的同学也都事业有成,这说明你们无愧于二十年前人们送给你们的‘天之骄子’的称号。当今的世界和中国处于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可是你们中没有一个人落伍,每个人都有所作为,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

  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沈老师走下了讲台。

  这时李明惠又拿出一盒录音带放在了录音机里,对向远方说:“虽然沈老师无法给我们讲课,不过我还有一个弥补这个缺憾的办法,我这有一盒当年沈老师给我们上课时的录音带,班长,麻烦你放给大家听听。让大家找一找当年的感觉。”

  “太好了!没想到你今天带来了这么好的东西。”向远方又来到来李明惠面前,接过录音机,放到讲台上,说道:“我不知道录音带里的内容,大家一边听一边回忆,看看我们是不是还能记起沈老师讲的是哪一课。”说完他按下放音键,把音量调到最大。录音机里传出了沈老师讲课的声音:

  

  Now we learn Lesson Twelve. First read the text after me:“Newton was born on Christmas Day, 1642, in a little village in the east of England. His father, a farmer, died before he was born; his mother was a woman of intelligence and character……”(现在我们学习第十二课,首先随我朗读课文:“1642年圣诞节,牛顿诞生于英格兰东部的一个小村庄里。他父亲是农民,在他出生前已经去世;他母亲是一位聪明而有个性的女人……”)

  

  录音机发出的声音激活了同学们已经沉睡了二十多年的记忆,有些当年能够背诵这篇课文的同学情不自禁地跟着录音机背诵起来。教室里的朗朗书声,使我产生了时光倒流的错觉,以为又回到了二十年前。

  当录音带放到我给同学们朗读这篇课文的译文时,李明惠竟然也跟着读了起来,想不到她连我的译文都背了下来:

  

  ……我不知道世人将怎样看我,而我觉得自己不过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发现一块较为光滑的卵石或一个美丽的贝壳,却始终没有发现我面前的真理的海洋。

  

  录音带放完了,教室里突然静了下来,大家并没有争先恐后地说这是哪一课,而是依然沉浸在回忆中。我们仿佛不是在听一段录音,而是真真切切地在听沈老师给我们上课。

  过了一会儿才有个同学说:“录音里沈老师不是说了吗,学习第十二课吗?”

  “你说说,是哪一册的十二课?”又有同学问。

  “应该是第四册的第十二课。”有个同学回答说。

  这时我小声问李明惠:“这么多年了,你还能背下来的我译文?”

  “当年学这课时因为喜欢你的译文,我就把它背了下来。毕业后,这盒录音带我听过无数遍,当然不会忘记。每次听到这里,你朗读译文时的样子就立刻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段记忆在我的脑海中永远不会模糊。”


        电话:13732822240   微信:332144068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