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时是春暖,一晃而过两个多月,已经进了盛夏。
大草原上一望无际,日头无遮无拦的晒下来,对于行进中的人马来说无疑是个煎熬,不过缓缓向前的骑兵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他们这样的百战老兵对于行军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以承受的事。
从早晨出发走了整整一天,终于在傍晚时候看到了一片林子。
并不大,树木也不繁茂,但确实是个宿营的好地方,最起码隐蔽些。
大草原上的战事虽然停了,但也多了不少游贼乱匪。
这几百精锐虽然战力惊人,但不必要的麻烦还是能避免就避免。
队伍直接进了林子,黑狼军四虎安排好了游骑和斥候之后便带着人搭建营帐。
进了林子之后沈宁才发现,原来时过境迁这个词真的很有道理。
他以为自己记得在草原上的每一件事,无论大小。
可他记忆中实在对这片树林没有印象,草原没有变,变了的是他。
以为记住了的东西,十年之后其实早已经面目全非。
不只是沈宁,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对过往念念不忘。
可真的重新走一遍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记得所有的事。
而且走过之后才会醒悟,当初自己也错过了不少风景。
人们喜欢回忆,却很少会想到,回忆早已经在不经意间变得模糊。
沈宁扶着庄烈下了马车,扫了一眼四周的环境忍不住摇了摇头:“这林子太小了,不一定有什么野味。
一会儿我和辽杀狼他们转一圈,若是猎不到东西今晚又只能吃干粮了。”
秦若薇轻轻笑了笑,指着一个方向说:“如果那个小部落没有迁徙的话,往那边十几二十里就能看到一片营地。
那是一个草原上很少见的不喜欢随便迁移的部落,也不知道有没有毁于战乱。
如果还在,倒是可以去买些羊回来。”
“我不记得这片林子,也不记得有这样一个小部落。”
沈宁微微皱眉说道。
秦若薇理了理被风吹乱了的长发,语气轻柔的说道:“女人的记忆总是会比男人深刻些,而且那个时候你脑子里想的都是别的事,怎么会刻意去记住和你没有任何关系的地方?
这里距离我建的草庐已经不远,我自然比你记得清楚些。”
沈宁默然。
“我去吧。”
辽杀狼道:“主公你们先歇息一会儿,来回二三十里的路也用不了多久。
纵马狂奔,月亮升起来之前肯定能回来。”
沈宁点了点头说了句小心,便扶着庄烈找地方休息。
辽杀狼和招牧他们几个招呼了十几个士兵,带上了一些当初特意备下的蜀锦和茶叶往那个小部落的方向而去。
战乱一年,那小部落还在原地没动的概率并不大。
“朝廷里没有什么大事让你分心吧?”
庄烈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看着沈宁问道。
“没有。”
沈宁笑了笑,拔开水袋子的塞子后递给庄烈:“不过都是些琐碎的事,没有什么要紧的。”
林小松挨着他坐下来,喝了一口酒说道:“不管有没有事,这一趟都得走完了才能回去不是?
你就安安心心的赏风景,忆安现在也不是当年那个莽撞冒失的孩子了。
他能处理的,不然也不会陪你出来散心。”
庄烈失笑:“说的也是,明明自己已经没能力在做什么,却总是习惯这样想多操些心,越老越贪……哈哈”
“我现在除了享福之外就剩下睡觉了,你应该像我学习!”
林小松白了他一眼继续说道:“忆安有句话说的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属于你我的那个时代造就过去了,现在是属于忆安的时代。
还是刚才的话,他自己知道轻重缓急,若他不是有把握,怎么会跑出来不理朝政?”
庄烈笑了笑道:“只是最近几天发现密探送来的折子越来越多,尤其是昨日夜里,竟是一夜都没闲着,前后一共有十二份奏折送过来。
若不是出了什么急事,怎么可能密探来的这般密集?”
林小松听了一怔,忍不住看向沈宁问道:“真出了大事?”
沈宁从林小松手里接过酒囊喝了一口,抹去嘴角的酒汁语气平淡的说道:“两件事,一件好事,还有一件好事……
不过第二件好事不怎么让人高兴。”
“第一件,铁勒人的骑兵被徐鸿雁来渊的水师,还有秦勇的齐鲁营人马堵在黄河岸边。
这些日子草原人病死了不少,军心溃散。前些时候一战下来,铁勒人便一溃千里。
札木合生死不明,铁勒人的二十万骑兵已经构不成威胁了。”
“这确实是好事。”
林小松点了点头问:“那第二件让人不会开心的好事是什么?”
沈宁沉默了一会儿回答道:“出塞之前我派了景慎之和裴廷玉带精骑三万开拔,对军中宣称他们两个是去协助秦勇围杀札木合。
但不是……他们没去东平郡,而是回了大业。”
……
……
当大业城里没有景慎之裴廷玉的时候,杜如海也没有担心过什么。
因为城里还有程名振,没有兵权的谋逆不过是个笑话。
就算有个所谓的天子做噱头,就算有几个世家大户在背后撑腰。
可这依然是个笑话,只要程名振没有被那些准备谋逆的人拉过去,那么大业城里就算再激流暗涌也不会让他担心的睡不着觉。
而当景慎之和裴廷玉的三万精骑突然出现在大业城外,杜如海就知道结束这闹剧的时候到了。
宁王殿下没有任何旨意提前送回来,而且景慎之和裴廷玉也没有在之前跟他有过联系。
这三万精骑就这么突兀的回来了,就因为这突兀,所以杜如海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也知道宁王殿下的意思是什么了。
于是,就在三万精骑出现在城外的消息传进杜如海耳朵里的同时,他立刻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立刻离开了衙门,上了马车吩咐车夫能赶多快就赶多快。
马车飞奔绕过半个宫城之后直接进了大明宫,然后又直接进了通闻府北衙。
他才到北衙没多久,至少十几个朝廷重臣也先后到了这里。
杜如海和他们之间也没有任何商议,他们都是知道精骑回城之后立刻做出的决定。
来的这些朝臣,包括都御使魏征,还有无功而返的房彦藻,唐俭,裴操之等朝廷重臣,甚至还有虞世南刘政会等几个已经赋闲在家的老臣。
又小半个时辰之后,六部九卿的官员有一大半到了北衙,就好像大业城里所有的部衙都搬到了这个大院子里似的。
当杜如海看到刘政会的时候忍不住笑了笑:“怎么老大人你也来了?”
刘政会看了看左右那些官员,嘘了一声后压低声音说道:“我虽然老但还没糊涂……有些人忘了几年前通闻府血洗大业城那一日一夜,但我还没忘。
所以有了事不敢去别处,反而觉着自己先来通闻府里才安全。
这个时候敢来这个地方的,最起码心里没愧。”
“哈哈!”
杜如海忍不住哈哈大笑:“我以为这次只有我自己想到,原来大家都是聪明人。
既然到了,咱们进去跟通闻府的人要杯茶喝?”
刘政会笑道:“通闻府的茶没几个人愿意喝也没几个人敢喝,谁要是被通闻府请进来喝茶只怕心里都会打鼓。
但今天不一样,这茶喝着踏实。”
众人进了院子,然后直接占领了通闻府北衙的客厅。
而这个时候,朝英登和胜屠小花正在距离客厅大概二百米远的一个小院子里议事。
这院子不大,种了一棵腊梅就没太宽敞的地方了。
朝英登坐在为首的椅子上,在他面前的是通闻府六部的所有主持日常事务的档头。
因为人比较多,有几个人甚至站在门口。
朝英登的视线在众人脸上扫过,然后抬手往下压了压:“通闻府里知道我早就回到大业城的,没几个人。
你们当中大部分人也都不知道,之所以有意瞒着你们,想来你们也都能体会其中的意思,勿怪。”
“请大档头吩咐!”
几十个人抱拳垂首。
朝英登嗯了一声,沉吟了一会儿说道:“秦大档头在任上的时候,通闻府做了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
你们其中大部分人都参与了那件事,想必你们现在依然清晰的记得那天发生了什么事。”
他顿了一下说道:“今天召集你们来,也是有一件大事要做。
如果按照意义来说,这件事或许能和秦大档头指挥的那件事相提并论。”
下面的人立刻精神一震,都明白朝英登话里的意思。
“到时候了。”
朝英登站起来,视线缓缓的扫过这些手下:“咱们通闻府大大小小做过许多对朝廷有益的事,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为主公做事。
秦大档头为了主公血洗了一次大业城……今天我也要带着你们,再洗一次。”
……
……
城门楼山,副将看了看城外列阵以待的三万精骑,脸色有些难看,他走到程名振身边忍不住担忧道:“现在不清楚,到底城外的人是什么来意。
是主公的命令,还是那些谋逆之人串通了的人马?”
程名振看着城外那招展的精骑微笑着说道:“如果是谋逆之人的兵马,你觉得他们会在城外列阵吗?”
副将一怔,随即明白过来:“他们会直冲城门。”
他想了想之后问:“大将军,咱们该怎么办?”
程名振笑道:“什么都不办,这数万精骑回来就是镇场面的。
咱们只需守好了城门,一个人不许放出去就是了。
至于其他的事,如果需要军方动手,外面的骑兵早就派人来找我了。
看来主公是想……让通闻府再次立威。”
城外
裴廷玉看着景慎之认真的问道:“真的不需要咱们进城?”
景慎之从马背上跃下来,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席地而坐:“城门不关,咱们就不需要进城,城门关了,咱们就进不去城。”
裴廷玉觉着景慎之这句话,前半句他没听懂,后半句是废话。
“放心吧,咱们出现在大业城外的时候,只怕通闻府的人就已经开始动了。”
裴廷玉想了想又问:“这样岂不是让通闻府再次立下声威?”
景慎之笑道:“主公要的就是通闻府再次做一件让所有人害怕的事,只有这样,人们才会记住通闻府是干什么的。
也只有这样,只要通闻府存在一天,那些心里有鬼的人就会害怕发抖。
血洗一次人们或许会很快遗忘,但血洗两次……谁还敢忘了通闻府的存在?”
“主公让通闻府第二次大开杀戒,不是为了吓唬现在的人,而是为了震慑以后的人……
你明白了吗?”
裴廷玉似懂非懂,有些不耐烦的摇了摇头:“管他呢,杀光了才好!”
景慎之无奈的叹了口气,也有些羡慕裴廷玉这般没心没肺的性子。
他看向城楼,忍不住感慨道:“今天之后,人们再提到通闻府,一定会想到前后两次满城的血迹,主公这样做……大有深意啊。
当引以为戒……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