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殿门外,刑部尚书冯真颜、刑部侍郎周铭甲在候旨,掌印太监江星辽此时走到殿外大声道:“皇上有旨,宣刑部尚书冯真颜、刑部侍郎周铭甲觐见。”真颜、铭甲道:“微臣领旨。”说罢跟着星辽进入了勤政殿。皇帝贺全淳见两人来了,对身旁的星辽道:“朕跟两位爱卿说说话,就不用你伺候了,你退下吧。”星辽道:“诺。”
说罢星辽退了出去,顺便把门带上了,此时殿内只剩君臣三人了。全淳道:“你二人在刑部有年头了吧?”真颜道:“微臣在刑部十年了。”铭甲道:“微臣五年了。”全淳道:“日子都不短了,这些年刑部的案件都过过你们的手吧?”真颜道:“凡大案要案微臣都署理过。”全淳道:“朕印象中你二人做事从没出过差错。”
真颜道:“都是陛下高屋建瓴、众臣工群策群力,微臣等没什么功劳可言。”铭甲道:“正是啊。”全淳道:“哎,不说这些。朕把两个儿子放出来有段时间了,最近他们还算安分,可想到他们曾经做过的事却甚是汗颜,朕觉得,他们若真的做过什么太出格的事一定会留下些蛛丝马迹的,朕知道,这样的事你们这些做臣子的就算知道也未必敢报,所以最近朕亲自去刑部调阅了一下近年来的卷宗。”
真颜与铭甲面面相觑,道:“臣怎么不知道?”全淳道:“这些你们不需要知道,朕问你们,有个叫赵江的人你们可认识?”真颜道:“有点耳熟,臣想不起来了。”铭甲道:“哦,臣知道,是一个要犯,被押在大牢里,去年陛下没有勾决,如今仍在大牢里押着。”真颜道:“这个赵江的口供说武王贺冷山和匈奴有勾结(本小说第十三章情节),你们查了没有?”
真颜道:“呃。”铭甲道:“呃。”全淳道:“朕就知道必然是这样,你们不想查,也不敢查,就算查了也未必能查得出来,若是查出来了恐怕你们的性命就有危险了,索性就不查了。”铭甲道:“陛下,当时那个赵江是因财货纠纷案被捕入狱的,整个案件不止与武王,甚至与任何皇子都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一个很寻常的案件,只不过涉案金额有点大,所以当时刑部认为赵江是为了脱罪乱咬人而已。”
全淳道:“这么说也行,可乱咬人就去咬武王,为什么不去咬别人,此人的胆子也太大了,所以这里边一定有原因,朕不怪你们不去查,但现在朕要你们彻查此事。朕的这些儿子们在大虞干些乱七八糟的事也就算了,若是跟匈奴有什么瓜葛朕也保不了他们了,所以你们一定要调查清楚,看到底有无此事,到底是哪个皇子与匈奴有勾连,若有就找到确凿证据,若没有就查一查这个赵江的底细,看看他到底有何目的要去咬武王,尽你们的全力去查。”
真颜、铭甲道:“陛下所命臣等万死不辞。”全淳道:“什么啊,就一个案子而已,犯得着万死不辞吗,言重了。不过,朕理解你们,办这个案不一定会查到谁,也不一定会遇到什么事,可能会遇到掣肘,为方便你们行事,朕给你们一道密旨吧,你们遇事有便宜行事之权,可以召见你们想见的任何人,办此案时你们无权判死,除此之外你们可以动用一切手段,努力去做吧,有朕做后盾呢。”
真颜道:“陛下,是要臣等密查此案吗?”全淳道:“嗯,在水落石出之前不能让人知道,否则会影响朝局。”真颜道:“微臣明白,陛下,办此案免不了要追凶缉盗的,密查的话,若只是微臣和周侍郎恐怕力有未逮,刑部的游骑中郎将郑无量做事一向稳妥,可否让郑无量协同办理?”
全淳道:“嗯,郑无量这小子我很是喜欢,那就让他一起办案吧,不过要跟他言明若是泄露了风声朕会要了他的命的。”真颜道:“微臣谨记,一定如实转告。”全淳道:“另外,这便宜行事之权包括军权,若有紧急事态你们可凭密旨调动一百人以下的军队,若要调动百人以上则要向朕请旨。”
真颜道:“陛下谋事果然周全啊。”全淳道:“凡事都要未雨绸缪,朕还是希望此案没到要动用军队的份上。”真颜道:“若非万不得已臣等绝不会动用军队的。”全淳道:“嗯,你们去做吧。”真颜、铭甲道:“臣等一定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