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静很适应她的工作,江州心理研究所“江州市舆情分析研究课题组”的工作。
她不但适应,而且喜欢这项工作。
不但适应和喜欢这项工作,而且适应和喜欢这样的生活。
澹泊宁静而又不枯燥乏味。
张明宇说的还是有道理的,她确实更适应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而非应用心理学的实践工作,她确实更喜欢社会心理学的统计工作,而非个人心理学的琢磨工作。
她更喜欢跟一群人集体研究更有规律可循的舆情分析研究,而不是独自一人去猜测揣摩别人的乱七八糟的心理心态心境。
有时候,人们常常就连自己的心绪都没空去整理,所以说,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成天要去整理别人的心绪,其实是非常非常累的。
现在,作为一个信息分析统计者,田静不用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去猜测揣摩别人的乱七八糟的心理心态心境心绪了,所以,她有空更好地去整理自己的心绪了,她调适得很不错,她很开心也很享受这样的改变。
张明宇说的当然是对的,社会心理学可以从心理学划出来,归结到统计学的范畴。
这一点,大一的时候,老师也有讲。
田静现在做的工作,其实就是统计学方面的事情。
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员,面对的是人,社会统计学专业人员,面对的是事。
现在的田静才明白,她更愿意面对事,而非面对人。
要是田静在高三的时候就知道这一点,那么田静高考时可能就不会选择心理学专业了,也许会选择社会统计学专业。
田静怕的不是事,而是人。
田静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就连双休日也加班到很晚,她很喜欢很多很多事情要做的那种充实感,却又能避免很多很多人上门来烦扰的那种虚无感。
这就是她想要的澹泊宁静却不枯燥乏味的生活。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到全不费工夫。
原来,已经离开数年的江州,就是她想要找到的归宿吗?
她对江州又多了一份归属感。
何志明跟她一样,对江州有归属感,要不然,何志明不会回国回江州发展。
何志明是生物化学家,现在在江州制药厂担任副厂长。
坦率讲,田静很开心认识何志明。
坦率讲,相比之下,田静更欣赏工科生而非社科生的气质。
何志明身上就有典型的海归工科生的理性简练气质。
田静觉得,这种气质远远盖过了江州其他一些高干子弟身上的似乎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不仅如此,何志明身上有留洋海外历练回来的坦率干练气质。
他跟田静是在一次政府工作智库座谈研讨会上认识的。
当时田静还没被江州心理研究所正式录用,但是刘义伟大胆试用,带她去,让她发言。
会后出来时,在通往停车场的道路上,何志明喊住了田静,直截了当地作了自我介绍,并且要了田静的联系方式。
当然,即使不当面问,何志明也能找到田静的联系方式。
也许在何志明看来,当面向对方本人询问联系方式,与私下另外向其他人询问,其中的区别,就像是敲门跟翻墙的区别。
当天晚上何志明就约田静出来吃饭,田静也欣然赴约,一来二去,彼此就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