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勤俭的张俭
书名:传承千年的历史故事 作者:梧桐 本章字数:3130字 发布时间:2024-12-13

第69章 勤俭的张俭

梧桐姐姐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于古代张俭的故事。

这个故事呀,发生在辽代,有一位名叫张俭的人,他在朝廷为官,官职很高,本可以过上奢华的生活,可他却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他的家在一条安静的小巷子里。那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宅子,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宅子的大门就是简单的木门,上面的油漆有些斑驳,就像一位老人脸上岁月的痕迹。走进院子,地面是用平整的石头铺成的,虽然有些地方已经被岁月磨得有些光滑,但却干净整洁。院子里有几棵大树,树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欢迎来访的客人。屋子的墙壁是用泥土和稻草混合砌成的,颜色有些灰暗,但却给人一种质朴的感觉。屋子里的家具也都是最简单实用的,几张木制的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桌椅的表面因为经常使用,已经有些磨损,但却被擦拭得一尘不染。他常对家人说:“咱们不能因为有了点地位就铺张浪费,这些财富都是百姓们辛苦创造的,就像小蜜蜂辛勤采蜜一样不容易,我们要珍惜呀。”

他的家人在他的影响下,也都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有一次,辽圣宗在朝堂上和大臣们商议国事。朝堂的大殿十分宽敞,阳光透过高高的窗户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

四周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美的壁画,描绘着辽朝的辉煌历史和英勇的战士们。大臣们穿着华丽的朝服,站在大殿两侧,低声交谈着。这时候,有人向辽圣宗推荐张俭,说他才华出众,品德高尚,就像一颗被埋没的珍珠,应该让他为国家发挥更大的作用。

辽圣宗听了,很感兴趣,就想考考张俭。他把张俭叫到跟前,只见张俭步伐沉稳地走到大殿中央,向辽圣宗行了一个礼。辽圣宗看着张俭,眼中充满了期待,问:“张俭,你说说看,怎样才能让国家繁荣昌盛呢?”张俭微微躬身,不慌不忙地回答:“陛下,臣以为勤俭乃治国之本。朝廷上下若都能勤俭持家,不浪费财物,把资源用在刀刃上,国家自然会越来越兴旺。就像百姓种地,如果把种子胡乱撒掉,不精心照料,那怎么能有好收成呢?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珍惜每一份财富,每一个铜板都有着它的价值。”

辽圣宗听了,觉得张俭说得很有道理,不住地点头,对他很是赞赏,从此对他更加重视了,经常和他一起商讨国家大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辽圣宗去世了,辽兴宗即位。辽兴宗年轻气盛,他就像一只渴望展示自己美丽羽毛的孔雀,喜欢奢华的东西。他看到宫廷里的一些装饰觉得不够华丽,就想重新打造,让宫廷变得更加耀眼夺目。有一天,他把大臣们召集起来,大臣们纷纷来到宫殿。宫殿里金碧辉煌,巨大的柱子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飞龙在天,有祥云朵朵,仿佛在诉说着神秘的故事。地面是用珍贵的大理石铺成的,光可鉴人。

辽兴宗坐在高高的王座上,穿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王冠,王冠上的宝石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他对大臣们说:“朕觉得宫廷需要重新装饰一番,要弄得更加富丽堂皇,这样才配得上我大辽的威严。现在的装饰太过陈旧,无法彰显我大辽的繁荣昌盛。”

大臣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但都不敢大声说话。赞成的大臣们心想,这可是讨好皇上的好机会,于是纷纷说:“陛下英明,重新装饰宫廷,必定能让各国使节对我大辽更加敬畏。”

反对的大臣们则在心里担忧,这样大规模的装饰,得耗费多少财力物力啊,但他们又不敢当面反驳,只是低着头,眉头紧锁。

这时候,张俭站了出来,他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到前面,向辽兴宗行了一礼,然后抬起头,目光坚定地对辽兴宗说:“陛下,臣以为不可。宫廷现在的装饰已经足够使用,若重新打造,必然耗费大量的钱财和人力。这些钱财都是百姓们辛辛苦苦交上来的赋税,每一文钱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就像那田间劳作的农夫,在烈日下辛苦耕种,在风雨中守护庄稼,才换来这点微薄的收入。而且,过于奢华容易让人心生懈怠,人们会沉迷于这些华丽的外表,而忘记了国家发展的根本。历史上有很多国家就是因为过度奢华而走向衰败的,我们应当引以为戒啊。”

辽兴宗听了,有些不高兴,他皱起眉头,语气有些生硬地说:“张俭,你这是老观念了。我大辽如今繁荣昌盛,这点花费算得了什么?就像大河里舀走一瓢水,不会有什么影响。”

张俭并没有被辽兴宗的话吓倒,他继续说道:“陛下,勤俭并非老观念,而是千古不变的美德。昔日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朝廷上下厉行节约。唐太宗自己都穿着朴素的衣服,饮食也不奢华,他把节省下来的资源用于发展民生,修建水利,让百姓安居乐业。我们应当以史为鉴啊,不能因为一时的繁荣就忘记了根本。”

辽兴宗听了,虽然还是有些不情愿,但也觉得张俭的话有几分道理,于是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但心里还是对宫廷的装饰之事念念不忘。

又有一次,朝廷举行宴会。宴会在一个华丽的大厅里举行,大厅里张灯结彩,大臣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那些衣服是用最名贵的丝绸和锦缎制成的,上面绣着金线和银线,在灯光下闪闪发光,他们在宴会上尽情享受着欢乐。

张俭却穿着一件很旧的朝服,那朝服虽然干净整洁,但和周围的大臣们比起来,显得格格不入。朝服的颜色有些黯淡,原本的花纹也因为多次洗涤和穿着变得模糊不清。有的大臣小声地议论:“张俭真是太寒酸了,这么重要的宴会还穿这样的衣服。他是不是故意这样做,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啊?”

辽兴宗也注意到了张俭的穿着,他对张俭说:“张俭,你为何穿这样的旧朝服?难道朕给你的俸禄不够你置办新衣吗?你这样会让其他国家的使节笑话我们大辽的大臣寒酸的。”

张俭笑着回答:“陛下,臣的俸禄足够使用。只是臣觉得这件朝服还能穿,扔了太可惜。勤俭是臣一直坚守的,不能因为一场宴会就改变。每一针每一线都来之不易,就像我们国家的发展,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不能因为追求表面的华丽而忘记了本质。而且,穿着旧朝服并不影响我为陛下和国家效力。”

辽兴宗听了,心中很是感慨,他对大臣们说:“你们看看张俭,他身为高官,却如此勤俭,你们应该向他学习啊。他的这种品质比那些华丽的衣服更加珍贵。”

大臣们听了,都有些羞愧地低下了头,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追求奢华的道路上走得有些远了。

张俭不仅自己勤俭,还把这种美德传播给身边的人。他有一个年轻的下属,刚到官府任职,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他花钱大手大脚的,每个月的俸禄很快就花光了,还经常向别人借钱。

张俭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年轻人,你要懂得勤俭。你现在挣的每一文钱都来之不易,不能随意浪费。你看那些普通百姓,他们为了一点微薄的收入,每天都辛勤劳作。天不亮就起床干活,天黑了才回家,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都没有停止过。我们如果浪费,怎么对得起他们呢?而且,勤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就像在寒冷的冬天储存足够的粮食,才能度过难关。”

那个年轻下属听了,深受感动,他低下头,对张俭说:“大人,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一定会改正的。”

从那以后,这个年轻下属也开始变得勤俭起来,他学会了珍惜每一文钱,还经常向其他同事宣传勤俭的好处。

在张俭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勤俭。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懂得珍惜财物,不铺张浪费。

在民间,百姓们更加珍惜粮食,不再随意丢弃衣物。他们会把旧衣服修补后继续穿,孩子们也知道不能浪费食物,每一粒粮食都吃得干干净净。

在朝廷,官员们不再追求奢华的宴会和华丽的服饰,他们把节省下来的钱财用于修建水利、救济灾民等民生事务。

辽朝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更加稳定繁荣,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整个国家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根基稳固,枝繁叶茂。

小朋友们,张俭的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俭是一种非常好的品德。我们不能因为有了新的东西,就把还能用的旧东西扔掉哦。就像我们的玩具,如果还能玩,就不要轻易换新的。而且,我们在生活中也要珍惜粮食,不能浪费,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就像张俭珍惜每一份财富一样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啦,小朋友们,我们下期再见!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