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苑的最初的创建人已经驾鹤仙逝,为纪念他,在院子的东侧有一个他的银质塑像,塑像和真人一样大小,坐着凝神前望。
斯塔特一行人已和静心苑的人约定,要到他们这里来。
来了两个人,一老一少。先带着他们十二人,在里面绕着篱笆墙走了一圈。
院子真的很大,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五色的篱笆墙,像虚线一样,将院子围出来。
来接洽的两个人,在缓步中介绍这个院子的草木和建筑,五色篱笆的来历,这些小灌木的名称,它们的花色和果实形状;房屋形状颜色和设计者赋予的意义。
一棵高大茂盛的树,被悉心解读,这棵树是特纳丁初创此院时手植。
身边的时有修剪的篱笆线条清晰,远处尽情生长的草木葱茏峥嵘。
乳白色的方形建筑蓝天映衬绿植围绕。
这一圈走下来,体验了大院子的韵味,沾染了周边自然的气息,便有了渐入其境的感觉。
他们进到方形建筑内。
和其他人工建构物一样,主体用银质材料做成,内外都以简约为装饰风格,多是线面结合,并适当采用圆和多边形来构图。
这座大楼曾翻修过一次,最早由特纳丁建设的这座大楼,是砖石结构,当冈格星用银全面代替其它建筑材料时,大楼也顺理成章地作了翻修。
大楼乳白色的银质表面作了适当的处理,不会反射光线,只会柔和地散射,看上去很亲切。大楼内部的墙面乳白色略带一点灰色,给人以安静的感觉,地面淡啡色。
他们来到一个类似会议厅的房间,在一张大长桌边,品尝五色花茶。既是休息,也是解渴。
茶水呈褐红色,先是茶香来袭,喝来是甘中带涩。
老者叫申詹力,是这一年的轮值主持人——每年一换,管理静心苑事务性工作。他给来客介绍了这五色茶的来历:
很巧的,篱笆墙的五种小灌木,各开不同颜色的花,且花的颜色都和本身的叶的颜色不同,通过测定和长久饮用,证明无毒,色味良好,口感上佳,很自然的,这些花就入选茶饮之列。
似乎全时空的人,都喜欢有色香味的液体来饮用。水解渴,但不解某些感觉,需要适当补充。我们地球人,有茶有咖啡还有各种花茶,而冈格星人也有自己的不同品种的饮用品。
五色篱笆墙灌木开的花,肯定不敷使用,但野外却有广泛的分布,花开季节有闲且天气好,便去采撷,说巧就是巧,这五色花几乎是在同一时段开放,这就方便了采撷制作。
大家一边饮茶一边评价一边闲谈,看看差不多时,申詹力就带来访者去现场。
他们先到二楼。
静思内省者每人有一个房间。他们来到的时候,有的已经结束静思。
这是一个平面是正方形的建筑,一楼东西南北立面正中各有一个门。东西门内有走廊相连,南北门也有走廊相通,这样,走廊呈十字型,将平面分成四部分,这四部分各有房间十个。二楼到五楼也和一楼一样,被十字走廊分成四部分。走廊的尽头有阳台。
他们和结束静思内省的人打招呼,进到他们的房间观看,和他们谈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二楼看完看三楼,然后四楼、五楼。
通常,这些静思内省者,都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他们坐在桌子边,桌子上要么有一样东西,要么什么也没有。
如果有件什么东西,内省者面前或有原子模型、星空景象模型、引力空间模型、挂果累累或繁花满枝头图像,还有杯里装着清水的透明杯等,构图自然且相对简单。
房间靠走廊一侧,安排成起居室,外墙开窗的一侧,放着他们的静思内察用的桌子和椅子。这样的安排,主要是当使用者需要明亮的自然景象时,拉开窗帘推开窗就是。
参观完毕,申詹力两人带着来访者回到一楼会议厅,他们都坐在大长桌的一侧。
为了和地球人互动,他们选了十几个人专门参与,这些人有自荐的也有众人议定的。其他人若有需要,也可以随时加入。
申詹力说话:“我们衷心欢迎地球探访号的勇士来到我们静心苑。你们越过千星万系,为文明交流不辞艰辛……我们很荣幸,能够在静心苑与六位勇士一起,来深入交换意见,就我们人类对外在物质世界的探求,对内心精神意识的照察,作无拘无束的广泛讨论,无论是相互相成,还是相左相逆,都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叙说,没有权威,没有定论,没有框架。长久的摸索,即时的闪现,豁然而来的见地,争辩得来的火花,必要将之呈现。若一时闪而不见,可稍待萌发,若没有可信逻辑,亦吐露无妨。是火请尽情燃烧,是烟请袅袅升起。要的就是五味杂陈,要的就是千姿百态。
“好了,各说各话也可以,针锋相对也可以,互为补充也可以,深入推敲也可以,请吧。”
布朗:我对静心内视者面前所摆的东西很感兴趣,而且,有的有摆,有的不摆,这也让我心有所问。
哈,这你就问到了我们静心苑创办之初的寻索和之后的提升,给你点个赞。
是这样的,首先我们要静下来,才能有个开始。在之前,我们人身处世间烦杂,接收了无数的信息,这些信息各种各样,纷繁杂乱,要静而不能得,我们的特纳丁找到的对治之法,就是以一代万。专注于眼前的物体,让这件物的信息增强,而其他事或物的信息减弱,久而久之,静心的效果就出来了。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心练习,参与者总结汇集经验发现,如果静心者的初衷,是要想办法解决我们生产生活方面的重大问题,使之能有一个质的提升,比如怎么让物质性能状态的改变,让我们能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对环境更友好,就在面前摆一个原子核模型。如果是想要洞悉时空,解决时空的羁绊问题,就在面前摆一个星空景象模型,也有人摆一个装满清水的透明杯子。如果要深入解读人的生命状况,就摆带果的树或带花的树,也有人摆青山绿水的模型或图像。
通常是这样,但也有很多例外。有很多人修习时,会更换模型图像,从而确定能最快让自己静下来的形象。有的人,自己有很好的静心参照物无须他求。总之,在这方面,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有的人到了一定的静心层次,就不再使用静心物像,在这样的层次里,静心物像已成妨碍物,空无一物,更能让他得到提升。
露易丝很适合来这里,带上她的水晶球,沉浸其中,全身心地探看科技树的根干枝丫红花绿叶累累硕果。
李恒:入选静心苑有什么条件要求?
我们在信息渠道上有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将参与静心苑的理念公之于众。同时,也将参与静心苑修习的日常工作生活作详细说明,也把修习的效果和可能的挫折介绍清楚。我们要让有志参与修习的人有个基本概念。
先舍弃对客观世界的追求,返照主观内心的存在,通过内心的照察来提升认知,再来探索客观世界,是一个全新的认知方式。这方面,我们要面对不同人群的思维模式。有的人很有兴趣,有的人不置可否,有的人持怀疑的态度,这样的不同心态,对参与这个过程是有影响的,我们要让有参与修习的人有个思想准备。
事情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有人兴趣盎然,一路走下去,获得一定成果;有的人改变初衷,不能坚持到底;有的人开始怀疑,但看见有人大有长进,仍参与进来,之后也得偿所愿,等等。
因此,我们不会刻意作出规定加以筛选,只要参与者知道了静心苑的平常运作就行。
吉米:静心苑最多也就200个供修习者使用的房间,这对于冈格星来说是不是太少了?
开始时,参与者寥寥无几,这是肯定的。但随着时间推移,静心苑的存在和修习的好处慢慢被居民认识,参与修习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始创的房舍不敷使用。我们就在全星球合适的城市开办分支机构,接纳更多的有心人士。
也就是说,辛克兹的学生特纳丁开创性地创建静心苑,他的思维认知慢慢地融到了冈格星居民心里。超前的思维,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为广大的民众所接受。
布朗:我很想知道,广大参与者中其突出的事例有哪些?
好的,我先讲一下比较物质化的例子,也就是说,通过静心提升认知,然后用提升的认知来突破我们探索物质世界所遭遇的瓶颈问题,其一是,我们有参与的同道,因认知提高后,用迥然不同的方式,解决了空间内在能的获取难题,按照过去的现成的习惯性逻辑,我们认为要先透彻了解空间内在能的存在形式,然后按这个形式提出解决方案。但这样的探索尝试方法几无成效。
他提出全新的理念,他认为,既然是能量,就能引发表面效应,就像热电偶,太阳能电池。能量会使物质表面产生效应,这是新的路径。与其寻找内在能存在的形式,从而将之引出使用,不如寻找它会使哪些物质产生表面效应。最好的效应就是:使空间内在能引发的效应产生电荷。
于是他在修习中,就专注于这方面的叩问,他的叩问修习,相信可以有这样的物质材料,内在能可以使之产生电荷。
在他提升的认知中,感触到某类物质有可能产生这样的效应,他于是不断深化静心状态,并专注于这个方面。
当有了相当把握时,他便将这个可能的材料形态结构,告知专门研发新材料的业界人士,并与这些人士紧密互动。
其间,他并没有直接参与新材料的研发,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参与研制者的互动过程。因为,他在摒除杂乱信息,不断深化静心效果之后,在这个能量转换问题上,又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这个认知是:应该有某种新材料,可以将所有能量都通过表面效应产生电荷,进而取得我们所需的电能,用于生产生活。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阶段性的事情。由于他已经有了比较深厚的静心功底,他决定离开静心苑,一边试制这种全能能量转换材料,一边继续照察内心。
他提出的将空间内在能转换成电能的材料形态,被合作者试制出来了,这种材料已被实际应用在金银岛的发电站上。他新提出的能将所有能量(除电能外)都转变成电能的材料形态,正在试制中,他和他的团队信心满满,相信会有一种材料,能将所有能量转换成电能。
其二是在早些时候,在改变材料内部结构方面,有静心苑的修习者也通过新的认知,得出了富有指导意义的法则,用这个法则,人们可以用同一种物质,制造出各种各样性能的材料,可以是导电性极强,也可以是绝缘性极高,可以柔软如肌肤,也可以坚硬如钻石等等,这样,就使我们的工业选用适当的材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什么特殊要求的材料,可以根据这个法则,快速地试制出来。
这个创新,已被结合在能量转换成电能的新材料试制中。相信,这两个方面的合作,是强强联手,出成果只是早晚的事情。
不经意间,这个新材料的制造法则,还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人们根据这个法则,探讨电池的更新换代时,发现了许多的可用于充电电池的材料,这些材料取材方便且丰富多样,摆脱了电池原料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根据这个法则研制出的一些电池,单位储能容量非常大,充电效率极高,达到95%以上。反复若干万次充电后,其存储电能能力下降极低,只有1~3%。这种电池,其温度适用范围极大,可广泛运用于各种极端气候条件。
在这比较物质性运用的方面,由于认知的提高,获得突破性进展非常之多,涵盖了方方面面,有谁有要求有亮点,可以随时插进来,我是举一漏万。
再谈谈对时空的认知问题,这个时空问题相信地球的六位勇士朋友和我们一样,是最令人着迷而又困扰的问题。长久的生活生产环境所形成的思维格局,在面对浩瀚星空时,其局促和无措便自然产生。
这需要破局者。
我们冈格星的有志者,通过修习,让身心回归静定,将所生发出的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断舍离,向最初的心境原生态靠拢。在这个过程中,纷扰逐步被清除,尘蔽的灵光被擦拭而显现,对世界的最纯真感知便慢慢透露。
我要强调一点,所谓的静心修习,其实就是排除杂念,放弃过去所形成的观念、立场、脾性、好恶,慢慢让无思无想清理自身。这样,是为了向世界的初始状态靠近。
有人会怀疑这和前面所说有冲突,没有冲突的,修习者必须放弃原有的思维模式,不再用这个模式来主导,而是听任清静状态下心的引导,到一定的时候,就会有灵光迸发,认知突变。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虽然还不能有效把握时空的整体真相,但部分的真相已有初步的掌握了解,用这些所得运用于星际旅行有卓著成效。
一个重要的验证就是,通过星航有志者的修习提升,许多人得到了一个共同的认知,我们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星际畅游。
在辛老的时代,我们开启了星际间构建人类居住地的实验,也就是寻找到了金银岛,在这个孤寂星体上,建设了可供人类生产生活的工厂和房屋。
那个时候,我们在理论的指导下发现了时空捷径,并且在不经意间知道,这个时空捷径和使用这个捷径的人息息相关。换句话说,使用者和相关群体的意志,会有效改变时空捷径的存在形式。越多人参与其中,时空捷径会使原来的时空尺度变得越小,越快捷地在捷径的两端来往。
现在,有志星航的人,因为通过修习有了新的认知,已经可以大致确定时空捷径出现的时空节点(出现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大范围地掌握了捷径的分布状况。
通过更深层次的修习,他们中的有些人,又获得了发自内在智慧的指引,通过这指引,他们研制出了时空捷径探测器。
当他们大致确定在某个空间存有捷径时,他们就在飞航中用探测器探测时空捷径。
这样,他们就可以方便地精确确定捷径。同时,这也可以让他们两相修正,既让探测器的性能提升,又让他们的大致确定更加完善。
这是个很有趣的事。他们在研发时空捷径探测器时,星际的宏观和量子的微观在这里牵手。量子相互作用(量子纠缠)和时空捷径彼此直面合作。也就是说,在捷径探测上,我们看到了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上的某种内在关系。
现可能正处于时空关系昭然若揭的前夜,许多令人振奋的端倪正在显露。
由于太过重大,有些人已经放下这些光芒闪烁的灵慧,在更深层次上修习,以便让这点点光芒汇成一片光明。他们在继续擦拭,期待真实智慧得以尽情展露。
让生命更加美好,那是千古一题。许多修习者,怀着对生命的恭敬,开始了静心苑的生活。
情绪、食物、睡眠、环境,我们的生命历程有太多的考验。如何让我们人有更大的适应范围,一直在拷问我们。比如环境温度,我们适应范围很小。当穿更多的衣服还不能抵御寒冷,我们就要向外界索取热能,如烤火,提高所处环境温度,当光着膀子大吹风扇还不能解决出大汗问题时,我们就要开空调,降低所处环境温度。
按照通常的认知,那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机能已经没办法保持所需的身体温度,需要借助外力。
我们的身体结构太精密,虽然有修复重生功能,但修复能力很小,重生能力很差,我们很不满意这样的能力。
时疫、疾病,永远是我们人类挥之不去的梦魇。如何减少这些对我们的伤害,减小生病所带来的痛苦?
过去的习以为常的处理方法,并不能让我们感到放心和满意,必须有所创新。
在这方面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处理疾病上,和适应环境温度上。修习者已能根据自己的体悟,帮助病患,通过静心练习消除病痛的折磨重获健康。比如肠胃疾病,练习可以使功能迅速恢复,食欲增强,排便顺畅,治愈急慢性胃肠炎。精神上的疾患和病毒病菌感染,也可以通过练习迅速恢复健康,当然,这需要有资深练习者的指导。
器质性病变,功能性病变,时疫感染,精神问题,都有了合适的解决办法,我们的修习者,正在深入和完善这些办法,并从中找出规律,以能更有效地维护我们人的健康。
都是全新的课题,也是前所未知的课题,也正因为全新和前所未有,才要试探用全新和前所未有的认知方法。我是说,虽然我们的静心苑创立了两百多年,但在这方面,我们仍然又许多工作要做。
这是一个从向外看到向内看的转变,是一个从理解外在世界到我们是如何理解内在世界的转变。
探索外部世界,我们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总会有的新的理论,推翻之前的理论,这既是我们的进步,也可能是之前我们认知的方法存有问题。或许,向内看,可以让我们的认知更加完善和恰当。
我们隐隐约约感到,我们人类的真实智慧,光艳无比。如果没有被遮蔽,包括时空在内的一切真相都能被我们人类认知。但很不幸,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们的真实智慧被层层遮蔽,以致我们要得到真知灼见,需要不断地试错。就像在没有光的房子,要不断地用手摸索,以找到走出房子的门,然后打开门走到一个新地方。
有的人真实智慧被遮蔽较少,他们会有一些真知灼见,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新的高度,静心苑的修习,让其他人有机会像他们一样,擦拭遮蔽,透出智慧光芒。
我们知道你们也有静心的修习方法——瑜伽,请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好的,瑜伽有多种修习体式,站坐卧都可以。我们练习的体式和你们静心修习比较相近,盘腿坐着,或坐在椅子上,排除杂念,静心息虑,让思绪平静下来,这样可以减少消耗,协调身心,提高工作效率、
两个要点,放松身体的各个部位,收敛思绪回归内心。
我们修习瑜伽,当时主要的考虑是减少食品消耗,因为当初我们启动星际探航,对时空认知甚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任务没有把握,所以就作了长期打算,携带了很多食物,但飞船的体积有限,不能装太多,只能用减少消耗来应对。
修习瑜伽后,我们的消耗减少,精力旺盛,可以应付飞航的工作。
修习瑜伽后,你们还有什么别的感受?
行动敏捷,思维清晰。
自信心增强,对星际的探索兴致盎然。
心态很平和,总有隐隐约约的喜悦感。
有种美妙的感觉:我们来到星际,星际接受了我们,我们和星际相呼相应。
好像跳出了一个圈子,来到了一个更大的空间。
仿佛听到了你们的呼唤,或者说,星际探访旅行中,感觉到召唤我们的外星人就像在我身边。
或许,星航六人组,他们走出太阳系,星际间的瑜伽修习,既有相同的,有了不同于地球上的反应,毕竟,氛围不同,气场不同。
我们冈格星的静心修习中,会出现不同的层次,通常,修习越久,层次越高。层次的高低体现在修习者的认知能力上,这认知能力,我们认为首先是思辨的智慧,然后是平和宽广的胸襟,层次越高,就越睿智越宏大。
我们很想知道,瑜伽修习有没有相似之处。
是的,很相似。通常,资深者认为,长期修行瑜伽,首先会达到安宁平静。往上一个层次是提升了认知能力,这个认知能力,摆脱了过去的思维桎梏,第三层次是,小我逐步走向大我,胸怀宽广,兼容并蓄,第四层次是认知高度提升,生命共同体,时空共同体意识产生并增强,在这个层次上继续修习,认知越发宏大高广,共同体的精神坚固且美妙。有的修习者甚至认为(或者是已有感知),瑜伽修习最终可以实现空间突破,时间消弭。
唔……看来,你们地球的瑜伽修习者,有的人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你们所说的,我认为在修习身心方面,地球人或许已超越了我们。
唔……我觉得……我不敢肯定在这方面我们地球有人超越了你们,因为我的层次很低。但我可以肯定,你们的静心修习人士,在改造物质世界方面颇有建树。
我们可以交流合作,共同推进这样的修习。
是的,这正是我们的所希所求。
在静定探索我们内在世界时,我们的修习者对智慧的开发认知的提升,存在不同的观点。前面所提到的,我们人类的智慧本来光艳无比,只是不幸被层层遮蔽而不能显现,这是一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因为我们人类的脑回路结构存有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修习向有利于提升认知的方向发展。
你们地球资深修习者,对此有何不同看法?
多数倾向于我们本来具有完美的智慧,是因为尘封雾遮而光芒暗淡甚至黯淡无光。
这就涉及到一个重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按照你们具有深厚功力的修习者认定或者是亲自证实,到瑜伽的高阶,可以空间突破,时间消弭,这是不是具备了完美的智慧之后的自然而然的结果。如果是,那意识和时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由此,我们还可以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有人类生命蓝图的话,那谁是设计者?或者还可以再提一个问题:设计者为什么要设计这个蓝图并使之和时空一起共存。
问题很重大,太重大了。
是根本性的问题,之前也有此类的问题提出,现在你让我们要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这可怎么办哈。
先不要苛求我,我先说一下,我先回到前面。我想说的是,或者,静心苑的修习和瑜伽修习,让我们的身心向高度和谐的方向前行,从而达致一种状态——智慧光艳无比,认知无可障碍。于是便洞彻时空的本质。这样,我们就可以不用去考虑设计者这个问题。我喜欢避重就轻,离繁就简。
怎么搞的,我和你有同样的需求。
哈,都一样,都希望不费工夫,简单明了。
但问题是,作出这样的选择,避开原来的艰深,而这样的选择并不能使我们轻松惬意,问题同样重大:为什么会这样,通过清静内心世界,我们可以接近外在世界的本质,最终可以洞悉。
哈,我想绕开,你又要拉回来,我想简单,你又中意繁杂,既然这样,我很想知道你的真知灼见。
不敢说真知灼见。我觉得,反而是预设有一个设计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蓝图,能更好地让我们把握其中的奥义,有令人信服的因果关系。
说说看。
我可以放飞想象吗?
当然可以,唯有放飞,才能高远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