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上,除了“长生诀”,我还在想些什么呢?
是啊,还有两个人,我是一直牵挂着的。其中的一个,就是那元兴师太了。
自从那次尼姑庵相遇,我就有着不解之缘了。那次秦淮河上的相遇,以及皇宫里藏经阁附近的只闻其声,都是缘铿一面。然而,当我返回故里,有意重返那座庙庵的时候,却依然无缘一睹!对此,我简直有点耿耿于怀了。当然,见与一见,或许也没有多大的区别。不过,每次都落于下风,总还是有点不自然的。于是,最近这数十天,我总是下意识地四处张望,希望能够见到她。然而,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却适得其反,怎么也见不到她!那么,一路上,那种总有一双眼睛紧盯着自己的感觉,又从何而来呢?
另外的一个人,就是那清风姑娘了。西湖,杭州城,都没能见到她。然而,那样的一把油纸伞,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这个清风姑娘,是真实存在的,切不可掉已经心。至少,背上的这把油纸伞,我一直都未能物归原主!哦,那个成语叫“完璧归赵”。仔细想来,这些日子里,除了不太多见的一些下雨天,我很少用这把伞。到时候,真到了归还之时,“完璧归赵”云云,勉强也说得上。
然而,换个角度一想,她既然有心赠送,那么,多半也就不指望我再归还了。如此说来,她仗义赠伞,只是出于一片好心。然而,我总是隐隐地觉得,事情或许没那么简单。至少,既然赠伞之举确实存在过,那么,我以前做过的那个梦,还能够等闲视之吗?甚至,我所念念不忘的“长生诀”,是不是也与她有着某种关联呢?一些事情,孤立着看,自然就难以索解。然而,一旦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似乎又是有迹可循的。
这些天,我就一直在想着这件事情,尽管,一时依然是茫无头绪。如此这般的寻思,以至于对于和穆天南相关的事情,也就没那么愁肠百结了……“方姑娘,”穆天南的声音响起,“宜州城快到了吧?”“嗯,快到了……”这样回应着,方明月回过神来了。
这宜州城位于广西西北部,在岭南一带也是颇有名气。
近几天,两人一路走着的时候,已经在打听、询问此地的相关情况了。
如今北门将近,两人也就商量着,该如何在这宜州城转一转了。
午后时分,在城里用过午饭后,两人前往山谷祠,到那儿去看一下。
半个时辰之后,两人离开山谷祠,前往西北城郊。
走出一阵子之后,穆天南这样说道:“方姑娘啊,在我看来,建文帝有可能租船而下了。”
方明月淡淡一笑:“是啊,如果建文帝一路南行,到了这龙江河畔,就有可能这样想,陆路敌手耳目众多,如果租一条大一点的船,顺流而下,不仅少了些许陆地上颠沛流离之苦,而且,也不容易被那些密探发觉……”
“建文帝会这样想,”穆天南微微一笑,“燕王就没有脑子吗?再说,你再怎么漂流,也有靠岸的时候吧?到时候,只要你一上岸,就有人过来查问,到时候,不是更容易露馅吗?”
凝神片刻之后,方明月这样说道:“作为失利的一方,建文帝也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你,你想想看,自己若真斗得过燕王,何至于仓皇南逃呢?我想啊,正因为已经是穷途末路,建文帝反而能够放下胜负得失之心,就此迎来一线生机……”
“嗯,有道理!”穆天南称许道。
再说了一阵子之后,两人大体上相信,建文帝往西南地方而去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毕竟,越往偏远的地方去,也就会离燕王的手掌心越远。
至于具体的行程,两人都意识到,自己是一路闲游,到达这宜州城,才会需要这么久的时间。
至于建文帝一行,人家是逃亡,因此,别说什么“望尘莫及”,就连那一行人的一根头发丝,自己也未必就能够找得到了。
再过了一阵子,方明月暗自寻思道:这山谷祠之行,又是白跑了一阵。想想也是,好几十天之前,建文帝一行就算是路过山谷祠,也未必就有时间进去看一转啊!至于要将那部“长生诀”藏在祠堂里的某一个角落,恐怕也只有我们这种习惯于异想天开的人,才会这样想了吧?
这山谷祠,纪念的是北宋的黄庭坚。这黄庭坚嘛,只是一个久负盛名的诗人,在治国理政、开疆护国方面,似乎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业吧?既然是这样,建文帝就算到山谷祠去看上几眼,也不至于匍匐其下,祈求其护佑吧?如果建文帝只是看看而已,要将那部“长生诀”藏于其中的可能性,确实就微乎其微了。
如此说来,我们在山谷祠一无所获,也不足为奇。这黄庭坚,既然是“苏门四学士”之一,那么,和苏轼相比,他的诗歌还是要稍逊一筹的。说来惭愧,对于他的诗作,我一想也不甚在意。现如今,隐隐记得的,也只有这样的两句了: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这两句诗,确实不错啊!仔细揣度起来,诗人的襟怀,怡然自得之中,夹杂着些许感慨与孤寂。不过呢,又不是一味的消沉。那种感觉,倒像是一壶老酒,越品越醇厚、绵长。
或许,我落拓江湖的时间尚短,体会还不够深。这岭南一带,开化得稍迟一些。因此,在文化积淀方面,尚不及江南。其实,就算是和黄庭坚的老家江西相比,依然有所不足。当地人为黄庭坚建造这样一座祠堂,固然是为了纪念这位一代诗人。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恐怕也隐含着这样的一层意思,那就是,希望当地的读书人,能够延续当年黄庭坚的遗风,在文脉文学、书香教化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方姑娘,看——”也就在这一刻,穆天南的声音,带着些许惊喜,回响在方明月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