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袭来知是梅
书名:吟花弄诗集 作者:施云南 本章字数:5139字 发布时间:2024-12-31

梅花,梅树的花。每到寒冬之时,便是它发花之时,花瓣五片,或红、或白、或粉,它象征着高雅和坚强,因为它能够在百花凋零的时候,傲雪独立,不畏严寒。

人们爱梅花,爱的是梅花之美。说实话,梅花淡雅清丽,它的确不是以颜色的鲜艳,花形的华丽来博得世人的赞许的。论颜色和花形,它绝对比不上雍容华贵的牡丹、色彩斑斓的三色堇、妖冶迷人的虞美人、坚贞高挺的松柏、睨视污泥的莲花……但是,就是那几个小小的花瓣,和一抹淡淡的晕色,却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梅花的枝干,是褐紫色的,上面有斑驳的纹路,梅花的叶片是卵形的,边缘的地方有细细的锯齿印。在梅花不开花的时候,说实话,恐怕只有专业的人员或者是对植物极其喜好的人,才能辨别出,原来它是梅花。可是,梅花的花,却有极强的辨识度。所以,只要梅花开放,任何人都能轻而易举地说出:“看哪,那是梅花,它开放了。”

试想一下,一望无际白雪皑皑的大地上,傲然挺立数枝寒梅,那该是怎样让人震颤的景象啊。娇小的花瓣,嫩黄的花 蕊,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真是一个精巧的画工,也只有它能描绘出如此超凡脱俗的姿态。

梅花的颜色,虽然简单,但是也有着很多的变化,粉红而浓密的宫粉梅、花瓣紫白的玉蝶梅、绿萼白花的绿萼梅……种类繁多,每到梅花开放的时候,成片的梅花在枝头独立,如同在黑色的枝干上缀上了一片片的玉石。当它们傲雪怒放的时候,也有的如艳丽的红霞,也有的似皑皑的瑞雪;更有的好像碧绿的玉石,各种奇景,颇为好看。

尤其是白色的梅花,最得人们的喜爱,因为它冰清玉洁,和冰雪遥相呼应,于是“冰花”、“寒玉”等比喻,便诞生了,比如“姑射仙人冰雪肤”,再比如“一枝寒玉澹春晖”,人们用冰雪和美玉,形容着梅花的美。

人们爱梅花,爱的是梅花之香。说实话,梅花的香气并不是那种十分馥郁的,它远远比不上栀子花、桂花之类的,那样浓烈。但是,人们就是喜欢梅花的香。喜欢那种若有若无,悄然袭来的清香。

这种香气,不艳俗、不媚俗,闻到的人,只会觉得浑身上下陡然一轻,顿时有一种飘然云天之外的神仙感觉。这种清奇之香,不会向着你铺天盖地地袭来,它只会淡淡的、不着痕迹地,在你还没有注意到它的时候,它就已经透过你的鼻孔,钻入了你的心底。

对于这种香气,文人们有一个很好的词语,来形容,那叫“暗香”。宋朝的王安石曾有诗赞之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一直都十分喜欢这首短小精悍的小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极好地描绘了梅花的形态和它的香气。它形状如雪,却在香气上胜过了雪之美。它生在墙角,但是却绝没有自卑,依然散发着清香,向世人展示着自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

“天与清香似有私”、“风递幽香去”,诗人们用细腻丰富的想象力,赞美着梅花那沁人的香气。

中华美学“以形写神”、“神采为上”,所以,在色、香、形各个方面,个性明显的梅花,便成为了中国人宠爱的对象。

梅花不仅自身极其美丽,而且,还能很容易地就和清泉、岩石、冰雪、冷月等高雅清冷的自然景物搭配在一起,组成特殊的意象。试想一下,在一片巨石环立的陡峭山林中,一株梅花傲然挺立在空谷之中,其意境,该是如何清幽,其气势,又是如何宏大啊。

冰雪,是梅花最好的朋友,严寒的冰雪,把梅花带入了银白色的神话世界,“冰雪林中着此身”、“梅花欢喜漫天雪”,冰雪和寒梅无论在形象上还是气质上,都极其相似,而梅花,还在香气上,略胜过了冰雪一筹。正所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断香”。

当然,在严寒的冬季,梅花并不是完全孤独的,它有自己的伙伴,同样都是高洁、坚强的化身,岁寒三友,松、竹、梅,它们是植物界的知音,它们是植物界的金兰之交。“予交三君子,气韵各有适,及其风雪中,同凛岁寒色”,所以,梅花不是孤独的,自有佳友相伴。

 

梅花历史悠久,一些古梅,躲过了严寒和酷暑,逃过了战乱和杀伐,从遥远的古代,一路盛开,好像一个铁骨铮铮的勇士,从古代一路战斗,绽放到了今天。

相传湖北沙市的章华寺内,有一株楚灵王时候栽种的梅树,迄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可以算得上是梅花中的老寿星了。

黄梅的江心寺中,相传有东晋著名的和尚支遁大师亲手栽种的梅花,这株梅花的特点在于,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冬末春初的时候,梅花会两度开放,所以,这株晋梅,也被人称作是“二度梅”。

此外,还有什么隋梅、唐梅、宋梅……

这一切都证明了,人们对于梅花的喜爱。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梅花,又怎能有3000多年的栽培种植史呢?

《书经》有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礼记》中也有记载:“桃诸梅诸卵盐。”这些古老的文字告诉了我们,在古老的年代中,人们就发现了梅花的实用功能,在那个时候,梅花是作为调味品使用的。想想这种清雅的调味品吧,我相信,它的滋味,一定比现在的海鲜酱油,更加味美。

因为有了实用性,所以,很早的时候,人们就懂得观察梅花,甚至是种植梅花了,《诗经》云:“摽有梅,其实七兮!”

一直到了汉朝,人们兴起了观赏梅花之风。《西京杂记》中记载了汉朝造上林苑的时候,栽种了各种奇花异草,以供观赏,其中就有“朱梅”和“姻脂梅”。

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恐怕和当时文人高雅的风气相互呼应吧,那个时候,文人欣赏梅花、种植梅花、歌咏梅花的风气,更加兴盛了,“梅于是时始以花闻天下”。

宋元之时,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只是将梅花简简单单地种植了,于是,各种艺梅技艺在这一阶段大有提高。人们甚至将梅花融入园林的建筑和盆景之中,以满足自己的欣赏需要。商宋范成大爱梅成性,撰写了《梅谱》一书,收集了十几个梅花的品种,详细介绍了种植栽培的方法,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这都是一本名列前茅的艺梅专著

 

古往今来,中国人对梅花赋予了各种意象。梅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花那么简单了,而是完全地融入国人的生活,渗透进了国人的思维。

世人总是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梅花也不例外。

梅花,以它那淡雅的姿态,芬芳的幽香,使得自己成为了美人的代名词。而且,梅花那样的女子,不是普通的女子,梅花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所以,并不用来指称高贵典雅的贵妇人。梅花所代表的,是那种清丽脱俗的女子,她们的身份可以不尊贵,但是,她们的形象一定要清高。

《太平御览》中诉说了这样一个关于“梅妆”的故事,说的是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虽然生在帝王之家,贵为公主,但是却和寻常的小女子一样憨痴可人。有一日,她睡卧于含章殿的屋檐之下。或许是她的恬淡惹得春神动了心,所以,催动了梅花落在了公主的额头。自此,寿阳公主的额头便有了五出花的妆容,拂之不去。于是,宫人仕女皆模仿她,在额上点上梅花妆。“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但是,她们只能模仿寿阳公主的妆容,却永远都无法模仿她的天真烂漫。

梅花,给予了文人墨客无穷的想象,让他们能够展示出自己非凡的创作功力,于是,一个个有关于梅花的传奇故事,就这样应运而生。于是,一代又一代为情所困的男女们,便齐齐地,为了梅花,而泪湿春衫袖。

可以想见,在一个天寒日暮的傍晚,一个喝得半醉的文人,酒意涌了上来,于是,就憩卧在路旁。就在他醉眼朦胧之间,一个女子翩然而来,她淡妆素服,眉角眼梢说不尽万种风流。天色已经昏暗,残雪映照着明月,文人但觉那女子芳香袭人,便情不自禁地与之交谈,女子言语清丽,甚为大方。两人月下石上,对饮成欢。兴酣耳热后,文人忽然觉得风寒相袭。待到清醒过来,发现原来是黄粱一梦,此时东方既白,文人起身而观,哪里还有那女子的身影,原来,他处身在一棵大梅花树下。于是,他只能抖落满身的花瓣,怅然而归。

这便是梦入梅花的故事。也许,所有的人,都会盼望着,能够有这样一次艳遇吧。一次心灵的接触,一次精神的交流,花前月下,风流而不下 流,心灵契合而不委身野合。这是一次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或许,只有被梅花之神眷顾的高雅之士,才能有这样的境遇吧。

除此之外,想起朋友的时候,人们也会想起梅花。或许,是因为它那傲寒的风骨,象征着朋友们之间那不为俗物所累的纯洁的友谊吧。

《荆州记》中曾经写了这样的一个小故事,陆凯和范晔是好朋友,陆凯到了江南之后,想起了他的好朋友范晔,在应该赠送什么礼物给好友这个问题上,他犯难了。这时候,他看见了街角那一枝怒放的梅花,于是,便折下了一朵,给了住在长安的范晔,并且还赠诗云:“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一枝梅花,等到了范晔的手里的时候,是否还能安好无恙,尚不可知,可是,就是这一份朋友的情意,就足以流传千古了。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一枝小小的梅花,承载的却是沉甸甸的金兰之情。

在寒风凌冽,万籁俱寂的冬天,梅花,傲雪独立,与寒风进行着顽强的对抗,成为了冬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美丽,让人们想到了那些不屈从权贵,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自己本色,用坚韧不屈的性格,傲视群雄的人。世人用来激励人奋进、拼搏的时候,也每每喜欢用梅花来做比喻,什么“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什么“不经一番透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诸如此类种种,不一而足。由此可见,梅花代表坚毅的性格,是自古以来大家所公认的。

梅花没有选择在繁花争艳的春天绽放异彩,而是选择了严冬,所以才会有人称它是“俏也不争春”。就算是到了香消玉殒的时候,它给人感觉也并不完全只是凄楚和惨烈,它更多的是给人一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感觉。也就是说,就算是肉体已经脱离了枝头,不再绽放,但是,梅花,是有魂灵的,它的花魂,将始终萦绕在所有赏梅者的心头,久久挥散不去。

正是被赋予了这种种的美好品格,才让人们平添了想要踏雪寻梅的想法。

 

人们喜欢梅花,所以,不光为梅花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还深情地将梅花歌咏,以之入诗词绘画,尽情地歌颂着梅花之美。

一直认为,唯有一生布衣,游走江湖的人,才能更好地写出梅花的气质,梅花,不是属于庙堂高阁的,梅花是属于隐士、属于高人的。伴随花间一壶酒,梅下横吹笛,玉人纤纤玉指摘梅掐花,君子风流俊雅折梅赠高朋。只有这样的情调,才是属于梅花的。

北宋诗人林逋一首《山园小梅》一出手,便震撼了文坛,自此,所有想写梅花的诗人们,在动笔之前,便要先思忖一下,自己的笔墨是否能够胜得过林逋。只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便已经成为了千古绝唱。林逋这个人,一生没有做官,也不娶妻,也不生子,因为他一生过着梅妻鹤子的生活,这是一个爱梅痴狂的男子,于是,他笔下的梅花,也和他一样自命清高。

从此以后,“暗香”这两个字,恐怕也就成为了梅花的代表。个人认为,姜夔恐怕是对林逋的“暗香”诠释得最完善的一个文人了。

辛亥之冬,他去石湖,欣赏梅花之余,便新作了两首曲子,一首《暗香》、一首《疏影》,不用说,取义一定是来自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在《暗香》中,姜夔在月色中,回忆起了梅边吹笛的往事。他的笛声优美,引来了玉人知音相伴。两人不畏夜寒,攀倚梅枝相伴。而今,他已经渐渐衰老,早已经忘记了往日那春风词笔。然而,竹林外那稀疏的梅花,却依然将清冷的幽香散入了他的卧席。

他深深思念当年的玉人,欲折梅远寄,无奈路途遥遥,红花无言,无法传达情意。可叹夜晚那一场积雪,又遮断了大地。于是,姜夔无奈,只能手捧起翠玉酒杯,洒下伤心的泪珠。

红梅面对他的哭泣,依然无言无语,他又想起了曾经和玉人携手游览的地方,那里梅花绽放,西湖寒碧。无奈,眼前只能看见一片片凋零的花瓣,他思念玉人,只能在梦中徘徊。

多么幽深的意境,相比他的前辈林逋,对于梅花描写之细致,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添加入了自己的情感,所以,读来更加感人至深。

姜夔和林逋,是两个多么相似的人啊,同样是终生未仕的隐居之人,白衣胜雪,翩若仙人。当然,两人还是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的,那就是林逋一生只钟情于梅花,而姜夔,却是一个多情痴情之人,但看他的《暗香》,便能看到,他对于那位曾经的玉人,是多么的痴情。说不同,其实倒也相同,两人都是一样的深情款款,只是,对象不同,但是,寄情于梅,却是两人都一样的。

无独有偶,金农也曾自诩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他有诗云:“我今常饥鹤缺粮,携鹤且抱梅花睡。”世人都传金农是个怪诞人,可是我却不以为然,因为,这梅妻鹤子的桥段,是林逋早就做过了的,他现在也只不过拾人牙慧而已。更何况,他哪里有林逋一般的坚定意志,并不能坚持到最后一刻。

不过,金农曾画《梅花册》,朵朵都是墨梅花。或老干遒劲,或新枝蓬勃,相映成趣,盘曲多姿。朵朵墨梅,或怒放,或凋残,或含苞待放,如同珠玉一般,点缀在枝干上。梅花的形象,或冷艳,或肃穆,或蓬勃,或俏皮,每朵梅花,都是有个性的,这在对于梅花的描摹上,确实是有突破古法,不拘一格的地方。看来,爱梅之人,或多或少,都会从梅花身上学来那孑然独立的风骨。

梅花,用它那特有的清雅幽香,傲立寒冬,它甘于寂寞,从不刻意地彰显自己的美丽,但是,人们却反而更加爱它的独特风姿。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吟花弄诗集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