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不情不愿的扶垚跟着封霄云上了路。除了武功高超的封霄云,二十多名剑士伪装成商旅,无时无刻不围在扶垚身边,若是他敢向来往路人高呼救命,相信身上一定会立刻多出十几个洞。
他们先骑马赶到沿着龙石山山脉向北走,一路走到夏江源头的黄庐渡。黄庐渡几乎黄庐川山脚下,与戈拉旦峒峰相距不过百里,是一座新兴的小镇与渡口,由荆郡郡守商雉主持打造,其目的就是活跃夏江水上贸易,为荆郡增加一个通商支点。
对商雉其人,扶垚一点也不陌生。商雉学成于勤岭学城,乃是学子七派中推崇法治的一系,治国理政思路开阔,颇有辅君助贤之才。后来,商雉与友人一起投奔墨国,做了泰平大良府上贤者,专门为泰平拟定法治条例。扶垚知道商雉腹有大才,又是一个擅长治一方的士人,就将他派到荆郡担任郡守。
商雉不负重托,率领荆郡百姓兴修水利,开垦了大量荒田,吸引了许多从银夏帝国境内逃出来的难民。为了解决这些难民的生计,商雉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拓宽夏江上游水道,修筑南岸城镇与渡口。
夏江与银河均是亚夏族人的母亲河,但与银河大为不同,其主要特点为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不过,夏江水能资源虽然丰富,但北岸多是大山阻隔,南岸则是泽滩极多,所以停泊靠岸之地很少。
在整个亚夏大陆贸易体系中,夏江虽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却因为南岸停靠口岸过少,导致南方航运商贸大受影响,未能有效串连起两岸经济。到元世纪末期,亚夏大陆真正有名的渡口,只有太平、安阳、星辰与玉陇,并称为大陆四大渡口。除此之外,廊中地区还有阳陵等一些小渡口,主要做一些转运生意。
一行人抵达了黄庐渡,在镇上的一家酒馆吃了午饭。黄庐镇人口不多,与夏江对面的戈拉镇遥相呼应,形成了两镇锁江的局面。扶垚第一次来黄庐,惊奇地发现黄庐川风景不俗,并不亚于龙石山或雀山,只是由于地理位置较偏而无人问津罢了。
“伙计,我看你们镇上的土著人不多,来自外地的客商不少,生意一定很不错吧。”扶垚招手叫来伙计,若无其事地问道。
封霄云坐在扶垚身边,左手端着一杯茶,右手按在腰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扶垚。伙计笑呵呵地,完全不知道这些人的来历,更不知道若是自己回答出了问题,很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托各位大爷的福,咱们酒馆生意还不错。”伙计一边擦汗,一边说。
“黄庐镇的镇守是谁?”
“他叫黄立坚,是天府城的名绅,与商雉郡守相识多年。”
“这个黄立坚为人如何?”扶垚没有理会封霄云的眼神,依旧不徐不急地问道。
“黄 镇守勤勤恳恳,做事非常认真,多次到黄庐川考察,准备再引一条水渠进镇,为黄庐镇扩张做准备。”
“据我所知,在过去,夏江南岸的停泊口岸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夏江水患多,而南岸往往损失很大,导致百姓不愿落户。”扶垚对黄立坚这个人不熟悉,想乘此机会了解一下,也好掌握墨国基层官员的治域情况。
“大爷说得一点不错。但是,夏江的商运价值实在太大,连接着两岸数十个国家,融合各个不同的族群,若是不能利用真是太可惜了。我的爷爷说,庄帝在位之时,夏江出现过一次大洪灾,下游两岸皆受影响,尤其以南岸损失最为严重。黄 镇守到黄庐川引渠,目的就是未雨缪谋,可以将夏江暴涨的水患引入川中水渠,蓄于川内的几个深谷,为黄庐川形成水库,待枯水之时再用来开垦农田。同时,黄庐川高处还建有简易村寨,可以同时容纳数万人避居,足以在水患来时安顿百姓。”
“如此看来,黄镇守还真是了不起的地方官啊!”扶垚点了点头,颇为满意地说道。
“大爷还需要点什么?”
“嗯,不用了,你去忙吧。”扶垚心满意足地说道。待伙计转身走了,封霄云才眯缝着眼看了看扶垚。“扶明堂身陷困境,还如此关心墨国政事,真是让人感动啊!”
“职责所在,被逼无奈。如果庄教主信任我,将天下交给扶垚,在下也一定会尽心尽力的。”
“但愿你说的都是真的。”封霄云露出诡异的笑容。
吃罢了饭,一行人再次上路。他们来到黄庐渡口,登上一艘两层商船,顺着夏江向东驶去。这艘船长九丈,宽达三丈,全船分为五个舱,舱中又分隔为若干小舱。船身用榫接和铁钉钉连,板间用油灰捻缝。在船舭部外壳板上钉有半圆木,能在风浪中起减少横摇的作用,足见工艺非常先进。
整艘船上除了封霄云一行,还拉了两支商旅队伍。船老大与封霄云好像很熟悉,被拉到船尾聊了好久,似乎在交流什么。扶垚与两个剑士住了一间排在下层的房间,若要出来必须经过封霄云的房间。
扶垚无所事事,坐在船舱里闭目养神,思考着伙计说的话。黄立坚的确是一个好地方官,如果能够被选拔到墨国中枢,一定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不过,光靠人治与掌权者下基层考察是不够的,墨国若想长治久安,必须建立一套更加适宜官员选拔的制度。
时间过得很快。吃罢了晚饭,封霄云带着扶垚走出房间,站在商船甲板上远眺群山。夜色渐渐暗淡下来,商船在夏江的波涛上航行,像一头钻入水中的巨兽。秋风吹拂着扶垚的脸,使他感觉到一阵阵凉意,特别地舒服与惬意。
“扶明堂对文史了解颇多,想必一定知道黄庐镇的名字,与廊中旧有地名有关吧。”封霄云望着夏江北岸的首阳山,幽幽地问道。
“我想与黄亭、庐宁有关吧。”
“扶明堂果然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那你再详细地说一说吧。”封霄云饶有兴味地说道。
“廊中地区作为亚夏大陆文明发源地,拥有不少存在了数百年的城池,这是天下人全都知道的,譬如五马、亚干、平留、密云与济潭五大古都,都在亚夏筑城史上留下重要一笔。同时,廊中地区还有木兰、清平、郎归、上谷、云开、奉阳、凤歌和广丘八大名城,以及画眉、惊梦、牵牛、五柳、龙潭等二十八个名镇。当然,受到战争影响而被毁的城池,廊中毋庸置疑也是最多的,包括辟邕、朝歌、庐宁与黄亭,等等。”
“说得没错。那么扶明堂是否知道,庐宁与黄亭曾是传说中的灰犀鸟王都的重要城邦,乃是封氏一族的封地呢?”
“什么?这倒是让扶垚难以想象,更不知道该如何作答了。”
扶垚曾在高维的授意下,梳理学城藏书洞中的典籍。在那些古卷、竹简与绢丝上,扶垚看到不少古代秘史,其中就有关于灰犀鸟的传说。据说,黄辕大帝取得亚龙峰决战胜利,命人记录了此战点滴,包括陪同自己征战的十二位贤人,以及十二位英勇骑士。因为黄辕大帝升入天庭,他决定派有伏易大神血脉的伏元,担任天子治理整个亚夏大陆。
依照黄辕大帝的意思,十二位贤士辅佐伏元登基,建立了灰犀鸟王朝。假如这个说法是准确的,那么亚夏文明的可信史实,将向前推进至飞龙纪,足足比过去早了千年之久。然而,对于灰犀鸟的存在与否,学城的学士们一直争论不休,其原因就在于对应的古迹都消失了。更为关键的一点是,灰犀鸟王朝的消亡是一个谜团,没有更详实的史料记录其如何从亚夏大陆消失了。
“灰犀鸟王朝本该是一个伟大的王朝,可惜被一小撮贵族势力毁掉,导致伏易血脉无法传承下去,亚夏族再次四分五裂。”封霄云的脸上流露出愤慨之情,让扶垚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即使权贵们推翻王朝,也该有一点蛛丝马迹的史料流传下来,为何亚夏文史中几乎找不到呢?”
“那是因为伏元被异族之神哄骗,毁掉了王朝的都城与诸多城池,还销毁了许多史料与书籍,以至于如今难以了解当时的情况。为此,庄乙教主已经做出承诺,将利用预言水晶球的法力,开启廊中的混沌之门,让我们回到飞龙纪时代,拯救伟大的灰犀鸟王朝。”封霄云的语调变得激昂起来,眼中也射出异样的光芒。
“封大英雄似乎对灰犀鸟王朝格外关心,莫非封氏与伏元有何关联?”
“扶明堂真是聪明人。北魁封府有一本族史秘录,上面有一段记载与伏元有关,可以证明伏元是封氏祖先,故而才将庐宁与黄亭赐给封氏。”
“原来如此。”扶垚点了点头。
“夜色深沉,船舱里有些阴冷,扶明堂不如讲一讲夏江的由来,也好打发一点时间。”封霄云说着,坐在甲板上,示意扶垚也坐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