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灯具世家
书名:星河帆影 作者:罗方凡 本章字数:4682字 发布时间:2024-12-06

斯塔特夫妇,抽签抽到陪布朗和露易丝去参访。

本来,布朗、露易丝六人,全冈格星投票通过成为荣誉居民,已是家喻户晓的人,到哪里去都不会被拒绝。就算是普通人,在冈格星这个社会里,都会被接纳,可以到处去,到处参观访问,除非那些特殊的工作环境。

他们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通过具体互动的过程,彼此之间深入了解对方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语言习惯。

 

他们来到了乐根城的晶明灯具厂。

乐根城所需的灯具,这个工厂都可以生产出来,除满足本城居民需要外,还供应其它城市的居民。

这个灯具厂,是在一间照明用品小作坊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要说它的历史,那只能用悠久来形容。

可以回溯到当时的原始社会阶段。在那时,人类的一切都取自大自然,那时的石刀标枪绳索、衣服等等,也只是从取自自然的物品中粗加工一下制成的。

 

部分传说和记载,可以大致知道当初创立小作坊的概况。

燃烧木头产生光,是人类最先采用的照明方式。最初专门制作照明物品的创始人,用心研究了各种木材。其中含树脂的木头,因为燃烧时间长被选用。

很自然就会想到,燃烧时间长,是因为含有树脂的缘故,他们试着将树脂从木头中提取出来。

他们有个打算:做出统一规格的照明小木棒,大大延长照明时间,卖给需要的人。因为他们看到,大家用于照明的,都是各种各样,长长短短,形状不一,且照明时间很不确定。

含有树脂的木头有很多种,这些木头都被他选来,用各种方法试验提取树脂。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他将一种他认为含树脂最多的木头,放在陶锅里用火烤,到一定温度时,木头里的树脂便渗出流到锅底,越积越多,直至木头里的树脂被全部烤出。

他将这些烤出来的树脂浸泡普通的小木棒,将浸泡过的小木棒取出后,点着了也能烧很久,成功了!于是,他就专门挑选一些木头,用这样的木头来制作照明小木棒。这些木头的内部比较疏松,可以多吸纳烤出的树脂,吸纳树脂多的木棒,点着后自然能较长久燃烧。

他将比较疏松的木头,干燥后都处理成直径约1厘米,长约40厘米的木棒,放在有熔融树脂的陶锅里浸泡。陶锅下面放小火,保证树脂溶液状态。这样浸泡一段时间,见锅里的小木棒再不冒泡,就认定已制作好,便将小木棒捞出晒干。

这样制作出来的含树脂的小木棒,点燃后能燃烧约40分钟(现代人估算出来的时长)。这个时长,已在当时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了。40分钟换一根,还不算太麻烦。

制作者对此时长不太满意,又想办法要延长燃烧时长,让单根小木棒可以照明久一点。

他觉得首先必须降低燃烧的时候火头部位的木棒温度,这样可以让它慢慢烧。

他想了一个办法。他找到了一种泥,这种泥比较细腻。将这种泥用水泡成糊状,然后在已浸泡过树脂的木棒上,敷上薄薄的一层,泥干后,再点燃木棒试验,燃烧时长大大延长,能达到50-60分钟。

虽然这样处理之后,亮度会下降,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更愿意使用这样的敷泥小木棒来照明。

木棒上敷的泥,会吸收热量,接近火焰的敷泥,吸收了足够热量后会崩解,露出一小段浸脂木棒,燃烧继续。然后又有敷泥崩解,由此延缓燃烧速度。

有人会说了,为什么不直接用原本的含脂木头做成小木棒状,这样不就省了很多人工了吗?这是因为这些含脂木头纹理曲里拐弯,很多枝节丫杈,用当时的石斧石刀根本不可能做出细条状的小木棒。

由于这种小木棒很好用,他们家的照明用小木棒大卖。邻里乡亲都用各种日用品与之交换。

有市场前景,自然有新的商家参加进来。这种小木棒,科技含量不高,又没有专利保护,你能做我也能做,你能卖我也能卖。这样,前期大卖的景况不复存在。

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照明小木棒才会好卖,他们家抱定这个理念,继续改进小木棒的照明能效。

他们又找到一个简单的改进方法:控制小木棒的浸泡树脂时间,不让树脂浸透小木棒,保证木棒的中心没有树脂,这样,由于树脂不多,燃烧温度不会太高,有一定的亮度,有相当的燃烧时长,省时省工省树脂,降低了成本。

他们家将这种木棒以低于市场价出售,结果又大卖。

然而,他们家这种制作方法很快被破解,大家有样学样,也推出这样的产品,各家的产品价格又一次被平均。

不能一家独大,消费者得到了好处,这是竞争带来的结果。

为什么要做成小木棒状?那是因应当时的居住条件。不像现在,把住所装修得高雅趣致,在装修过的房子插一根小木棒,首先是找不到地方插,就算找到有小孔插,插上去也会非常突兀和搞笑。

那个时候,墙壁粗简,不是石头就是泥巴,孔隙有的是,和照明用的小木棒非常配套,随便一插都是恰当加和谐。

那也太暗了吧?没关系的,又不是写作业或看书,只要能看清房间的门、过道、父母、弟弟妹妹就行了。不会碰着踩着,便一切OK。

小木棒燃烧完,刚好就到睡觉时间。

 

市场高度同质化,利润极低,他们又开动脑筋,钻研燃烧照明的新方法新形式。

回到着火光亮的原因上,是因为有树脂的耐久燃烧性能,这是根本点。能不能不用小木棒,就光烧树脂?这个想法,让他们立即行动起来。反正咱们家靠这一行站稳了脚跟,那就继续朝这个方向走下去。

真是太幸运了,心想事成。他们首先在一个小陶碗里,放上一根短短的浸泡过树脂的小木棒,这小木棒在碗沿上露出一小段,然后往碗里倒上融化的树脂,树脂冷却凝固后,就和碗、小木棒成为一体。

点燃小木棒露出部分,小木棒燃烧发出光亮。燃烧的热能通过木棒传到树脂上,使之融化,融化后的树脂,通过疏松木棒毛细管的虹吸作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火苗上,只要碗里有树脂,碗边木棒的火就不会熄灭。

一盏真正意义上的灯诞生了!

这是一盏树脂灯。

这盏树脂灯有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远离小木棒着火端的树脂不易融化。当树脂越用越少时,着火端离树脂越来越远,着火端的热量越不易传到树脂上,当传来的热量太少,树脂不融化,这样就没有液态的树脂通过木棒的毛细管传到火头上,没有树脂可烧,火灭。

这盏树脂灯必须加以改进,问题又重新摆在他们面前。

很容易联想:只要树脂是液态的,问题便被解决,不管距离有多远(陶碗中的小木棒的长度),液态的树脂就会通过毛细作用输送到着火端。

问题就变成:怎么使树脂在不加热的情况下,仍然是液态。

他们把含有树脂的木头都找来,试图找出在室温状态下呈液态的树脂,但都不成。他们家又把这些不同树脂以不同比例混合,经过测试,证实有一种混合比例,可使混合物呈浓稠状,这种浓稠状混合物,很容易被加热而呈液态。

浓稠状混合物基本满足了制作实用灯具的要求:经过点燃——熄灭——点燃——熄灭的不断重复(模拟实际使用情况,夜里点了一段时间后,熄灯睡觉,第二天夜晚再点灯,如此循环往复)陶碗里的浓稠混合树脂,几乎被吸尽烧完,碗底残留树脂不到原来的10%。

这种混合树脂有些科技含量。陶碗大家有,小木棒大家会做,但这个浓稠树脂的配方,却需要动脑筋。一段时间里,他们家主要靠出售浓稠树脂来经营。

浓稠树脂使用方便,促使其他人也加入研究行列。有的研究调配树脂,有的另辟蹊径:根本点是液态状易燃耐烧物质,从这个点出发,有的人找到了油脂类果实。

将油脂从含油丰富的果实里榨出来,便成了灯具燃料。榨这个过程比较困难,但榨出来就可以用,不需太繁复的调配。

于是有人专攻油脂榨取设备。人脑真是好用,不久就有人做出了实用果实榨油设备。

其实这是一段比较长的历史,当人们可以制作榨油设备时,当时的人类已脱离了原始社会,进入了青铜时代。

制作灯具的家族,因为榨油设备的出现而有了危机感:浓稠态树脂不具优势,进入灯具市场的经营主体,又一次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曾经有过的荣耀,曾经有过的辉煌,让这个灯具家族不甘落寞。不思进取,不是他们的传统,临阵退却,不是他们的习惯。

有人传来一个消息,在一处山中,发现了一种矿物,这种块状矿物可以被制成薄片,薄片是透明的。

灯具世家中的一个人,突然生起了一个想法,他将想法告诉其他人,他的想法让大家为之一振。

他们家派了几个人,赶到发现矿物的地方,通过当地人找到了矿物。这种矿物果然像传消息的人所说的那样,可以剥成一片片的,是透明的。

是透明的薄片,这是最重要的。家族中最初提出想法的人,他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大家所做的灯,风一吹,就熄灭。

所以,在家里,灯要放在最避风的地方,要小心翼翼地保护。不然被风吹灭,又要手忙脚乱去找明火点燃灯。在屋外,在街巷,如果在没有星光月光的晚上,那根本就是黑乎乎的。

他的想法是,可以将灯包裹起来,以防风吹,而透明薄片,则可让灯光射出。这样,灯就可以随处安放而不怕风吹。在月黑星沉的晚上,人们可以拿着灯,出到外面去。

想法很快变成实物,他们用木片做一个中空四方体的外壳,内置油灯。四面外壳镶上透明薄片,底部开几个小孔,让空气进来,顶部开几个小孔,让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整体是一个长宽约12厘米,高约20厘米的柱体。顶部用绳子系好,可以用手提着外出,也可以挂在合适的地方。

不怕风吹的灯于是被生产出来。

他们还改进了小木棒的安放位置,将放置碗边的小木棒移到碗中间:碗中间做一个四面镂空的陶管,插上小木棒,镂空的空洞让油和木棒接触在一起,这个陶管略高过油面。

点燃后,油从镂空管的四周,经木棒源源不断向着火点送去。发出的光明从透明薄片中向外射出,四面射出的光线是均匀的。

好用,可以随意移动的油灯大卖,人们有了这种灯,就再也不怕灯光因风被灭,再也不用黑灯瞎火走夜路。

人们可以将这种灯挂在门前,整条街巷便灯火阑珊,人们可以将这种灯挂满一树,整棵树便火树银花……

他们家买断了可以生产透明薄片的矿藏,由此便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家族生意红火。

任何生意都不会被长久垄断。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原有的缺乏新意的生产经营格局,来一次降维打击。

你可以垄断透明薄片矿藏,但你不能垄断别人的思维矿藏。

玻璃被发明,各种透明的材料被发明,这些发明迅速运用到各个方面,包括照明行业。

科学技术,总是要拉着所有人站在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电的发明,更是让照明行业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一切模式被改写,一切经验被弃置。

在一个新的科学技术不断产生的时代,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都会被迅速淘汰。

这个灯具世家,在这大浪淘沙的时代,显然不断被冲击,被淘洗。

是迎接冲击还是规避而行,是洗心革面还是顾影自怜?

他们选择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前行,

新时代有新能源,他们家有新灯具。

新时代有新技术,他们家有替代产品。

新时代有新理念,他们家有前瞻规划。

由此,他们家的品牌,千百年屹立不倒。

 

每个人都要迎接全新的时代,

每个人都要大跨度地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来临了。

不再使用货币的时代到来!

一切过往的经济利益驱动被终止,一切过往的交换互动规则被弃用。

灯具世家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迎接了这个变革,跨进了这个时代。

代之而来的是因需取用尽力奉献。

灯具厂仍然不断生产照明产品,向各地无偿提供所需灯具,灯具厂也免费获得各种能源和物资,维持生产。

和其他家族企业一样,灯具世家自行脱胎换骨,蜕变羽化。

他们引入爱好光明产品的人士,来灯具厂生产经营,他们自己让本家族的人逐步淡出。

他们觉得,淡化传统的家族因素,方可让灯具厂活力涌现:对长久经营这个灯具厂资深者,人们会怀有尊敬的情愫,这种情愫,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本来的发挥。当自己的想法理念跟资深者相左时,很可能会选择谦让,而这一谦让,就有可能让改进和革新的火花熄灭。

他们有的选择离开,因为有太多的新理论新技术在呼唤他们;有的选择泯然众人,抹去曾经的历史光环,因为他们对灯具厂有难以割舍的情感。

光明事业仍然继续,产品仍然推陈出新,家族的观念理念,仍然传承不断。与时俱进,不会止息,奉献光明携手前行。

他们家族有一个名誉厂长的称号,这个称号没有具体人来冠名,只是授予这个家族,记念他们家的创始和变革。

可能没有一个人是,可能个个都是。这是对坚守照明产业的肯定和尊敬,至于是具体某人,这既不可能也不重要。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星河帆影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