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雪婉家出来,张俊山的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他每天都在盼望能尽快见到雪婉,能与她在一起的时间再长一些;另一方面,他又担心他和雪婉两情相悦的事被万叔叔和李阿姨发现,尤其是李阿姨,这让他在雪婉家里时不得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般。
他也想过约雪婉一起出去玩儿,这样就不用像在她家里那样提心吊胆的了,就像刚来的时候,他跟雪婉跑到楼下面的空地上打羽毛球那样。
天暖的时候,还可以这样做,可是现在冰天雪地的,室外也没有什么活动可以做的了。
看来也只能等到春暖花开时,再找机会约她出去玩儿了。
至于他跟雪婉的关系发展,由于他们两家的巨大差异,他注意到,李阿姨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会跟一个偏远地方来的穷小子好上了,因此她也就没有留心到他跟雪婉之间发生的一些细微变化。
可是一旦被她发现了,她很可能会恼羞成怒,直接把他赶出去的。那他就再也见不到雪婉了。
今天还有一件事,也算作是积极的吧,那就是在他出门前,李阿姨问他,除了英语外可不可以把数学和语文也帮雪婉复习一下。他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因为如果加了两门课,他就有了更充分的理由来看雪婉了。
现在他仔细想了想,这可能说明李阿姨还是准备让雪婉参加高考的了,否则也不会再加这两门课了。
接下来的这个星期,是他的复习考试周,每天都非常忙。即使这么忙,他还是忍不住时不时地想起雪婉来的,有时侯还会情不自禁地偷偷傻笑起来。
这周考试一结束,学生们就纷纷离开了学校,先后赶往火车站,然后奔赴各自的家乡了。
张俊山也不例外,考完试第二天下午,他就登上了开往克伦希尔的绿皮火车,一路“吭哧吭哧”开了十四个小时,于次日一大早,便到达了克伦希尔火车站。
虽然离开家还不到五个月,他却觉得好像已经过了好几年了。
从火车站出来时,外面的天空还刚蒙蒙亮,虽然四周的环境看得不甚清楚,但已经能大致看清周边的建筑和人物的轮廓了。
他来到了火车站对面马路旁的公交车站,上了那依旧四处漏风的公交车。因为早上太早了,车上没几个人。他还是忍不住不停地四处张望着,似乎看见什么都觉得很新鲜。
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放假回家探亲时,都有一种衣锦还乡的感觉。百分之十的“天之骄子”嘛,自然是自豪感爆棚了的。
他四处张望着,其实是更希望遇到认识的人,可是这一路走来,并没有遇见一个熟人。应该还是因为是大清早,很多人还没起床的缘故吧。
他的心里多少有点儿失望,好在从火车站到他家附近的阀门厂车站的距离并不算太远,二十分钟左右就到了。
他下车时,天空基本已经大亮了,那条熟悉的棕红色沙土铺成的马路,早已被冰雪覆盖上了。
这里的马路,冬天下雪时,除非是大雪或者暴雪,各个单位会组织人手,手动清除本单位门前那段马路上的积雪;而如果是中、小雪,那基本就没有人跑出来清扫马路上的积雪了。
这种时候,地上的积雪会被过往的车辆碾压后,慢慢的就变成了冰,覆盖在马路上。
张俊山虽然心里很激动,急着要赶到家,但是他也不敢在这覆盖着冰的凹凸不平的马路上奔跑,而只能小步慢跑。
从阀门厂的大门前跑过去不远,左转就是自己非常熟悉的马路了。这条马路的左边,就是阀门厂那一人多高的围墙,右边则是建筑公司的马圈。
对,你没看错,就是一个很大的马圈。里面养着将近十几匹马,是建筑公司马车班的驻地。他们没有卡车,只有几辆大的平板马车,用来拉建筑材料,比如木材、砖瓦和水泥等等的。
走过马圈继续向上走,就是一排一排的平房了,张俊山的家就在第二排平房中,七户人家中的中间那一户。
张俊山兴冲冲地沿着坑坑洼洼、被冰雪覆盖着的马路向上跑着,这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始做早饭了。
只见房顶那一排整齐排列的烟筒,都在“咕嘟咕嘟”地冒着烟。那些灰白色的烟,随风飘向空中,在这座小城的上空,形成了一层灰蒙蒙的雾层,将小城笼罩在其中。
克伦希尔是一座煤城,人们做饭、取暖都是以烧煤为主,因此这里的空气污染特别严重,尤其是冬季。平时除非刮大风,否则这座小城会一直被烟雾笼罩着。
然而在张俊山的眼中,这种环境却能给他带来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因为这周围的一切,就是他从小长大的环境,一深入其中,就有一种回家了的感觉。
他刚走过马车班的外墙,第一排平房就出现在眼前了。
“哎呀,俊山回来了,这是放假啦?”从第一排房第一户的大门里,走出来一位老人,一眼就认出了他。
“啊……王奶奶,早上好!”张俊山终于遇见熟人了,虽然已经快到家了。“是的,放寒假了。”
“放多长时间呐?”王奶奶笑着问道。
“寒假是六个星期,就是一个半月……”张俊山兴奋地回答道。
“嗨呀,你爸妈看见你回来了,一定高兴坏了。”
“嗯。”张俊山也高兴地回道。“过年时,我会去给王大爷和您拜年的。”
“好好好,快回家吧,你爸妈还不知道你回来了吧?”
“嗯,他们还不知道呢。”
“那快回去吧,快回去吧。”王奶奶向他挥挥手,然后转身向平房的另一头走去。
辞别了王奶奶,张俊山继续往自己家所在的第二排平房走去。
平房的左侧隔着马路,就是阀门厂的院墙。院墙下便是一座小垃圾山,是这排平房里居住的七户人家,每天扔出来的垃圾。每周会有居委会派遣的人来,把垃圾拉走。
只是他们每次都只是把能用铁锹铲起来的垃圾拉走,下面已经变成了冻土的垃圾就不管了,这样便导致了院墙外的垃圾堆越来越高,甚至已经快到院墙的高度了,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垃圾山了。
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院子,就是那种用木板钉在木桩上围起来的小院子,大门也是用木板钉起来的。
平房里的每一户的居住面积都很小,就是一个不大的房间,外加一个厨房,仅此而已。那时每户家里的孩子都不少,平均一家四、五个孩子,也就是说六、七口人挤在一铺炕上。孩子小的时候还能对付,孩子长大了,就非常的不方便了。
因此大家都在自家的前面,沿着房顶向下的坡度,再接出一间“偏煞子”出来,当作厨房,而把原来的厨房改成了一个房间,可以挤上三口人。
也有人在大门旁自己加盖了一小间房,张俊山家就是这样的。那是他那从农村来的舅舅,自己盖起来的,他一个人住在那里。
现在舅舅已经自己另外又盖了大房子了,大门口的这间小房子,平时便成了储藏室了。
经过这一路的奔波,终于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家门口,张俊山的内心激动不已。
他走到大门前,伸手用力在大门上“啪,啪,啪”地拍打着,一边喊道:“妈 —— 我回来了!”
就这样敲了一阵子,他从大门的缝隙处看到厨房的门打开了,妈妈探头出来了。
他高兴得大喊:“妈——是我!”
“哎呀!是俊山回来了!”一听是儿子回来了,妈妈高兴极了。她棉袄也没穿,就这样只穿着毛衣,身上还系着围裙,就兴冲冲地跑了出来。
妈妈来到大门口,从里面拉开了门栓,张俊山推开大门,上前就给了妈妈一个熊抱。
“哈哈哈哈,俺儿子回来了!俺儿子回来了!”妈妈高兴地口中不停地念叨着这句话。
张俊山拎起地上的大挎包,跟着妈妈走进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