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内,阳光透过老屋木格窗洒进客厅,将灰白的墙面映得柔和。墙上一张稍微泛黄的合照,静静挂在入口右侧。那是我上初中前拍的全家福,每次看到,仿佛能将时间倒流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年纪。
照片里,外公穿着笔挺的白衬衫,脸上带着几分慈祥的微笑,手放在外婆的肩膀上;外婆穿着她最喜欢的素花旗袍,笑容温暖明朗,似乎在炫耀着身边的一切幸福。父亲则穿着简单的夹克,坐在外婆另一侧,笑容腼腆而含蓄。母亲一袭浅蓝长裙站在父亲身旁,脸上的笑容像盛开的花朵,眉眼间透着平和与满足。而我,穿着校服站在母亲前面,头稍稍偏向母亲怀里,笑得开怀又灿烂,像是不知道镜头外的生活会有多少意外和曲折。
母亲去世后的日子,外婆外公的心情总是显得格外沉重。尤其是在那些独处的时刻,外公外婆常常无意识地停下手中的活,取出老旧的相册。他们静静地注视着照片上的母亲——那个年轻时就充满活力、笑容甜美的女孩,又习惯性地拂过母亲的照片,她的手指轻触过母亲微笑的脸庞,指尖似乎在寻找着那份曾经的温暖。然而每当触及到那些熟悉的轮廓时,外婆的脸上总是会浮现出一瞬的哀伤,她忍不住低声叹息,眼眶微微泛红。每次她的眼泪,总是悄无声息地滑落下来,轻轻落在母亲的照片上,像是无声的告别。
有时,外公会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目光空洞而遥远。外婆会悄声地哽咽着,说:“娟娟她这么年轻就走了,我这把老骨头怎么能活得那么长呢?”
外公从不多说话,只是沉默地搂过外婆,轻拍着她的肩膀。那一刻,他眼中有一种压抑的痛,仿佛所有的言语都无法承载他内心的沉重。即使他一向不擅长表达情感,但在母亲去世的这段时光里,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叹息,都是不言而喻的深情与哀痛。
这张合照在客厅挂了很多年。随着岁月流逝,照片的颜色渐渐失去了鲜艳,但它承载的记忆却愈发清晰。
厨房里,外婆的身影已经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而外公缓步从厨房端着一壶热茶走出来时,目光也落在了那张照片上,停顿了片刻。他坐到藤椅上,放下茶壶,取下老花镜,用布轻轻擦了擦镜片。他没有直接看我,而是目光游离地注视着合照,叹了口气:“那时真好啊,一家人齐齐整整。”
“外公,过去的事就别想太多了。”我低声说,知道这句话对他而言只是苍白安慰。
外公摇了摇头,语气里夹杂着复杂的情绪:“你妈走得太早了,那几年,我恨过你爸,觉得他没照顾好你妈。如果当年不是我和你外婆执意让你妈嫁给他,说不定事情会不一样。”
我沉默着,没敢打断他。他的话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倾诉压在心头多年的痛楚。
“可后来想想,世事无常,怨他又有何用?”外公端起茶杯,却迟迟没有喝,“这么多年,他每次送东西过来,连家门都不敢进。我知道,他心里也不好过。”
我点点头,脑海中浮现父亲每次背对着外婆家门,匆匆离去的身影。
外公抬起头,看向我,声音放缓了些:“这些年,他每逢节假日都惦记着我和你外婆,就如亲生儿子般对待我们。这份心意,我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
说到这里,外公的目光重新落在照片上,语气中多了一丝柔和:“人这一生,总有做得不够的地方。但只要心是好的,那就够了。”
平日里,外公可没有这么多的话。也许是今日我的到来让外公触景生情,不禁述说其心中的所有感受。
我知道,外公这些话更多的却是对父亲讲的。原谅从来都不是一瞬间的决定,而是无数次徘徊和思量后的释怀。
墙上的合照仿佛也在回应外公的感慨,那些明媚的笑容依旧定格在那里,似乎在告诉我们,尽管生活有遗憾,但爱从未真正离开。
站在照片前,我的目光不自觉地停留在母亲年轻时那张充满活力的脸上。她眼中的光芒依旧耀眼,那种笑意温柔而坚定,仿佛从未离开过这个家。
那时,在外公外婆的眼中,始终透着一种复杂的情感。他们对母亲的思念深沉而隐忍,然而,在我出现的瞬间,似乎那份失落感得到了某种缓解。他们对我的关怀,渐渐不只是血脉相连的情感,更像是对母亲的延续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在他们眼里,我仿佛是母亲的影像,既是过去的延续,也是失去的补偿。
记得有一次,外婆突然停下手中的针线活,眼神柔和地看着我说:“汐汐,长得越来越像你妈了。”她的语气轻柔而带着一丝无奈,那种话语仿佛不仅是对我外貌的评价,更像是她多年心底未曾释怀的情感流露。那一刻,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沉重。母亲的影像在外婆眼中依旧鲜活,而我,作为她的女儿,正是她能触及到那份温暖的唯一方式。
外公也常常在我做一些事情时,不自觉地会叹一口气,说:“你妈就是这么用心,做事一点都不马虎。”他不会直接说他有多想念母亲,但他眼中的那份深情、那份未曾遗忘的疼惜,却如一条暗流,悄悄地流淌在每个普通的日子里。
母亲并未真正离开,她在我这里,她在外公外婆心里,更在父亲的心中。她在这段记忆中,永远不会褪色。而我,仿佛成了她无法重回的桥梁,默默替她继续着未完的陪伴。
“汐汐,你什么时候回学校去?”饭桌上,外公问着话。
“后天就回。”我回答。
“你是想赶我孙女走是吧?”外婆对外公打着趣儿,顺手给我饭碗中夹了一大块鱼,“来,娃娃,多吃点!”
“她老汉儿要来接她,我到时候提前给他打个电话,让他来吃顿饭。这顿饭我们也早就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