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焚的是哪些书?坑的又是些什么人呢?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
在郡县制施行的八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213年。这一年,秦始皇四十六岁,他在咸阳宫举行了盛大的宫廷酒会,邀请了七十位博士参加,博士是秦朝的一种官职。然而,在宴会上,关于郡县制和分封制到底哪个好又发生了一场争论。
起初,仆射周青臣对秦始皇大加颂扬,秦始皇很高兴。紧接着公子扶苏的老师、原来齐国的大儒淳于越,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商朝和周朝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就是因为采取了分封制,将大量的子弟、贵族、功臣分封为诸侯,共同辅佐王室。
现如今陛下虽然拥有天下,但子弟却没有尺寸之地。万一出现了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呢?我就没有听说过处事不效法古人而能长治久安的。刚才周青臣还当面奉承陛下来加重陛下的过失,不是忠臣所为。
丞相李斯则反驳说,就算是五帝时期的制度,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时代,不同时代治国方法就要有所不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法令就应该由陛下决定,百姓就努力耕种,读书人就好好学习法令。
然而,现在的读书人不学当今而效法古人,以此来否定当今、祸乱民众,听到皇帝的诏命就议论纷纷。如果这种局面不禁止,那么君威就会从上往下降,朋党也会在下边形成。
于是,他恳请皇帝下令,除了秦国史官写的《秦记》之外,其他各国的史书全部烧毁;不是关乎职务所需要的民间的《诗》《书》、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部送到当地官府烧毁;有敢相互谈论《诗经》或《书经》的立即处决,并暴尸于众;有敢以古非今的与其亲属一起处死;官吏要是知情不报的同罪处罚。
颁布命令后的三十天之内,没有按照规定焚书的处以黥刑发配边关,夜筑长城,昼侦敌情。但是,关于医药、占卜、农学的书不用销毁。如果有想学法令的,只能以官吏为老师。
之后,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下令开始焚书。于是,全国各地都点燃起了焚书之火,焚烧那些刻写在木简和竹简上的古代书籍,使中国的文化事业遭受了一次重大的浩劫,这就是焚书的过程。
那么坑儒又是怎么回事呢?秦始皇在晚年的时候迷恋上了长生不老,他听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那里有不死之药,服用后就可以长生不老。
于是卢生、韩终、徐福、侯生等这些方士就得到了秦始皇的资助去寻找仙药。然而,就在焚书的第二年,儒生侯生和卢生在一起,商议说皇帝要的长生不老药,我们已经找了这么多年也没有找到。
如果还是找不到的话,皇帝肯定要处罚我们,而且他们还议论秦始皇说他天性暴戾、刚愎自用,统一天下后就志得意满、为所欲为,常用刑罚杀戮来建立威严,天下人害怕触犯法网都小心谨慎,不敢尽忠直言。于是皇帝就听不到自己的过失,一天比一天骄狂,天下之事,无论大小都要由皇帝来决定。
以至于他每天阅读的文书,要用秤称出一百二十斤,批阅不完不休息,贪婪竟是到了如此地步,我们不应该再为他寻找仙药了,于是两人就携款潜逃了。
但是他们所谈论的事情很快就被人汇报给了秦始皇。秦始皇听后非常震怒,下令彻查此事。紧接着就在京城开始大搜捕,通过审讯以及被抓的人相互揭发,共有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参与了这件事情,最终这些人全部被活埋,以昭示天下、惩戒后人,这就是所谓的坑儒。然而,事实上,坑的并不是儒生,而是方士。
在秦始皇下令坑儒的时候,长子扶苏上书劝谏,秦始皇颇为不满,并把他发配到了边疆,让他去蒙恬的长城兵团里做监军。然而,谁能料想到扶苏死去,却再也没能回来。
焚书坑儒虽然在短期内起到了强化统治、统一思想的作用,但这也成为了秦王朝最终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
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