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时期一直到秦灭六国,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都属于百越之地。这里所居住的原住民部落被先秦的中原人称之为越人,因为“越”与“粤”通用,所以也被称为粤人,因为其支系部落众多,所以统称为百越。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南征百越。
百越部落大体可分为瓯越、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几个部分,其中瓯越部落居住在今天浙江南部的瓯江流域,以温州一带为中心。闽越部落的势力范围,以今天福建的福州为中心,南越部落则分布于今天广东的南部、北部和西部地区。
西瓯部落分布于今天的广西一带,骆越部落分布于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百越部落所居住的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物产丰富,幅员辽阔,但由于被山川五岭所阻隔,远离中原。
秦灭六国之后,秦王嬴政就把百越之地作为统一的目标。公元前219年,秦王任命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军五十万征讨百越。针对百越地区各部落居住分散的特点,秦军采取多路分兵进军、迂回攻击的战略方针。于是,秦军兵分五路进攻百越:第一路,从今天的江西向东进发,攻取瓯越和闽越;第二路,从今天的南昌出发,越过大庾岭进入广东北部;第三路,从今天的长沙出发,越过骑田岭,直抵番禺;第四路,从萌渚岭进入今天的贺州;第五路,越过越城岭进入今天的桂林。
其中第一路秦军进展非常顺利,在当年就攻下并平定了瓯越和闽越地区,并在此设置了闽中郡,而其他四路秦军则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尽管百越地区的土著人数少,武器落后,但抵抗意志却非常高,致使战争非常激烈。
到公元前218年,秦军进攻缓慢且死伤巨大。主将屠睢变得情绪暴躁,开始滥杀无辜,更加导致当地人的极大愤慨和奋起反抗。
秦军进攻百越的四路大军共有四十万人,虽然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战争的过程却令秦军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尽管在战前,秦军就考虑到了粮道的问题,也意识到南方的炎热气候,对于北方秦军会不适应,但秦军到了岭南后,才发现战场环境的恶劣,以及百越军的顽强,还是超乎想象。
据史书记载,以西瓯部落为主力的百越军抵抗异常顽强。骆越军在首领译吁宋的率领下,与秦军进行了凶悍惨烈的激战,致使秦军节节受挫,损兵折将,抑郁屯寨。译吁宋死后,他们马上又选出新的首领桀骏,随后全线退入山地丛林,与秦军继续作战。
骆越军甚至不惜隐匿深山与野兽为伍也不投降,并且还不断地对秦军进行偷袭、切断秦军粮道。秦军的主将屠睢向秦王汇报,秦军粮道被切断,粮草供应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于是,秦王下令征调大量民工开凿灵渠,这样就可以使长江上的船只从湘江进入灵渠,再渡漓江,然后从桂江南下,可以从西江东行抵达番禺,或者从浔江西行而抵布山和临尘,使水道纵横的岭南无所不通,确保了秦军的粮草运输。
这不仅是当时军事上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同时也加强了岭南与内地的联系,打破了岭南与岭北的闭塞局面,为今后促进岭南的开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218年,骆越军在新首领桀骏的率领下,对秦军发起反攻,秦军大败。据《淮南子》记载,秦兵伏尸流血达数十万。秦军主将屠睢也在今天广西中部一带,在一次西瓯军的夜袭中战死。
此时四十万的秦军伤亡已经接近三十万,剩余的十多万秦军全部退守到广西东部边界,骆越军的伤亡也同样十分惨重,也没有力量继续发动进攻,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而这一对峙就是三四年。
公元前214年,灵渠粮道已全面开通,后勤补给有了保障。秦王再次召集十万兵力与百越剩余的秦军汇合,任命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再次进军百越。
这次进攻,秦王征集曾经逃亡在外的犯人、入赘到别家的男子以及商人随军出征。秦军每占领一个地区,便将部分移民留住于此。这不仅使秦军有了较为稳定的后方,同时也使秦军在伤亡后有人力得以补充,而且大批的商人在岭南经营,也为军队的粮饷补给创造了条件。
在此条件下,秦军凭借着丰厚的粮草和精良的武器,在百越战场上开始了大规模的征伐,大军所到之处,兵锋凌厉,势如破竹,迅速地击溃了西瓯部落的反抗力量,占领了今天广西等地的西瓯部落。随后,任嚣和赵佗又挥戈南下,乘胜追击,一举击溃了骆越部落,占领了今天越南中部和北部的骆越地区。
至此,秦王朝从公元前219年发动的南征百越战争终于在公元前214年,以秦军彻底征服百越部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秦军占领岭南后,再次设立了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并在此建立郡县制,有组织地从中原大量地向岭南移民。
至此,百越之地第一次纳入了秦王朝的版图,使其正式成为了汉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南征百越也是秦始皇统一全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
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