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57年,赵国在魏、楚两国的支援下击败了秦国,邯郸之战结束,这是东方各国合纵抗秦的首次胜利。
而这场战役以及之前的长平之战,也让秦、赵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那么之后的赵国和秦国又经历了什么?周王室是怎么灭亡的?
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大秦帝国崛起之周朝灭亡。
公元前251年,也就是邯郸之战结束的五年之后,燕王喜命令丞相栗腹携带五百斤黄金来到了赵国,表面上是给赵孝成王祝寿,实际上是来刺探赵国的虚实。
其实就在秦、赵双方都以举国之力在邯郸鏖战的时候,燕国就趁火打劫,从背后突袭过赵国。
五年过去后,栗腹觉得赵国的元气还是没有恢复,他回国禀报后,燕王喜便任命他为主将,率领六十万大军、两千乘战车,兵分两路大举进攻赵国。一路由栗腹亲自率领攻打赵国的鄗邑,另一路由部将卿秦率领攻打代地。
当燕军到达宋子后,赵国得知燕军来犯,赵孝成王立即命令廉颇和乐乘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前去抵抗。
廉颇采取逐个击破的战略,他让乐乘率领兵坚守代地,阻止卿秦的二十万燕军南下,他自己亲率二十万主力迎击栗腹的四十万燕军主力。
结果燕军大败,主将栗腹战死,另一路攻打代地的燕军听闻主力大败后也军心动摇,战力尽失,乐乘乘机发起攻击,燕军大败,燕将卿秦被俘。
之后廉颇便率领赵军追击败退的燕军达五百余里,一直追到燕国的境内,包围了燕国的都城蓟城。
燕王喜被迫割让五座城邑和赵国求和,廉颇也因公被赵孝成王封为信平君,赏赐颇为丰厚。
经过这次大战,赵国从燕国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让赵国逐渐从长平之战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赵国的国力也开始进入了恢复期,出现了短暂的中兴之象。
同时,赵国还取得了防范匈奴战争的胜利。李牧通过以逸待劳的打法,歼灭匈奴军队十余万人,为赵国赢得了十多年的边境和平时期。
再来看秦国这边,邯郸之战中,韩国见秦国战败就想乘机收复失地,不料却被秦军反攻,占领了阳城和负黍,斩首四万多人,而这两个地方被占领,意味着秦国的兵锋就直逼周王室了。
那么周王室会有什么反应呢?战国末期的周王室本来就已经是日薄西山了,不仅不受诸侯国重视,还常常被大国欺负,而且内部还争权夺利,分裂成了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两个小国,西周公国在洛阳,东周公国在巩邑,而周天子所能控制的地盘则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一座宫殿和几户人家以及几千人的军队。
到周王朝最后一位天子周赧王继位时,两个公国水火不容,各自为政,周赧王已经没有自己的地盘了,将王宫设在西周公国,也就是说在西周公国这个小国里,既有周天子,还有西周公国的国君。
当秦国攻占了韩国的阳城和负黍后,西周公国的国君感到非常恐惧,于是,他就以周赧王的名义号召山东六国合纵抗秦,但此时周天子的号召力已是十分有限,最后,只有燕国和楚国象征性地派出了军队,其他四国都没有响应。
周赧王只能跟周朝的富商们借钱充当军费,勉强凑齐了五六千人的军队。秦昭襄王知道后,非常生气,随即派大将军摎攻打西周。西周军自知不敌,不等秦军赶到,就连忙派人去求和,同意献城投降。
之后,西周君便亲自跑到秦国认罪,答应将西周公国所处的全部三十六座城市和三万人口全部归让给秦国。秦国则把西周君绑在柱子上游街示众,随后贬为平民,放他回国。
这一次的合纵抗秦再次失败,而且还让周赧王欠下了一身的债务,债主们纷纷上门讨债,他只能躲藏在王宫中的一座高台上,债台高筑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周赧王的。
公元前256年,西周君姬咎和周天子姬延相继去世,西周公国的一部分移民则逃亡到了东周公国。秦国将象征王权天授的九鼎和宝器都带回国,然后把西周君的继任者赶到一个叫狐的地方,西周公国正式灭亡。
七年后的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派兵灭亡了东周公国。至此,东周王朝的祭祀不复存在,东周公国的灭亡,也标志着这个长达八百年之久的王朝,彻底结束,周朝灭亡。
再来看范雎,他当年之所以能从魏国逃离到秦国,多亏了他的好朋友郑安平和刚好出使魏国的王稽。在邯郸之战时,他举荐自己的好朋友郑安平为将,协助攻打邯郸,结果被赵军包围后带领两万人投降了赵国。
按照秦国的法令,被举荐的官员如果犯了罪,那么举荐人要被同样的罪名治罪。虽然秦昭襄王并没有追究他,但人言可畏,他已经失去了威望。
又过了两年,他举荐的另外一个好朋友王稽在任职河东郡守时,因与其他诸侯国勾结而被诛杀,从此范雎一天比一天懊丧。
此时刚好有个燕国人蔡泽来到秦国找范雎辩论,范雎听信了蔡泽所说的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的言论。
于是,在公元前255年,他向秦昭襄王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相位,他自己则辞官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不久之后,因病去世。
蔡泽在秦国只做了几个月的相国,因为有人恶语中伤,他害怕被杀,便推脱有病,辞去了相位。
公元前251年,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秦昭襄王嬴稷去世,时年七十五岁,在位五十六年。
他去世后,由他的儿子此时已是五十四岁的太子安国君嬴柱继位,即秦孝文王,大秦帝国又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人物秦始皇嬴政就要登场了。
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