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章 村妇小孙氏
书名:禄阳山月 作者:半夏茯苓 本章字数:2652字 发布时间:2024-11-24

第056章 村妇小孙氏


1


怜舟抱着阿胜,村妇在其身后。相隔约五六尺,二人同行。

一路上,怜舟知道了这个女人在村里被唤作小孙氏。

孙是她夫家的姓。事实上,这里几乎所有男丁都姓孙。

女人们嫁过来后,有些带了娘家姓氏,有些没带。而为了区分她与村中那些同样不带娘家姓的女人,她便被赋予了这个特殊名号,小孙氏。

怜舟不明白这个女子为何不被平而待之,为何“不配”享有个堂堂正正的孙氏名号?正想着,阿胜的小脑袋靠过来,在他脸上甜甜地蹭两下。如此,适才的疑虑便烟消云散了。

不过为了回报小孙氏对他的言无不尽,怜舟便告诉她,“怜”这个姓氏是真有的。

她说,信,奴家相信。



小孙氏家的村屋在秋叶村西头。村子大,小孙氏每日来村口祠堂门前扫地,得费些脚力。背上儿子更走不快。一路走一路玩儿,得耗上小半个时辰。

“是什么人让你扫宗祠?”怜舟说话间换了只手抱阿胜。

“族长。一日家夫被带去见族长,回来就告诉奴家,日后宗祠门前的地归奴家来扫,还能得些月钱。”小孙氏说得淡然,宠辱不惊的样子。

“哦,如此。”怜舟闻言,正不禁感慨这孙家宗族对于外姓的体谅,却听小孙氏轻叹一声。他放缓步子,扭头道:“因何而叹啊?”

“啊?奴家并未叹息啊,呵呵,公子累了吧,换奴家来抱!”小孙氏两手摊开,向阿胜示意,却不料孩子在怜舟臂间扭动两下,而后将小手臂环得更紧。

“无妨。”怜舟能察觉小阿胜对他莫名依恋。被这样全身心依赖,在他而言,还是头一遭。他不由得脚步轻快,暂时将寻人一事搁到一旁。


又过了一刻,终于看到村西头小阿胜的家。

那是座土坯房。门前围着一圈栅栏,隐隐能听见院中鸡狗的动静。

小孙氏忙将儿子抱回。她捋了捋额前乱发,将衣裙拉平整,方才向怜舟鞠躬道谢:“多谢公子相助!看日头,比平素早了些到家。多谢……”

这时,由屋内传来几声含混不清的叫喊。那声音被压抑着,却分明充斥着怒气。

怜舟向屋门望去。只见一名粗壮男子立于檐下,两眼怒火中烧,向他逼视过来。

小孙氏朝怜舟又鞠一躬,慌忙带着阿胜回屋。可那男子拦住母子俩去路,他嘴里支支吾吾,两手比划,还指指栅栏外的陌生人。

怜舟暗忖,这家男主人见妻子竟由着别的男人抱自家孩子,还一路同行而归,定然心中不悦。可此时多言,势必雪上加霜。

他抱拳,躬身致意,而后离去。



2

此刻已值黄昏。怜舟进村前食了些不耐饥的糕饼,这会儿腹中已空 。

他决定先投宿。

正站在村路边四处环顾,由大榆树后走来一名手执木桶的老年村民。

木桶湿漉漉的,村民卷着袖,里面满满的水应是刚从岸边打来。

他径直朝怜舟靠过去。“不早啦,回去烧水做饭,公子可等得及?”

怜舟一惊,但立刻明白这是老者的邀请。于是将水桶接了过去。


老者的家与小孙氏家离得不远。院中没有养鸡养狗,却栽着好些应季开放的花朵。

怜舟为之吸引,驻足赏了片刻。

“呵呵,年轻人,在此处看到桃李杏,颇感意外吧?”老者读出这后生的心思,畅笑开怀。

“是。哦不,晚生先将水送进屋去。”

“嗯,家中还有些酒,如不嫌弃,便与老朽同饮……那竹榻,亦可将就一晚,不知公子是否介意那是我过世妻子病中躺过的……”

“好,多谢老丈留宿!”


油灯下,怜舟给老者斟酒。第三杯下肚,老人家笑眼相对。他问怜舟来这秋叶村可是探亲访友?

“算是。”

“哦,可怎么探到孙石根家门口又不进去呢?”老者抿一口,略带疑惑。

“孙石根……如此说来,老丈看见晚生与那孙家女主人一路回来?”

“孙家女主人?她哪里是什么主人……”

“此话怎讲?”

“公子可是在祠堂外遇见那女子?”

“正是。”怜舟将祠堂外所历之事说与老者。

“祠堂,可不是什么好地方。”老者意味深长。

“哦……”怜舟他听得出老者弦外之音,且此事必定关乎小孙氏隐秘,故没有追问。毕竟打听兰贞下落才是此行头等大事。“老丈,这秋叶村里住的,可都是姓孙?”

“不尽然。有些女子嫁进来,是带着娘家姓氏的。所以就有孙王氏啊,孙朱氏啊……也有的就叫孙氏。当然还有个例外。”

“是什么?”怜舟又向老者举杯。

“就是你今日所见那小孙氏。”

怜舟忽地记起,阿胜的娘亲曾与他提起自己被唤作“小孙氏”,但究竟因何而“小”,却未曾言明。“老丈可知,她小在何处?”

“来历不明罢……据说那孙石根幼时误食有毒的山果,毒坏了嗓子,后来便哑了。众人都以为他这辈子定然娶不了妻。谁知两年前,他竟从山中背了名女子回来。请村外郎中诊治,跑前跑后伺候了两个月,那女子终于下床走动。许是报恩吧,留下不走了……”

“稍等,老丈是说,她是被人救回来的?还是两年前?”怜舟兴奋不已。

“嗯。那孙石根便是她救命恩人。要说为报恩以身相许,倒也不鲜见。不过,她这以身相许又与旁人有异。”

“老丈可否……”

“老朽与那小孙氏只说过两三句话吧。此女子寡言少语,但知书达礼,对吾等行将就木之人更是敬爱有加。而最令老朽不解的便是这点。公子今日既已见过孙石根,恐怕对老朽所惑之事亦应有所了解。”

“嗯。”怜舟明白老者所指,便是论人品相貌,小孙氏委身于如今这夫君乃不得已而为之。

“唉,救命之恩,除了以身相许就没有别的可以为报吗?”老者又自斟自饮一杯,随后便侧趴在桌边。他嘴里喃喃道:“小公子啊,你可是也被人救了去?救去哪里?恩公何人呐?”

怜舟原本还想再探听些旧事,却不料老人家酒后竟说起胡话来。

他将老者搀扶进里屋躺好,顺带看了眼老人所说亡妻病中用过的竹榻。他稍后便将休憩在此。

竹榻与别处所见并无不同,是件寻常之物。不过坐上去,却能听出侧边那根中空的竹子里有些异常。

此中有物。

怜舟心中争斗一番,遂取来筷子,探进那竹筒中。其中果然有物!拨出来看,乃是玉佩一枚。

借着油灯光亮,怜舟看清那玉佩上所书“煜”字。

怜舟对于玉石品质鉴别并无心得。但这字迹雕工实在精美清逸,且玉佩上所缠之流苏亦精巧可人,想来并非凡俗之物。

可是如此美物竟屈居在乡野间,竹筒里,莫非身负隐衷?

怜舟将之托于掌心,思不得解。转头见老者酒后酣睡,毫无戒备之心,他越发对自己行“猥琐”之举感到羞愧。

他遂将玉佩重新置于竹筒之中。



次日晨。怜舟赶在老者醒来前将屋内水缸贮满。吃了两块烤饼,便上路去往村口的祠堂。

老者说过,小孙氏平日甚少出门,除了去扫那祠堂。

怜舟要去找她。村里人不知,难道她自己还不知道娘家姓什么吗?

祠堂外偶有几个洗衣村妇经过。几人看一眼怜舟,对这个外人品头论足一番。随即掩嘴一笑,匆匆离去。

怜舟审视自己所处的地方。难道这祠堂门口但凡有人站着,便与小孙氏必定生出瓜葛吗?

约莫半个时辰后,小孙氏出现。远远望见怜舟,她急忙闷下脑袋。一路盯着地面,来到祠堂大门外。

她摸出前一日离开时放置好的大扫把,极为勤勉地清扫起来。

怜舟觉察出异样。他看不到女子神情,却从她低眉垂眼中读出了隐衷难言。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禄阳山月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