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了几日,江宁税吏前来找到卓大黎,道:“快到收税的时候了,各项税款你可准备好了啊。”大黎有点为难,道:“今后不同以往了,我这个丝绸行以后人人都是老板了,有些事我一个人说了也不算,关于各项税款,特别是火耗,也要织工们同意才行啊。”税吏道:“那与我无关,我只是按规矩办事。”说罢税吏走了。
税吏走后,大黎与织工们商议,织工道:“我们照章纳税就是了,可何谓火耗啊?”大黎道:“你们有所不知,朝廷定制丝绸二十税一,可除此之外还要交火耗,也就是另外一笔税银,这笔税银是多少就不一定了,完全是税吏说了算。”织工道:“那这个钱最后进谁的口袋了?”大黎道:“当然是税吏和税吏上司的口袋了。”织工道:“这不就是贪污吗?”
大黎道:“谁说不是啊,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若是不交我们的生意就做不下去。”织工道:“这火耗一说以前我们怎么从没听说过?”大黎道:“你们以前的工钱都是定额的,这火耗每次都是我直接交给税吏,你们自然不知道了,可现在不同了,现在你们每人都拿了万分之一的钱,这火耗的多寡自然会影响你们的工钱了。”织工道:“这怎么行,绝对不能把我们的血汗钱白白送给那些贪官污吏。”大黎道:“没办法喽。”
话说玄山、冷山这日终于找到了当年父皇年幼时的家,整座院落早已荒废,于是只能挨家挨户询问邻居,不多时就找到了一个七十岁的老妪,那老妪道:“老身姓刘,年轻时与王姑娘做过邻居,知道她的容貌,后来听说她那个儿子很厉害,做了大官,可惜王姑娘命不好,死得早。”玄山、冷山听后不禁泪流满面,急忙将刘妪请入附近的县衙中,命县令以上宾待之,然后急忙给父皇写奏折。
话说,江宁税吏这日带了几个主簿就到了玉容丝绸行,大黎外出收丝去了,税吏就找到了账房先生,账房先生急忙找来了几个织工一起听税吏吩咐。税吏道:“因近日税制有变,再加上朝廷用度增加,故本次火耗定为二十税一。”织工道:“什么?那所有的税银加起来岂不是十税一了?这怎么行?”税吏道:“我只是个收税的,税率可不是我定的,你们按数缴纳就行了。”
织工道:“我们只交朝廷的定额税,火耗我们不交。”税吏道:“卓大黎呢?让他出来说话。”织工道:“现在我们这里卓大黎说了也不算,刚刚我们说的话是算数的,你若是再讹诈,我们就去报官了。”税吏道:“你有种。”织工们都怒气满面,税吏心中有一丝害怕,于是道:“等明日你们掌柜回来了我再来收。”说罢走了。
翌日,税吏又来了,这次税吏带了一百多个衙役前来收税,大黎道:“一切好商量,不过大人也通融一下,这火耗是不是有点太高了。”税吏道:“都是按规矩办事,这就开始吧。”大黎道:“唉,好吧,我这就把银子拿出来。”税吏道:“卓掌柜果然爽快。”
此时大黎身后的众多织工道:“掌柜的,不能这样,朝廷的税我们一分不少,可其他的我们一分不交!现在这里也有我们说话的份,休想绕过我们去!”税吏道:“你们算老几。”大黎道:“大家都消消火气,再商量商量。”税吏道:“没什么好说的,开始交税。”此时税吏身后的衙役怒目圆睁。大黎道:“这样吧,我去拿个算盘我们再好好算算。”说罢大黎走了。
税吏道:“还愣着干嘛,开始啊。”织工道:“你们这些贪官污吏,别以为没人能治得了你们!”税吏道:“怎么说话呢?再不交税小心把你们拿了送官。”织工道:“今日我们倒是要看看是谁拿谁。”说罢几个织工上前一把拿住税吏,道:“走!找知府评理去!”
衙役道:“你们要造反不成?”说罢开始厮打几个带头的织工,其他织工见状急忙上前,双方数百人立马就扭打了起来,衙役们都拿着棍棒,织工们也立马从织造局中拿了些木棍之类的当做兵器。
不多时房屋内的家具等都被打得粉碎,院内的摆设也被打碎,有几人打到了屋外的马路上,引得众多路人驻足观看,不多时竟有多名衙役被打伤,躺在地上不停哀嚎,织工们受伤的倒是不多,此时屋内不知是谁不小心碰到了织布用的白油,瞬间火就燃烧起来了,众人见状急忙四散奔逃,不一会,打架的人都散了,一个织工道:“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救火啊!”众人见状赶紧去打水,费了很大劲才把火扑灭。此时大黎进来了,看到这番情景不禁蹲在地上大声哀嚎。
税吏带着衙役们踉踉跄跄地回到了知府衙门,知府汪普戒道:“你们这是怎么了?”税吏道:“大人,玉容丝绸行的人好生了得啊,我们打不过啊,大人,快发兵吧。”普戒道:“怎么会这样,你们可都是衙役啊,只是对付几个织工而已。”税吏道:“谁说不是啊,可他们真的很厉害啊,看来他们早有准备。”普戒道:“他们用什么器械了吗?”税吏道:“用了一些棍棒。”
普戒道:“只用棍棒就把你们打成这样,真丢人。”税吏道:“这,大人,他们打我们就是打您啊,这是不把官府放在眼里啊。”普戒道:“此事容我慢慢调查,你们先下去吧。”税吏道:“大人,不追究了吗?”普戒道:“当然要追究,只是需要时间,你们下去吧。”税吏道:“是。”
话说玄山、冷山带着刘妪返回长安,路上,两人都已得知江宁的事了。冷山对陆迎朔道:“呵呵,真不愧是行伍出身的人,对付几个衙役还是绰绰有余的。”迎朔道:“是啊,不过也全赖殿下撑腰。”冷山道:“这倒没什么,就算我不撑腰,以他卓大黎和他那帮从战场上带出来的弟兄们的手段,应付这点事不成问题。对了,当年卓大黎从他的部队里带了多少人出来做生意?”
迎朔道:“有一百多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跟卓大黎一样厌倦了战争,又信得过卓大黎,所以退伍后继续跟着他混。”冷山道:“不错。”冷山看了一眼车窗外的风景,又转过头来,道:“接下来贺玄山肯定咽不下这口气的,我们要留心了。”迎朔道:“是,不管他再出什么花招,谅也不会得逞。”
此刻,玄山在另一辆马车里与李沾桐说话,玄山道:“没事,还远没有结束呢,我永远坚信正义必胜。”沾桐道:“那眼下我们该怎么做?”玄山道:“眼下还是父皇交代的事最重要,我们把刘妪带回去,等此事了结之后再与他计较,一个小人而已,只会在暗处使绊子。”沾桐道:“殿下,为长久计,是不是应该想个办法永绝后患啊?”玄山道:“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有此念想,若真的出手也必须是父皇出手,绝对不能是我,等将来他的恶行越来越多之后,父皇自然会收拾他的。”沾桐道:“殿下所言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