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采石场
书名:星河帆影 作者:罗方凡 本章字数:3148字 发布时间:2024-11-23

科夸达和布朗、露易丝乘坐代步车来到一个地方,这是一个石头叠错的少有植物的地方。

一个大石山,只有一些缝隙和凹窝处,会冒出一些绿色的植物,其它尽是裸露的巨大石头。这些石头有多种颜色,这些颜色的石头互相拥挤堆叠,从山底到山顶,从这边到那边。

他们来到石山的一个地方。显然,这是个人们采石的作业区;这个作业区很大,目测有十几个足球场的面积。

这个作业区似乎分成几个不同的区域。第一眼的感觉,是以颜色区分,有黄褐色,有淡白色,有淡灰色。走近再看一下,这三种颜色的石头大小厚薄很不相同。这三个颜色的作业区,都有一些人在采石。

黄褐色的作业区里有一处在冒烟,有两个人,点燃了干燥的木柴,铺在一块大石头上。科夸达说,这是为了将这个石头烧爆裂。石头爆裂后,是一块片状的,用硬木片将爆裂的片状石头撬下来,就可以用来做石斧。

看看脚下,都是些三、四厘米厚的片状石块,但都不大,不能用来做石斧,这是石头的开采过程中不确定性造成的,有石头本身纹理的不确定性,有用火烧烤的不确定性,有用力撬的时候的不确定性,等等,这些不确定性,使这些石块不能按人们所要的大小形状被采出来。好在这个石山够大,可用于开采的石块够多,不确定所造成的浪费,被视作必然会出现的情况。十块有一块成功被选用,这是正常,有两块被选用,就有欣喜,有三块能用,这是巨大的成功,这种成功会在这里被长久传诵。有四片能用,该人会被视作神一般的存在。

 

转到淡白色的采石区,这里也有一些人在作业。也是用火来烧烤石头,只是有些不同:先是用明火烧烤,烧烤后会崩解出小块(约20厘米见方)用于制作石刀的石头。然后将之埋在木头烧尽明火后余下的通红火炭里,从各个方向对该石块加热,加热到一定程度(约20分钟,当地人是经验,计时是地球人推测),撤去火炭,将石块放到水里面,很快,这石块就会裂成一片片的。这些石片有薄有厚,薄的2到3毫米,厚的5毫米或以上。薄的容易磨,厚的磨起来费时费力,看各人的习惯选择,喜欢结实的选厚,喜欢轻巧的选薄。结实和轻巧的选择,也是要看将石刀用在什么地方。切厚的韧的,选厚石刀,切薄的选薄石刀。

裂成片片的石片,也不是片片都能用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这个选择也需要经验。当然,没经验,将某片石片拿去磨砺时,也大致可以判断出能用不能用。强度高的就难磨,强度差的就容易磨。磨成后试用一下,也可以知道该石刀能用不能用,好用不好用。从石片的颜色上,也大致可以判断出强度大小,当然,某个人的眼光悟性很重要。颜色纯净单一、油润的通常被认定是上乘的石刀材料。但从地球人参数考究上,都是各人的主观感觉而不是确定的物理指标。

这个石刀的选材获取,也是一个望天打卦的过程。有一片两片能用就很不错,有三片四片能用,那就大喜过望。

再转到开采淡灰色石块的作业区,同样,开采方法也是用烧烤,通过烧烤崩解石头。这里开采出来的石头,是用来磨斧头磨刀的,有两种,一种是由比较粗的颗粒形成的石头,一种是很细的颗粒形成的石头。在地球东方的中国,将粗的磨刀石叫砺石,将细的磨刀石叫砥石,敢情这里也和地球一样!

布朗用手持探测仪探测了一下两种不同的石块,回波反应到显示器上,其数值都表明两种石都非常致密,但砥石质地很均匀,而砺石则有密集的峰谷。

这里的石头,采出来的基本都能用,只要不是太小或太大,采出来拿回家去磨斧磨刀都不成问题。

 

三个作业区的开采方式大致相同。先是专门在一个选定的位置,用火烧烤,不断崩解石头,崩解下来的石头,能用就用,不能用就算,这个作业过程,主要是要烧出一条竖槽,嵌进石山山体,槽深到一定深度后(通常是两到三米),再在槽两边的石体上烧烤,不断崩解取用石头。可以想象,可用的石头被取尽,将会再重复上面的过程。但在此刻,布朗和露易丝似乎还没看到有再重复的需要。如果青铜器和铁器在不久将来在当地出现,这个重复过程也不会再现。

 

布朗和露易丝在三个作业区,都想要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石头作样本,但被科夸达劝止,说,有个地方应有尽有,会更有代表性。

来到一条小河边,河水清澈。小河里卵石块石铺底,弯弯曲曲伸向远方。

他带他们来到一块大石前,这个大石头约有一米高,四五米见方,显不规则的圆柱形。石柱的顶部很光滑。科夸达从脚下拿起一块石头,那石头呈片状,有被磨过的痕迹。他给两个看了一下,然后就将石块放到圆柱石的顶部来回摩擦,时不时还从脚下捧一掬水放到摩擦面上,十几分钟后,他停下来,将石头再拿给他们看。可以看到,石头上有新的磨过的痕迹。

“就是这样磨,不断地磨,让选出来的石头磨成想要的形状和厚度。”

新采出来的石头片,其形状和厚薄都差强人意,要在这里磨制加工。先使之成为所需要的形状,然后磨刃口。

这块石头用来作第一步的粗加工磨制,把石斧石刀脸面磨光滑。

将刃口磨锋利,就要转到另一块磨刀石上进行。这块石头离粗加工磨石只有几十步远。

磨刃口石头,没粗磨石那么高,需要弯腰进行磨制。这块大石的磨石也差不多和粗磨石那么大,也一样可以供好多人工作。

在这块石头的周围,放着十多个石墩子,让人可以坐着来操作。将刃口磨锋利,要耐心和细致。如果说粗磨主要是用蛮力的话,在这里磨就要有巧力。不但要将刃口磨得锋利,还必须使刃口呈一条直线,且与石斧石刀的中心平面相重合。这样刀和斧才好用。如果刃口拐弯,或者是斜的,与中心平面不重合,用起来肯定很别扭,用现在的术语来说就是质量不达标,属于次品。

这里有许多石刀石斧磨制不成功的碎片。这些成为废品的石块,不知耗费了制作者的多少汗水和心血。四处丢弃的废品,满满地印刻着了制作者的辛劳与懊丧。

布朗捡到一个崩裂的石斧,和一片崩裂的刃口,这石斧和刃口能严丝合缝地结合在一起。刃口已经磨得锋利,和科夸达的石斧差不多。可以想象,这个石斧的制作者,当时肯定是捶胸顿足,跳脚崩溃。睹石思人,同情心油然而起。

“唔,这可能是不小心,将石斧碰到了石头上,而且碰撞的力度还不小。”科夸达看着布朗手里的废品说。

布朗检查了一下那块刃口石片,确实有个很明显的磕碰痕迹,缺失了一小块。

他收藏了这崩裂了的石斧和碎片。

他们也收藏了一些石刀残片。

石刀片的碎片里,几乎都没有磨利的。科夸达说,磨利的石刀碎片都会被利用起来,大的大的用处,中的有中的用处,小的有小的用处。

布朗和露易丝,在这粗磨和细磨的地方,将三种石材都收集了一些。

 

“考你们一下,如果采集到很大的石斧石块,应该怎么处理?”魅祥星人出题,地球人作答。“不能用你们的办法,你们的东西太眼花缭乱。”

“不知道。”布朗代表现代的地球人承认考此题得零分。

“来这里。”科夸达把他们带到一个地方。

也不远,走几步就到。这里有一个小棚屋,能遮雨、避风却不尽人意,棚屋的中间有个架子高约0.7米~0.8米。旁边有石墩,石墩不规则,大概率是就近找来的,能坐就行。

小棚屋的几根支撑木柱,木柱原有的枝丫上挂满了一些藤条,有的较新,有的用的比较多,有的可能被弃用,但仍然还挂在上面。

科夸达说,如果有大石块,能做几个石斧,比如能做4个,就将石块四等分,划上线,放在架子上,然后就用这些特制的藤条,压在划线上来回拉动,就可以在石块上磨出深痕。一面磨出深痕,再在另一面的对应的直线上拉藤条磨出痕迹,差不多时,就可以拉磨出的痕迹为界,使石块按要求分开,重复上面的动作,这大石块就被分成完好的四片。科夸达从柱子上取下挂在上面的藤条,给他们看并作演示。

拉磨石块时,还要放一些细砂在需要切割的位置上,放少量的水,这样,来回拉动,切割石块。这里用的细砂,是用粗磨石细磨石烧烤崩解得到。

这条藤条的制作有些讲究。取一段1米多长的直径约1厘米的长藤,除去藤条的表皮只剩内里的纤维,晒干。然后用加入了磨刀石细砂的树汁涂抹,晒干,再涂抹,再晒干,反复三次,干后就可以用了。这是条和超硬的细砂结合制成的藤条,

布朗露易丝试了一试,这藤条很粗糙磨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星河帆影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