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独木舟作坊
书名:星河帆影 作者:罗方凡 本章字数:3473字 发布时间:2024-11-22

布朗和露易丝来到科夸达家。

两人好奇他们家的小舟,科大哥就带他们去长满支地壳大树的地方。科夸达带上他的石斧,坐上车,来到独木舟原材料产地。

这个地方既是原材料生长地,又是独木舟生产工厂。来了后可以看到,有的地方剩着砍伐后的树桩,有的已经又长起支地壳植株,还有许多许多巨大的树木。是一片巨大的独木舟原材料森林,这片森林面积很大,布朗试着将代步车用气垫船模式走了一段时间,似乎不可能搞清楚大小,只好作罢。

场地上正好有人在砍伐支地壳,科夸达看见后,就参加进去,帮忙砍伐。

正在被砍伐的大树,被一根长长的藤类拉着,使之在倒下的时候,被拉着倒向所选定的地方。

三人轮流砍树,很快,就将树放倒。他们截取了一段合适的长度。

然后,在截取的树干两侧开缝,将坚硬的外壳砍穿,两条侧缝将树干分成两爿

树干两侧的外壳都被砍穿后,就用特制的藤条,来处理剩下的连着外壳的树瓤。

树干两侧被石斧砍出来的两条缝,可以作为特制藤条的运行路径。两个人拉着这根藤条,让这根藤条来回运动,并使这根藤条沿着树干两侧的缝,从这端到那端。这实际上就如同我们地球的锯子,将连结着的树瓤锯开。

来砍树的有两家人,各得一爿做独木舟。

开缝时,科夸达也帮了一下忙,看到他们两家都很熟练,就走开,带布朗和露易丝到另外一个地方。

 

“剩下的,还有好长一段可以用,不会就这样浪费掉吧。”布朗显然有些在意。

“没关系,后来的人看见有合适,他就不用再砍别的树,直接从那取一段就行。还有,他们两家,也会通知可能需要的人,把那剩下的利用起来。”

 

他们来到旁边的一个地方。

这是一个有顶棚无墙壁的宽大场所。在这里,放了很多已做好的独木舟,这些独木舟各式各样,长短不一。但基本上就两个款式,一种是平头的,一种是像科夸达的小舟那样上翘尖头的。这些小舟都被搁置在离地面几十厘米的架子上。科夸达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将新做的独木舟晾干的地方。顶棚像他们家的屋顶一样,是用同一种材料做成。支撑顶棚的,就是用做独木舟后剩下的树干。竖立起来之后固定好,然后在上面建造顶棚。这样的场地,通风干燥,不怕下雨。

“晒一下太阳不是更好吗?在这里虽然挡雨,但却晒不到太阳。”李恒说。

“没关系,你有空闲就来,搬出去晒太阳,没闲,就放这里让它自己晾干。”

科大哥告诉他们,他们家的小舟是尖头的,是因为他喜欢轻快便利,所以做的时候就将两端削尖,头和尾变成往上收,这样行动时阻力小。有的人家喜欢结实牢固,船头不怕撞,所以就保持原来截断时的样子。虽然我的尖头尖尾涂上了树汁,变得很坚实,但和原来的树干外层比起来,还是差一些,所以有人喜欢平头的。

“你们可以来试一下。”科夸达示意他们两个过来,照他的样子抬一下正在晒的独木舟。

他们先试抬了一下刚刚做好的小舟,非常沉,要两个人合力,才能将一头抬起来;又试了一下科大哥说的已经干燥的小舟,那小舟就轻了很多,一个人都能将一头轻松抬起来。

证明这些做小舟的材料,未干之前含水量很大,特别是内瓤,简直有点像西瓜瓤,满是水。可以想象,一晒干,这内瓤就向丝瓜瓤靠拢,有很多空洞很多丝络。涂了树汁,可以将表层的丝丝络络互相粘结,固化后,就会变成结实不透水的一层硬膜。

所以,晒干的内瓤经处理后,可以做小舟的头和尾,做救生用品。

平头和尖头的小舟,中间都留有那一小段内瓤,显然,这都是考虑坐人和强度的要求。平头两端的留用的内瓤较少,尖头的就比较长。这些正在晾的小舟,都被一行行一列列地整齐架起放置,可以看出,这里的用于架放小舟的架子,是事先统一被安排的,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做小舟的人,既容易放置上去,又容易取下来。行列间的适当距离,可以使操作者有足够的空间开展工作。

“这个棚已经有不少年头了,刚开建我没来过,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这个棚的。有时候要加固或更换,我会来。”科大哥介绍。

“会有人通知吗?”布朗问。

“有时有,工作量大的时候。有时自己看见有什么问题,就自己来。”

 

布朗拿过科夸达手中的石斧,细心观察了一下。这个石斧,基本形状像我们地球的钢斧,但比较薄,脸比较大。一端开刃,一段连结木柄。连结木柄端两侧有开槽,以便木柄将石斧卡住。卡好后用藤条捆扎,然后再涂树汁,使连结牢靠。

固定石斧的木柄,是很有讲究的。科夸达说,这木柄是用最有年份最老的支地壳的木质部做的。选这样的树,要到比较高的生长地,在那些地方,土地没那么湿润,树木生长慢,木质结实,可以保证坚韧度。

在独木舟晾晒场的一个角落,挂着很多长藤在比较高的架子上。科夸达告诉他们,这些长藤就是砍树时将树拉着侧向一边的。这些拉倒树的长藤都是三、四根绞在一起增加强度。谁要就在这里拿,用完后就放回来。如果不够用了,或者少了,有人就会在方便的时候,到生长这些长藤的地方去采集。还有一些短的藤被精心制作过,用来锯支地壳的内瓤。

这些被精心制作过的藤条,直径约2厘米左右。科夸达拿来让他们看,这些藤条,被人用石刀细心地切出缺口,就像我们地球的锯子的锯齿。切出缺口后,就用能使表面牢固坚硬的树汁涂抹,要涂抹四至五次,觉得可以了,就等它固化备用。

布朗分别拿起使用过的和刚制作好的藤条,摆弄了一下,感觉这些藤条柔中有刚,可以作一定程度的弯曲。试一下它的硬度,也感觉用这藤条将支地壳的内瓤锯开不成问题。

 

沿着一条小路,穿过支地壳的树林,约摸走了半个小时来到一个地方,这地方的树木不像支地壳那么高大,比较矮壮。底部的树干直径很大,约有一米,然后就迅速变小。最高只有2-3米,树的上部有很多分枝。树虽不高,但因为分枝多,且枝条很长,使枝叶遮蔽的面积很大,有如一把大伞。

许多大的树,在离地一米左右的树干上,挂着一些东西。近前可以看到,这些挂着的像是木头做的杯子,杯子的口对着树干表层的一个缺口,缺口有液体且正在慢慢往杯里流。

科夸达告诉他们,这杯里装着东西,是这种树的树汁,用来涂敷锯内瓤的长藤、独木舟和救生包。这些杯子,是用支地壳的树枝做的。截一段直径十五厘米左右的树枝,除留用底部的一层内瓤外,其余全部掏挖舍弃,用树汁涂抹底部使之坚硬,就成为一个很好用的容器。

这种树的表层比较厚,可能有3-4厘米。科夸达给他们说,在一米左右高度上(他没有一米的概念,但比划的位置大约一米),用石刀在表层上开一个口,这个口从上到下逐渐变小变深,这样的树表层里的液体就会源源不断流出。用木杯接好,这些树汁就逐渐装满杯子。约十多天后,树皮伤口会结痂,不再流出树汁。有经验的采集者,可以计划好这个开口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当绑在这个缺口下的木杯装满时,树的伤口就结痂,既不太伤害树不浪费,又达成目标。通常,都是在附近找一些细条状的植物,编成长绳,来捆绑支地壳木杯。

科夸达说,刚采集的树汁还不能使用,需要让树汁里的水份去掉一些,有一定浓度后,再来涂抹所制作的东西,这个树汁浓度的合适与否,主要靠人的视觉来确定。刚采到的树汁,颜色比较淡,呈淡黄色,待其变成黄褐色时,就差不多了。也可以用小木棒沾起树汁检验,看这时木棒上树汁往下滴的状态,会拉丝且拉得合适,也就可以了。这被认可的颜色和状态,有自己的经验,也有他人的经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如果不小心弄得太浓了,也没关系,加一些刚采集到的比较稀的,混合后,其颜色和状态符合要求就行了。当然,如果几乎固化,就只能弃用。

同一棵树,可以多次开口取汁,但要等到先开的口取完后,再开口,否则后开的口子流出的树汁会少很多。而且还要注意,要在同一个侧面开口,这样,未曾开口的树表层可以持续向生长的植株提供养分。如果周围都开口,树木不能得到充分的养分,生长就会变差甚至枯萎。

用作拉树的长藤和做锯子作绳索的长藤,是同一种藤蔓状植物。这种植物在当地比较常见,取用方便。又粗又长的,就要到林木比较繁茂的地方去找。有足够的生长时间,有可攀附的树木,这种类似藤的植物就容易长长长大。

布朗和露易丝随手采了身边的小藤试着拉扯揉搓,证明这些植物的纤维组织比较坚韧,细小直径的要扯断都不容易。

“我们还把这些藤条里面的细丝取出来,缝衣服用,也将立多织出的小块的衣料,联结起来变成被单。”科夸达边说边将揉搓得很松散的细藤给他们看,然后将里面的细丝一根根抽出来。

抽出来的丝很像我们地球人工制成的线,是白色的。布朗试着将白丝拉断,手指勒痛了,藤丝才断。

“还可以将这些丝切短,捆扎好,变成刷子。这样,将树汁涂到独木舟的内瓤上,和涂到将要作成开内瓤的藤条上,用起来就很方便。要长刷子就作成长的,要短的就作成短的;要大的就扎大一点,要小的就扎小一点。”

试想我们地球的先民,肯定也是像他们当地人一样,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因材施用。近取房前屋后,远取山野荒原,用于自己的生产生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星河帆影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