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剩下的最后几天,按着红色道路的几个迹印,何宇的轿车载着枫英子、枫叶和吴永刚,吴盛天的轿车则载着妻子冯云女儿吴秀丽和秦国斌,他们首先来到了红色旅游的第一站——浙江嘉兴南湖。
枫叶、吴永刚、吴秀丽和秦国斌等几个孩子随几位大人伫立在南湖岸边,尽情欣赏夏日南湖旖 旎的风光。当天恰逢阴雨天气,青年们只见湖沿岸柔柳如烟,烟霭似纱,雨丝如雾,湖波似鳞,枫叶、吴永刚都不由同时吟诵起南宋诗人杨万里形容眼前湖面烟雨风光的著名诗句“烟雨漠漠雨疏疏”,这对异姓兄妹俩不禁相视一笑。
在烟雨楼前万福桥边,一艘小画舫静静地停泊在湖面。这艘小船就是中国共 产 党的“母亲船”,后来被称为“红船”。
枫叶、吴永刚凝视着这艘貌不惊人却近百年来惊天地、泣鬼神的红船,他们遥想九十九年前,十三位播火者代表着全国仅有的50多名党员,在这艘小船上宣布了中国共 产 党正式成立。从那一刻起啊,这艘小船就承载着历史的重负破浪前行,历经近百年的风雨沧桑和惊涛骇浪,终于发展到了具有九千多万党员的全世界第一大党,也终于把一个十分贫瘠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了初步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南湖的航船将永远功彪中华民族的史册!
一行人游览的红色第二站是巍峨的井冈山。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地区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崇山峻岭,地势险要。1927——1928年,我们的开国伟人在这里建立了中国革 命的第一个革 命根据地,燃起了武装革 命的星星之火,后来燎原整个中国大地,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几位大人和孩子品尝了当年红军常喝的南瓜汤,游览了著名的五大哨口,几个孩子站在黄洋界纪念碑前,齐声吟诵碑上铭刻的伟人书写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词《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
一行人游览的红色第三站是江西省瑞金市。
瑞金,红色的故都,我们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它是1931——1934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1934年10月,近十万红军将士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始了震惊世界的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漫漫征程。
在瑞金纪念馆,讲解员向枫叶等一行人讲述了一段震撼他们心灵的往事:1934年11月,在红军长征的湘江战役中,红军师长陈树湘身受重伤被国民 党匪军俘获,陈树湘醒来时看见自己躺在敌人的担架上,敌人得意洋洋。陈树湘不愿当敌人的俘虏被敌人侮辱,当即大喝一声,奋力用手绞断自己的腹部被子弹打得裸露在外的肠子,壮烈牺牲!
听到这里,枫叶、吴永刚、吴秀丽和秦国斌等几个孩子眼眶里都肃然起敬,他们默默地向英雄陈树湘和所有为中国革 命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致敬!
入夜,在酒店的房间里,枫叶为白天所听到的故事激动得久久难以入睡,她在台灯下挥笔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写下一首小诗倾吐心声:
英雄断肠为主义,
壮歌一曲震心底。
我辈勤勉更努力,
圆梦中华慰英灵!
……
一行人在瑞金城里休息了一天后,第二天他们来到了红色第四站——贵州省边缘的娄山关。
娄山关又叫太平关,位于贵州省遵义和桐梓两县的交界处,是四川与贵州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它海拔1576米,地势险要。1935年2月25、26日,长征到这里的红军与黔军在娄山关前大战,英勇的红军最终攻取下天险娄山关。一代伟人喜闻捷报后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苍凉壮烈词《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
孩子们在几个大人的带领下,艰难地攀上了娄山关。枫叶、吴永刚稍作喘息,放眼四顾,只见关上千峰万仞,重岩叠嶂,峭壁绝立。吴永刚对枫叶说:
“叶子妹妹啊,我好敬佩当年的红军英雄们!我们徒步攀上来都觉得十分的累,而当年红军战士们还要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他们太了不起啦!”
枫叶也深有感触地回答说:
“永刚哥哥,我和你有一样的感概。这些英勇的红军战士为了我们这一代人乃至中国以后的千万代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千万代人应该永远铭记住他们!”
……
轿车载着几个孩子们进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境内,他们来到了红色第五站——大渡河泸定桥上。
泸定桥又叫铁索桥,由十三根铁索横贯怒水飞溅的大渡河两岸。九根铁索为桥面,四根铁索作为桥面两边的扶手,十三根铁索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
相传泸定桥建成于清代康熙年间的1706年,两岸古桥头堡为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古建筑,康熙皇帝的亲笔御碑立在桥头堡前。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红军身后有十几万国民 党追兵,而守桥的敌人抽走了铺垫在铁索上的木板,并燃起了大火。两军相遇勇者胜,红军只有冲过桥去才有生机!
于是由22名英勇的红军战士组成突击队,冒着对面桥头堡上敌人倾泄过来的枪林弹雨奋勇前进,终于夺取了桥头堡,打开了红军通向胜利的道路!
几个大人和孩子此刻站在秋风中阵阵晃悠的铁索桥上,俯瞰脚下呼啸湍急的大渡河水,都感到一阵阵头晕目眩,心惊胆战,真可谓“大渡桥横铁索寒”啊!
枫叶极力地使自己镇定下来。她眺望着对岸,脑子里想像着当年红军勇士浴血奋战的情景,耳边似乎响着激越的冲锋号声和勇士们的呐喊声,她心里充满了对英雄们无限的景仰……
一行人最后来到了红色第六站——革 命圣地延安。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 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中心,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它之所以被称为“革 命圣地”,是因为在1935——1948年,它是中 共中央、中央 军委、八路军总部所在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是全国人民无限景仰和向往的地方。
几位大人带着这几个孩子特地在延安这块热土瞻仰了巍巍宝塔山,畅饮了清清延河水,品尝了甜甜的栆园大红枣。他们还徜徉在曾经热火朝天的杨家岭、王家坪,留连在谷黄果硕的南泥湾。他们充分享受了黄土风情的文化:高亢激越的陕北民歌、粗旷奔放的延安腰鼓、热烈欢快的大秧歌、古朴精美的民间剪纸……使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礼啊!
在返程的路上,枫叶、吴永刚、吴秀丽和秦国斌在车内高唱那首他们刚学会的豪迈激昂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 治大学校歌》:
黄河之滨,
集合着一群
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
救国的责任
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
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
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
当轿车路过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时,枫叶、吴永刚、吴秀丽和秦国斌几个孩子望着车窗外奔腾咆哮的黄河,他们的青春热血也如黄河水在汹涌澎湃,他们都在沉思:
今天静好的岁月,是无数革 命先烈历经千难万险打下来的,致使我们乃至我们之后的世世代代都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绝不能辜负先烈们的期望,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应该让我们的红色血脉继续畅通,怀有崇高的理想、信仰和追求,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继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足以告慰无数为了今天和未来的中国献出生命的先烈啊!
枫叶觉得,这一趟红色旅游,给她的精神带来的价值不可估量,她认为自己一生都不会忘记这次红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