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章 观宴
1
住持与伴行小僧闪进藏经楼后那条小道。
怜舟不敢跟得太紧。但即使不跟上去也能断定,二人必定由后门进了那楼。
貌美若仙的玉峰寺住持,是一寺之主,更是这藏经楼的主人。这里是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地方。
不过,即便知晓这楼内暗藏玄机,又能怎样?不论白天黑夜,怜舟到此,就仅仅是一只围着楼外打转的独兽。还是只小兽。
怜舟胸中满含无措,站在道口一筹莫展。他摇头,倒行着步步远离这令他无可奈何的“添尚仁鉴”。
他转身,疾行。正闷头赶路,却不料一头撞上一面“人墙”。
与他劈面相遇的是一名高大僧人。而他所撞上的正是这僧人的胸膛。
怜舟惊出一身冷汗,身体动弹不得。他抬头看,那高个子和尚却泰然自若,仿佛等候已久。
此人双臂交叠,于胸前悬住。一脸冷肃,五官像被冻住似的,双眼直视这大白天在寺内“乱窜”的俗家弟子。
“为何在此?”冷面僧人终于开口。
“……”怜舟不觉得有必要向他交代什么。
“你在找什么?”
“找……”怜舟被如此一问,立刻感到不妙。这僧人分明与他并非偶遇,而是一路追随过来。
“找到什么没有?”
“不找什么。阿弥陀佛!”怜舟侧向跨出一步,欲速离这是非之地。
冷面僧伸展左臂,拦住怜舟去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公然违抗寺院禁令行至藏经楼后,说不找什么,如何使人信服?”
“净意无须在此与你作口舌之争。告辞!”怜舟推开冷面僧手臂。
“呵呵,”僧人冷不丁笑出声来,“净,意,这法号不错。只可惜你并非来此修行。就连你那胡须都是假的。佛门净地,岂容你如此践踏?”
怜舟没料到竟在这分明藏污纳垢的所谓净土之上被人施以“佛法森严”的告诫。
他见僧人目中寒意凛凛,顿时预感到入寺以后最大的危机袭来。
“你刚入寺那天我就注意你了。午膳时,在大斋堂。我从没有见过哪个男人吃饭时会对自己的胡须那么谨小慎微,唯恐掉落。所以断定那是假的。我想啊,既然乔装打扮进寺,那么目的显然也并非你诉与监院的那个。那只是个幌子。”
怜舟沉默,他知道此刻再行否认已无意义。
“你等,哦不,你已经发现了藏经楼的秘密。呵,你师兄不算,他不挂心,他扫他的地。但你一直想追根究底。不否认吧?”
“……”怜舟心中一沉,恐怕性命不保。因为这冷面僧当面揭底的架势似乎就是冲着不留余地去的。可怜舟并非怕死。他担心的是,因为自己的无能,自己一再的优柔寡断,或许将使这初有眉目的玉峰寺之探半途而废。
“怎么,在考虑如何才能阻止我去揭发你吗?净意?”冷面僧嘴角歪向一边,微微抽动,显露出一种用力过猛的狠意。
“既然玉峰寺容不得净意,那走便是了!”怜舟并不正面回应。
“诶,莫急!”冷面僧人又将怜舟拦住,“你不是就想知道这玉峰寺到底是净土还是腌臜之地吗?今晚有机会,你来吗?”
“为何与我说这些?”
“不为什么。我许久没有如此痛快地与人说话了。作为对你的报答,我领你去,可好?”
怜舟面对这突然而至的“善意”,感到蹊跷,真假难辨。只是能入得藏经楼是他一直以来所求而不得的,这次契机岂能错过?“嗯。”怜舟点头。
“一切听从我的安排,你能否做到?”僧人双眸中射出两道冷焰,对于怜舟的允诺似乎尤为期待。
2
二人约在戌正与亥初之间于法堂边碰头。
此时净行已打坐半个时辰。净言将他的汉白玉小石头铺排在床边,一枚一枚捻起来对着说话。好似那沈家姑娘就在眼前。
师兄弟一个潜心修习,全心皈依佛门。一个早已将心神飘飞出去,飞向他心心念念的温柔乡。
谁都顾不上净意。
怜舟先行抵达。此时,整座寺里依规已从山门开始向内逐渐将灯烛熄灭。怜舟到达时,刚好仅剩下法堂与藏经楼还亮着。
再有一刻,他将彻底陷入黑暗之中。然而这与他即将涉足的“添尚仁鉴”相比,并不足以令人畏惧。
尤其是,他竟然与一个不知底细的冷脸和尚达成了如此草率的口头约定。
可是非来不可。
怜舟背向着山门又站了一刻,终于,由身后响起悉悉索索踩踏草丛的声音。
是冷脸和尚。怜舟闻得出来。午后第一次狭路相逢时,他就闻见与住持身上如出一辙的气味。可以断言,这和尚与美貌住持有着同样或者相似的来处。
“呵呵,来得挺早啊!”冷脸和尚压着嗓子笑道。
“如何入得楼去?”怜舟不愿掩饰他的急迫。
“莫急。今日山后有药材进寺,这楼里众僧将会出来搬运。届时趁着人多杂乱,你与我混进去。”
“你为何要为我冒这风险?就因为我听你说了那些话?报答我?”
“嗯。一个人长久听不到人话,说不得人话,你猜他有多可怜?”
“想必你亦有苦衷。”怜舟点到即止,他不愿打听这动机不纯之人的难言之隐。
“时辰快到了。到时你只管将药材包扛上肩,低头,不要出声,紧随着我便是了。”冷面僧叮嘱道。
“好。”
不一会儿,藏经楼后门轴声响起,随之而来的是后山车马声。
一瞬间,楼内泻出灯烛光亮。随后,七八名小僧由内奔出,立在围墙里侧,迎候那准时到来的一大车药材。
“走,跟在我后面。”冷面僧小声提醒。
怜舟闷头跟上。巷内昏暗,加之领路者高大魁梧,不细看,果真暴露不了。
怜舟肩头被压上一大包药材。那散发奇香的草药干,刚巧能挡住他“格格不入”的发髻和脸。
就这样,一个“外人”由冷面僧巧施一计领进了玉峰寺最为要害的部位。
药材入库。而后怜舟被冷面僧掩护进了厅堂内一只巨大的玉瓮背后。
那巨型玉瓮,生着两耳。怜舟由孔洞后站着,既能遮体隐身,又能将众人行迹看得清楚。
怜舟也不知是何时辰,只觉得这楼内忽然间乐声袅袅。似天籁,又似梵音。叫人如坠迷雾之中。
再过片刻,怜舟才意识到,这只是开场。
随着一阵有节制的喧杂脚步声,经由通道进来几名装束华贵考究的俗世中人。假发髻、眉心一点红,装扮如仙童的小僧将这些非富则贵之人邀请入座。
这时,怜舟注意到厅堂四壁竟然向外伸展出奢华的座椅。形同八抬大轿。
“轿”内有桌。桌上摆着镶金缀玉的酒壶和酒杯。这让怜舟不禁想起大斋堂里镶绿松石的勺柄。
待众位贵客纷纷落座,厅堂中心部位忽地有如地陷一般绽开。而后,便由下而上,“生长”出一张巨型圆台。
侧门打开,出来一名身披薄纱的姑娘。姑娘将薄纱开襟拢在胸前,缓缓迈着莲步。行至圆台侧旁,将薄纱揭去,抛在地上。
此时贵客席上响起啧啧惊叹声。惊叹之余,是心潮起伏的吞咽声夹杂其间。
姑娘躺上圆台。随即,侧门又一次打开,小僧端出来一盘盘点心和细致切割的瓜果。众僧将美食装点在姑娘的胴体之上,而后离开。
这圆台上的风景便交予这群贵客来观瞻。
贵客纷纷从“轿”中走出,人手一双约莫一尺的牙箸。手托瓷盘,排着队围着横躺的美食绕圈儿。
看上姑娘额前、鼻尖的糕点,或姑娘胸上、小腹上、两腿间、脚背上的水果,都可以尽情用牙箸采摘。
宾客边吃边志得意满地笑,待胴体上空无一物,才意犹未尽返回贵客席。
接下来便是饮酒作乐。厅堂中央恢复原状,原先在幕后演奏的乐手齐齐上到台前。
笛,箫,笙……居然还有箜篌!
怜舟往那箜篌女脸上定睛看去。那是侧脸,他看得出那女子美若天女下凡,久远的记忆正在被这张脸慢慢点燃。他等着这女子将正脸转过来……
一曲终了,箜篌女强颜欢笑,站起身向宾客致意。这时怜舟瞪大双眼,他脑中翻滚出一张面孔,与眼前的女子一模一样。
是她,她就是清阅阁那位以凤首箜篌技艺名满京城的沁莲!
她果然在南山,在玉峰寺。失踪了这许久,山下的柳世安等了她这许久……
那么,还有紫衣,胎记脸姑娘,还有被李四安抚出城的漂亮胖小子……怜舟愤懑难平,险些将脑袋磕到玉瓮上。
半个时辰宴乐歌舞后,宾客离场。依规,众人主动将双眼蒙上,由侍者带出寺外。
此时一直守候在厅堂一侧的监院由暗处走出来。他吩咐小僧将场子打扫干净,并将贵客留下的打赏钱收集好,如数上报。
当监院唤“善德”时,冷面和尚应了一声。他听监院耳语几句,点点头,留下掌管善后事宜。
一刻后,藏经楼内终于只剩下善德与玉瓮后躲藏的那名俗家弟子。
“净意,出来吧!”
怜舟跟随善德踏出“添尚仁鉴”。他不禁深吸一口气。此时他所在之处,与后山仅隔一道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