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烧石灰建厕所
书名:星河帆影 作者:罗方凡 本章字数:3077字 发布时间:2024-11-17

“我们能不能也推出一两个项目,来和他们的交流互动?”看见两族人摒弃前嫌,展开友好互动有了明显成效,李恒觉得我们自己也要有所行动。他和大家探讨。

“就他们现有的条件,他们的项目就适合他们之间来交流互动。我们的思维层面,可能和现实情况有些差距。”布朗说:“比如,抽水马桶,需要高温烧制,需要制作机械,需要有瓷土矿,而这些,可能一时很难具备。他们有烧陶作坊,但温度不够。”

“布朗,你说起抽水马桶,倒是让我觉得我们可以有个突破方向,那就是卫生。他们的卫生条件实在需要来个大提升。他们的粪便处理方式让我们真心接受不了。”加布莱道。

“卫生条件的改善,对身体健康会有很大的裨益。帮他们建厕所吧,这样既为生,又可以为作物提供肥料。”吉米说。

 

建厕所,又没水泥,又没钢材,又没砖头,这可怎么办。

没关系,没砖头,可以用石头,没钢材,就建一层的。没水泥,就学他们用泥巴做粘合剂。

不行,灶台在室内,可以用泥巴粘结封固,但把泥巴用在厕所的外墙上,恐怕经不住风雨侵蚀,很快就崩坏。

没有水泥,他们的建筑用木头搭建,用石头堆垒的墙体高度不能太高。

我们地球不是还有石灰这种东西吗,我觉得这是可以考虑的适合当地的建筑材料。他们当地有烧陶作坊,这对烧石灰可是一大利好。起码有人有烧制手艺,有人懂得选择产生高温的燃料,这就具备了基本的技术要求。

对,水泥制造比较复杂,石灰相对容易。

有矿吗,有石灰石吗?

找一找。

谁懂得石灰烧制,谁做出过石灰?这可是门古老的建筑材料制作技术。

 

“别急,我到我家乡找一找。我小时候,父母还带我去烧制石灰的土窑去参观过。”李恒说,“这种烧制方法,已流传了一千几百年,要求条件应该不会太高。”

千幸万运,在力恰族聚居处的北面,通过飞行探测器,找到一处石灰石矿,且矿体很大。用力恰族人原先留下来的火药,把一些石灰石炸裂炸碎。用手持探测仪检验了一下质地,和地球的石灰石质地一样适合用作石灰制作原料。

李恒家乡,现存还有那种古老的石灰烧制设施和工艺。掌握石灰烧制技艺的传承人,其技艺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烧制的石灰也用于当地古建筑的修复工程。李恒根据父亲发来的文字资料,指导当地人建造烧石灰的土窑。窑址选在离石灰矿床不远的地方,既方便将石头运来,又不妨碍采石操作。

首先是选了一个小土包,这个小土包周围比较干爽,地下水位低,水汽不易影响窑的温度。用石头和泥巴,堆砌一个内空的圆筒状的窑体,直径约4米,在高约2米处逐渐收口,到窑顶处,中间留一个直径约1米的烟气出口。李恒和烧制陶器的师傅,一边指导工人修建,一边讨论。确定合适的堆砌方式,石头之间的镶嵌,泥巴的湿度和敷抹厚度等,以求能保证质量,使地球的参数和魅祥星的技术要求相互相成,完美结合。建成后的石灰窑,比当地的陶器窑约大一倍。李恒用探测仪测量了一下,尺寸基本相符。

在窑底部,砌出一个小窑门,弯腰可以从小门进到窑内部。要烧制石灰时,人进到窑内,靠着窑壁码放石灰石,一直码到约2米高。窑门处留空,不码石灰石,以便投放燃料和清出灰烬。

窑内石灰石码好后,将小门用石头和泥巴作合适的封闭,最上部留一个小口,用以添加柴草燃料,最底部也留一个这样大小的口,让外部空气可以进入窑内,也可以清出灰烬。烧制石灰时,先点燃燃料柴草,从封闭小门的上口放入,然后不断添加,让火持续燃烧,提升和保证窑内温度。

这种石灰烧制方法,需要工人三班制,于是又制作一个日晷,用于白天计时。阴雨天怎么办,夜里怎么办。李恒想了想,觉得古老的地球东方计时器:铜壶滴漏可以借鉴。做一个最简化版的,就一个装水木桶,用机床做好,桶里的装水量控制在一定的量上,桶的底部接一条细管,让水一滴滴地排放出来,当桶里的水排完时,所需时间为当地一天时长的三分之一。

虽然不很精确,但完全满足需要。这个单桶滴漏的缺点之一是:滴水的细管,会因水中杂质的粘附,而变得流水不畅,久而久之就很不准确。这时,就需要用日晷进行校正。在有阳光的日子,日晷影子指针走过四个时辰,就是当地每日时长的三分之一,如果桶里的水在这四个时辰将水滴完,则桶的滴水计时功能恢复正常准确,以此来校正单桶滴水计时器。

单桶滴漏计时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在巳时(相当地球9点)开始时,木桶装上水,水位到设定好的桶壁刻度上,水滴完后换班。再往桶里添水,水位到设定好的刻度上,水滴完后换班。如此循环加水和换班。

紧挨着石灰窑,李恒让当地人搭建了个大的草棚,以便工人休息和堆放柴草以及其他用具。这些柴草燃料,由烧陶器的师傅选定,李恒用同事们制作的各种玩具和用品向当地人交易换取。师傅、工人的报酬,也是用这些用品支付。他们可以用这些东西,向其他人交换自己所需要的。

 

烧石灰开始,李恒首先点燃一大把干草,通过窑门上面的小口投进窑里,火在里面熊熊燃烧,然后再投进一些干草,再放一些树枝,窑内温度持续升高后,就放一些粗的树枝。

窑内火光熊熊,窑壁水汽升腾。几个时辰后,窑壁上的水汽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燃烧的温度,赶走窑壁的水汽,整体温度不断提高。

李恒不时走到窑边,观察窑内的温度变化,他在窑的旁边,搭了一个高架子,上到高架上观看窑顶火光的颜色。也和烧陶师傅不时讨论烧陶和烧石灰的种种情况。

烧到了第十一整天(当地时间),李恒观察窑内火光色泽和窑顶火光色泽,已和父亲的描述相一致,就叫工人封住了窑门的两个小口,让窑自然冷却。

冷却到和气温差不多时,李恒用一把长长的木勺(万能车床制作),从窑顶拨拉了一块生石灰。

这块生石灰有一个拳头大,他用手掂了掂,觉得比未烧时轻了很多,心中一阵欢喜,证明柴草的高温,已经使碳酸钙变成了氧化钙。

他立即将这块氧化钙放进一个陶盘,加上水淹住。放了几个小时,他试着用小木棒搅拨已经慢慢化开的白色物质——熟石灰。发现大部分已化,但还有一小块未化,这证明没烧透。

于是再开封口,再投燃料。再烧两天补火,再看火色,和烧陶师傅讨论后,认为可以了。

再取了一块用水来化,能全部化开了。再取特别大块的,也能化开,李恒和当地师傅认定,此次烧制石灰成功。

 

布朗为当地人设计了适合他们建造和使用的厕所。

厕所为蹲式,这个容易建造,不用抽水马桶这种高科技大难度的东西。厕所地面用石灰砂浆抹平,蹲坑大小做到合适,踏脚处做成稍高几厘米的两块隆起(就像地球人的蹲厕模样)。

地球人使用的蹲厕有瓷盘,属于高技术烧制,在当地这里不能生产,只能变通一下。设计成一条槽,宽十五厘米左右,槽的上面是蹲位。槽做成比较陡的倾斜状。这条槽连接一个贮粪池,贮粪池设在杂物间外面,有上盖盖严,可以揭开,便于清理。

大小便落下后,顺着斜槽流到贮粪池。这条槽的制作最讲究技术,石灰砂浆要抹的非常顺滑,倾斜度要够大,这样粪便落下后才能顺利流到粪池。如果粗糙或不够角度,则粪便难以移动,影响卫生。厕所旁边配上陶缸,装满水,放个勺子,以冲洗厕道。还有一个盖板,用完后盖好蹲坑。

布朗请了几个当地人,先在力恰族人议事的场所建了一个这样的厕所,后又在莫奕族人聚集议事的地方建了一个,给两大家族的人做样板。布朗还亲自示范,如何使用这种厕所。

对于当地人来说,这个科技有点高难度。这个石灰砂浆的制作,在这里是前所未有,见所未见。还有那个灰刀,没有铁皮,只能用硬木板做,接上把手,勉强凑合用来抹灰。万事开头难吧,当好用、卫生干净、舒适让他们感到非用不可时,相信很多家庭会依样画葫芦去做的。

每个家族聚集议事堂都有十个蹲位的厕所,相信他们聚集议事时,就不会因为内急而到处排放,造成不怎么优美的景象了。

 

他们又在莫奕族人聚居地东面建了一座石灰窑,这里也有石灰石,可供生产石灰。这样,两族人都有烧制石灰的,可以提供更多的建设材料。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星河帆影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