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平面镜成像
考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2.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2)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使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并观察它们的大小是否相等,在白纸上记下这两支蜡烛的位置。
(3)移动点燃的蜡烛的位置,再做2次实验(多做几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发生,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4)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白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次数 |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
1 | |||
2 | |||
3 |
(5)当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时,移去玻璃板后的蜡烛,在同样的位置放上一个光屏,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上有没有像。
3.实验结论:
(1)玻璃板所成的蜡烛的像的大小与蜡烛的大小相等。
(2)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蜡烛的像与蜡烛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上下一致,左右颠倒。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物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无论物体多大,镜子多小都能成完整的像,但是可能一次实验不能看到完整的像)。
(3)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人照镜子时离镜子越远会感觉像越小,这只是人的视觉所至)。
(4)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5.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的作用:成像,改变光路。
题型A: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
1.小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
(2)实验时点燃蜡烛A,此时应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
(3)在探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时,小梦在第一次实验中测出物距为8.5cm,像距为8.5cm。为了得到像距和物距关系的规律,她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
(4)实验中若只将玻璃板水平向左平移,蜡烛所成像的位置______(选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变”)。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所用器材有: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玻璃板、支架、白纸、刻度尺、火柴等。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桌面有4支蜡烛,如图甲所示,小曼应该选择__________(填写字母)两支蜡烛开展实验;
(2)摆放器材时,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与白纸要保持互相______;
(3)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在蜡烛A侧透过玻璃板看到______完全重合时,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4)某次实验,设定在丙图中以A的右端到镜面的距离为物距,然后测量其所对应的像距,如图丙所示,则该像距为______;
(6)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6)与生活中的镜子相比较,请你说出用玻璃板做该实验的好处:______。
3.如图所示,甲图是小明利用相同的两根蜡烛A和B,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玻璃板,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小明同学应在___________(选填“M”或“N”)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小明要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的关系,接下来小明的操是:___________。这种实验探究思想渗透的方法是: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中,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如图乙所示,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并对乙图相应各点进行连接、量取、数据处理比较,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4.如图甲所示,小美在网上看到一个神奇的实验,利用四个梯形的塑料片,围城一圈立在手机上,就可以将手机上的影像成在空中,形成具有“3D”效果的“全息投影”。老师告诉她,这实际上就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小美利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小美选择玻璃板而没选择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___________。
(2)小美将一个七号电池放在玻璃板前面,将另一个七号电池在玻璃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电池的像 ___________,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 ___________。小美改变电池的位置多次实验,分别确定了物与像的三组位置,如图丙所示,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像与物___________。
(3)为了使上述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该 ___________(填字母),再做几次实验。
A.更换一个较厚的玻璃板
B.再找来两个五号电池和两个一号电池
(4)为了看到与网上视频相同的效果,小美将两个七号电池平放在桌面上,如图丁所示,再把两个玻璃板a和b立在桌面是,并调整玻璃板与桌面的夹角,直到无论在左侧还是右侧观察,两个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的夹角应为 ___________度(锐角),眼睛在左侧通过a玻璃板看到电池的垂直立在桌面上方的像是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电池的像。
题型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1.如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小明用跳棋棋子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棋子的像,请你想个办法能看清跳棋棋子的像______________;
(3)在寻找跳棋棋子像的位置时,应该在跳棋棋子 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做了如下操作:他先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的棋子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
(5)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拿走棋子B,将一块白板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从玻璃板__________(选填“前”或“后”)方观察,发现白板上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6)在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B,也不能使B与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同桌发现棋子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助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7)有人建议将AB棋子换成如图乙所示造型的棋子,好处是:__________。
(8)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玻璃板的右侧部分打碎了,左侧玻璃板的位置没有变化,则棋子A 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左侧玻璃板成完整的像。
2.如图所示是利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玻璃板面应始终与水平桌面上的白纸保持 垂直 。本实验可否用普通平面镜代替玻璃板? 不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2)现有厚度分别为5mm、3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 ;
(3)在玻璃板前放置了一支点燃的蜡烛,看到玻璃板后出现了这支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为了验证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应在看到像的位置放置______________,并_________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的存在;
(5)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用另一只蜡烛放在玻璃板后与蜡烛的像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者能完全重合。由此可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的结论,结合所用实验器材,你认为所得结论可信吗?______________(选填“可信”或“不可信”),理由是:______________。
(6)如图乙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
(7)如图乙所示,镜前的蜡烛与镜中像的的距离 越来越小 (选填“越来越小”“越来越大”先变小后变大”“先变大后变小”或“保持不变”)。
考点二:平面镜成虚像
一、实像和虚像
1.实像:
(1)实像的定义: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1)实像的特点: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一般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2.虚像:
(1)虚像的定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2)虚像的特点: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一般情况下成等大正立的像。
题型A: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1.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C.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是相反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2.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实像是人眼能看见的,虚像则不能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C.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
3.下列关于“像”的是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小孔成像”——实像
B.“平面镜成像”——虚像
C.“照相机成像”——实像
D.“放大镜成像”——虚像(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与虚像)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像的实像
B.白光由红黄蓝三种色光组成
C.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人远离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5.下列现象中成虚像的是( )
A.看电影时银幕上的像
B.小孔成像
C.眼睛在视网膜上成的像
D.照镜子时平面镜中的像
二、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虚像:平面镜前的点S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看起来就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在镜后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射出来的。S'就是S在镜中的像,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 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S',所以把S'叫虚像。
2.虚像的特点:
(1)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2)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虚像同样能够被人观察到或用照相机拍摄到。
(3)虚像是正立的。
3.关于平面镜成像的作图:作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二是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图。现以确定发光点S为例。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①从发光点 S任意引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②作出入射光线的法线
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别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①过发光点S向平面镜引垂线,并延长。
②在延长线上取一点,使这点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 到镜面的距离。
③标出像点 S',即为发光点S的像(如图所示)。
题型B: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寻找光源的位置
1.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试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2.请你依据光的反射定律(保留作图痕迹)作出光源S的位置。
3.如图所示,光线a、b是两条由点光源S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确定点光源S的位置。
4.如图所示S′是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通过光路图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5.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求:画出点光源S,补全入射光线。
题型C: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光路图
1.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2.请在图中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3.图中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一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试完成光路。
4.每年6月大观公园荷花初放,如图甲是游客拍下蜻蜓立于荷包尖的照片,请在图乙中画出光从蜻蜓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光路图,其中A'点表示水中“蜻蜓”的位置;
5.(2018·柳州)如图所示,停留在水池上方的一只蜻蜓,用A点表示。请用一个点,在图中标出蜻蜓所成的像A′。(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题型D:根据物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画出平面镜
1.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请在相应位置画出平面镜。
2.如图所示,光线A、B是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3.(2018·鞍山)图中A和B两点,一个是发光点,一个是该发光点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平面镜,然后画出从发光点发出的一条经平面镜反射过C点的光线
3.请你面出平面镜,把太阳光竖直反射到井底。(保留作图痕迹)
4.
5.有东西掉到沙发底下,爷爷弯不下腰,看不到东西在什么地方。小华拿了一块小镜子放在下图中B处,调整好角度,让爷爷在A处看到了沙发下C处的东西。请画出调整好角度的镜子和看到C处东西的光路图。
5.在观看“仙女飞天”魔术表演时,位于P点的观众看到云雾中漫舞的“仙女”,实质是挡板后位于A点的演员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如图所示。请在虚线框内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题型D:在有遮挡的情况下判断反射光线的传播范围
1.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平面镜的反射能够照亮光屏的范围。
2.如图所示是小明家阁楼示意图,其中MN是一面带平面镜的墙壁,S为阁楼上一电灯,请通过作图的方法画出地板PN上能被电灯照亮的区间PQ。
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障碍物ABCD,较大的平面镜MN在某一高度上水平放置。试用作图法求出眼睛位于S点时,从平面镜中所看到的障碍物后方的地面范围。
题型E:平面镜成完整像的条件
1.在竖直的墙壁上挂一平面镜,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刚好能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当他向后退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变小,他仍能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B.像变大,头顶和脚的像看不到了
C.像的大小不变,若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可以用尺寸小些的平面镜
D.像的大小不变,若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需要的平面镜尺寸仍然不变
2.如图所示,一位同学站立在水平地面,其前方竖直放置着一平面镜,同学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m。则( )
A.将平面镜向上移动,该同学的像向上移动
B.要在镜中成完整的像,镜的高度至少为同学身高的一半
C.平面镜绕底部逆时针转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像的高度增加
D.同学水平右行20cm,同时平面镜水平右移10cm,像的位置不变
3.高度为 160cm的人站在离平面镜 150cm处,他要在竖直墙上的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站立时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长度至少应该是( )
A.160cm B.150cm C.80cm D.任意长度
4.人站在直立的平面镜前,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长最少应是人身高的( )
A. B. C. D.一样高
5.如图所示,物体AB高1.6m,平面镜CD高1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1m
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m
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m
题型F:潜望镜
1.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B.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C.光在潜望镜内传播时发生了光的漫反射
D.从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2.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
A.正立的虚像 B.倒立的虚像 C.正立的实像 D.倒立的实像
3.如图乙所示,是小明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
A. B. C. D.
4.某兴趣小组利用两块平面镜做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甲所示,通过该潜望镜观察教室内的挂钟,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挂钟的实际时间是( )
A.8时15分 B.9时15分 C.3时45分 D.2时45分
考点三:凸面镜和凹面镜
一、凸面镜和凹面镜
1.球面镜:如果镜子的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这样的镜子叫球面镜。球面镜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
2.凸面镜、凹面镜和平面镜:
面镜 | 特征 | 作用 | 图示 | 举例 | 共同点 |
凸面镜 | 反射面是凸面 |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 | 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汽车的后视镜(可增大视野) | 所有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凹面镜 | 反射面是凹面 |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 ![]() | 太阳灶、反射式望远镜、医用头灯、探照灯 | |
平面镜 | 反射面是平面 | 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 | 穿衣镜、潜望(只能成等大的像) |
题型A: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1.一束平行光入射到一反射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又射到墙上出现一圆形光斑,当镜子慢慢向远离墙面方向平移过程中,墙面光斑逐渐增大,由此可以判断此镜为( )
A.凸面镜或平面镜 B.平面镜或凹面镜
C.凸面镜或凹面镜 D.一定是凹面镜
2. 凹镜是球面镜的一种,如果在球心放一个点光源,那么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镜反射后将( )
A.经原路射回 B.会聚在焦点 C.成平行光线 D.成发散光线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汽车的观后镜是用凸面镜
C.太阳灶用的是凸面镜
D.牙科医生用来观察患者不易看到的部位的镜子是用凹面镜
4.关于凸面镜和凹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后视镜是凹面镜
B.医生检查病人耳朵时佩戴的额镜是凸面镜
C.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光在凸面镜和凹面镜表面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题型B: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
1.下面是小明和小华在学习了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知识后,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一些看法,结合你所学知识正确的是( )
A.汽车后视镜是一个凹面镜,是为了扩大观察范围
B.太阳灶加热物体时,要把被加热的物体放在凸面镜的焦点处
C.手电筒和探照灯里,要把灯泡放在凹面镜的焦点处,才能获得平行光
D.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只能成像,不能改变光路
2.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下列关于家用小轿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在水箱中加入防冻剂,提高水的凝固点
B.冬天,汽车玻璃窗外的霜是凝固现象
C.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目的是扩大司机的视野
D.汽车倾斜的前挡风玻璃只是因为这样做更美观
3.如图所示,五官科医生头上戴的额镜是
A.凹面镜,会聚光照亮耳道 B.凹面镜,成缩小的实像
C.凸面镜,会聚光照亮耳道 D.凸面镜,成放大的像,便于观察
4.有关面镜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街头拐角处的反光镜是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②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是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照相机拍摄,因为这个像是虚像
④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口镜是平面镜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只有①②③正确
C.只有③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④正确
5.下列光现象及应用与平面镜成像原理不同的是( )
A.凸面镜扩大视野 B.水中的“倒影”
C.自行车的尾灯 D.墙上的影子
课后作业
一、填空题
1.小明在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手指放在了蜡烛的像的位置,小明的手指 (选填“会”或“不会”)被烧疼。
2.公园里有一座桥,桥下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若湖水1h上涨了0.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2.7m,“倒影”是 (选填“虚”或“实”)像,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水面上方有一只飞鸟,飞鸟距离湖面高度为4m,当它以1m/s的速度匀速靠近湖面,运动2s后,它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者“不变”),它的像距离湖面 m。
4.一个身高1.7米的同学站在离竖直放置的镜子前2米,则镜子中的像高 米,人离像的距离是 米。他向镜子前进0.5米,像离镜子 米,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重庆夜景美不胜收,当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上的灯点亮时,长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山城美景。若长江大桥下长江水深10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0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若长江水上涨1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 m。
6.如图所示,A'B'是竖立的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出平面镜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是 度。
7.如图所示,老和尚不起身便能看到墙外的小和尚。在这里,老和尚利用了 物理知识。军事上 装置与它的道理相类似。
二、选择题
1.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某个位置,当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3m,她与镜中的像相距1.8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的像靠近平面镜前进了0.3m
B.后退前小芳站立的位置距离平面镜0.6m
C.小芳后退以后,镜中的像变小了
D.在穿衣镜后面放置一块纸板,小芳看不到自己的像
2.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0∶21 B.10∶12 C.10∶51 D.21∶01
3.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像是图中的( )
A. B. C. D.
4.如图所示正确的平面镜成像图是( )
A. B. C. D.
5.如图乙所示,是小明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
A. B. C. D.
6.如图所示,小区箱式电梯门的内侧不锈钢面可以成像。当乘梯人乘坐电梯到达相应楼层后,电梯门向左右两侧平推打开,若人保持不动,其在两侧电梯门中所成的像( )
A.随着门的打开而分开,但像依然是完整的
B.像的位置不随门的打开而改变,两像完全重合
C.两个门中的像不再完整,合起来是完整的像
D.随着门的打开,两个像都会变小
7.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往往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m。如图是小明同学在一次测量视力时的情景,关于这次视力测量的说法中( )
①视力表中开口向上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向上
②视力表中开口向左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向右
③小明同学按要求进行视力测量,则L的大小应该是0.6m
④小明同学按要求进行视力测量,则L的大小应该是0.3m
A.只有①②④正确 B.只有①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③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③正确
三、作图题
1.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如图所示,A′O′是AO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3.如图是人照镜子的情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位置(需保留作图痕迹)。
4.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在B处人眼看到烛焰的像的情境如图,A是烛焰上的一点,A'是A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及A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5.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6.检查视力的时候,如图,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请画出人眼看到视力表上第一行字母E的光路图(图中“•”代表字母E),保留作图痕迹。
7.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可以用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我们利用两块平面镜就可以制作一个潜望镜(图)。自己做一个潜望镜并把它放在窗户下,看看能否观察到窗外的物体。
如果一束光水平射入潜望镜镜口,它将经过怎样的路径射出?画出光路图来。
四、计算
1.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多少米?若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多少米?镜中像的大小会改变吗?
五、实验题
1.图甲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的情景。
(1)图甲中器材M的名称为 ,使用它的目的是便于 ;
(2)在M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M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 (选填“A”或“B”)蜡烛这一侧通过镜面观察;
(3)为得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可以用 分别测量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然后归纳得出结论。小明和小华同学将实验进行记录,如图乙所示。记录单上OO′记录的是镜面的位置,则两位同学实验过程合理完整的是 同学(选填“小明”、“小华”或“小明和小华”),理由是: 。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准备的器材有1块平面镜、2支完全相同的蜡烛、1个光屏、1把刻度尺、1个打火机、白纸及美工刀。
(1)用美工刀将平面镜的一部分镜后反射物刮掉,如图1所示,有镜后反射物的部分为E,刮去镜后反射物部分为F。为了便于同组并排坐在镜面前两侧的同学观察操作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应将处理好的平面镜按照图2中 所示方式安放在支架上,使镜面与水平桌面垂直;
(2)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并正确安置好镜面,将蜡烛A点燃放在镜前适当位置,在镜面后移动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适当的位置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见到蜡烛A完整的像,不能见到完整的蜡烛B
B.不能见到蜡烛A完整的像,能见到完整的蜡烛B
C.蜡烛A完整的像与完整的蜡烛B均不可见
D.既能见到蜡烛A完整的像,也能见到完整的蜡烛B
(3)如图3所示,是实验过程中的俯视图,其中点A表示蜡烛A位置,MM′和NN′分别表示镜子的前后两面,物距应该为蜡烛A到 (MM′/NN′)之间的距离,移动镜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测出蜡烛B与该面之间的距离即为像距;
(4)将本实验与课本中的实验进行了对比,发现这样处理后镜面与平面镜相比的优点是 ;
(5)在本实验后小安同学利用两块平面镜及其他器材进行了简易潜望镜制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现用它的上观察口正对“F”光源,如图4所示,则他从下观察口所观察到的像是如图5中的 ,但小华用自己制作的潜望镜从低处没有看到高处的物体原因可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