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华佗出师
书名:传承千年的历史故事 作者:梧桐 本章字数:3088字 发布时间:2024-11-14

第28章华佗出师

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的梧桐姐姐,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华佗出师》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东汉时期,天下虽然有不少能妙手回春的医者,但华佗的名字,在后来可算是传遍了大江南北。

而这故事,就得从他跟着师傅蔡医生学习医术多年之后说起。 在跟着师傅学习的这些年里,华佗可真是吃了数不清的苦头,但也因此学到了一身了不起的本事哦。

每天天还没亮,当大多数人都还在温暖的被窝里呼呼大睡的时候,华佗就已经跟着师傅踏上了去山里采药的路途。

那山路可真是又崎岖又难走,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还有些地方因为露水或者雨水的缘故,滑溜溜的,稍不留意,就可能摔个大跟头。

有一回,华佗跟着师傅去一座特别高的山上采药。那山高耸入云,站在山脚下往上看,都觉得有点头晕目眩。

他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往上爬,华佗小心翼翼地走着,眼睛紧紧盯着脚下的路。可走着走着,突然,他脚下一滑,哎,差点就直接滚下山去!

还好师傅眼疾手快,一把就拉住了他的胳膊,用力把他拽了回来。师傅当时额头上都冒出了细细的汗珠,他紧紧地抓着华佗的手臂,着急地说:“小华佗,这山路危险得很呐,你可得小心着点儿,要是出了啥意外,可怎么得了。”

华佗,被这突如其来的一滑吓得小脸煞白,不过听到师傅的话,他还是赶忙拍拍胸口,惊魂未定地说:“师傅,我知道,我会小心的,我可不能还没学好医术就出啥意外,不然怎么能像您一样去救治更多的病人。”

等好不容易爬到了山上,华佗又要跟着师傅在茂密的山林里寻找各种珍贵的草药。师傅会指着那些形态各异的草药,耐心地给华佗讲解:“你看这株草药,它叫细辛,叶子细细长长的,味道辛辣刺鼻,可它却是治疗风寒头疼的良药。还有这株,是金银花,它开花的时候可漂亮,黄白相间的花朵,它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疏散风热哦。”

华佗听得特别认真,眼睛睁得大大的,生怕错过师傅说的每一个字。他一边听,一边仔细地观察着那些草药的模样、生长的环境,还时不时地用手轻轻触摸一下,感受它们的质地,把这些都牢牢地记在心里。

从山上采完药回到医馆后,华佗也没闲着。他坐在医馆的角落里,认真地看着师傅给病人看病。

师傅给病人把脉的时候,华佗就目不转睛地盯着师傅的手指,看他是怎么通过脉象的跳动来判断病情的。师傅观察病人面色的时候,华佗也在心里琢磨着,为啥病人面色发黄可能是脾胃不好,面色发白又可能是气血不足...... 

而且,华佗还会仔细琢磨师傅开的药方。每次师傅开完药方,华佗就会凑上前去,看着药方上的那些药名,心里想着:为啥要用这些药,每种药的用量又是怎么定的?要是换一种药行不行?他就会拿着小本子,把师傅开的药方一字不漏地抄下来,旁边还会备注上师傅讲解的关于这个药方的一些要点,然后回去再仔细地琢磨研究。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一转眼,华佗已经在师傅这儿学了好多年医术,他的医术也越来越高明。

这一天,师傅把华佗叫到跟前,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笑着说:“华佗,你跟着我学了这么久,如今医术也很不错,为师觉得,是时候该让你出师。”

华佗一听,心里顿时又高兴又有点舍不得。他赶忙走到师傅面前,微微欠身,有点急切地说:“师傅,我虽然学了这么久,可还是觉得自己有好多不足的地方,我还想跟着您多学些时日。您看,每次您给病人看病,我都能学到好多新东西,我还没学够。”

师傅慈爱地看着华佗,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孩子,你已经学得很好,医术这东西,还得在日后不断实践中继续提高。你现在出去,定能救治不少病人,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你就放心地去吧,要是遇到啥难题,还可以回来找为师嘛。”

华佗听了师傅的话,知道师傅说得有道理,这才点了点头说:“师傅,那我听您的,只是我真的很舍不得您。您对我这么好,教会了我这么多东西,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才好。”

师傅笑着说:“傻孩子,师徒一场,说这些干啥。不过在你出师之前,为师还得再考考你。”

华佗一听,立马来了精神,挺直了腰板,一脸自信地说:“师傅您考吧,我一定好好回答。”

师傅想了想,说:“有个病人,肚子痛得厉害,面色苍白,还不停地呕吐,你说说看,这可能是啥病症,又该怎么医治?”

华佗皱着眉头,认真思考了一会儿,然后用手托着下巴,缓缓地说:“师傅,依我看,这病人有可能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导致肠胃不适,比如吃了变质的食物,或者喝了脏水之类的。也有可能是肚子里有了寄生虫,像蛔虫,绦虫这些,在肚子里捣乱,所以才会肚子痛得这么厉害。要是肠胃不适,就可以用些调理肠胃的药,比如藿香、厚朴之类的,它们能和胃止呕,调理脾胃的功能。要是有寄生虫,那就得用上使君子、槟榔这些驱虫的药,把肚子里的虫子给赶出去,再配合着一些调理身体的基础方子,让病人好好休息,吃些清淡的食物,这样慢慢就能恢复。”

师傅听了华佗的回答,满意地点点头说:“嗯,不错,分析得很有道理。那我再问你,要是有个病人摔了一跤后,手臂肿得老高,动弹不得,又该咋办?”

华佗又思索了片刻,说道:“师傅,这种情况首先要看看手臂有没有骨折。可以通过轻轻触摸手臂,看看有没有骨头错位的感觉,再观察病人的表情,如果稍微一碰就疼得厉害,那骨折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要是没骨折,那就是软组织挫伤,可以用些活血化瘀的草药,像三七、红花等捣碎了敷在伤处,这样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再用布条轻轻包扎起来,让病人尽量少活动手臂,好生休息就行;要是骨折了,那可得先把骨头复位,这可是个技术活,要小心翼翼地把错位的骨头对正,然后用夹板固定好,后续再用些促进骨头愈合的药,比如续断、骨碎补这些,让骨头能更快地长好。”

师傅听完,哈哈大笑起来,说:“好,你果然没让为师失望,这医术学得是相当扎实。看来你真的可以出师。”

华佗听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再次给师傅磕头行礼,感激地说:“师傅,多谢您这些年的悉心教导,我一定会好好运用所学医术,救治更多的病人的。”

就这样,华佗出师了。他背着行囊,里面装着他这些年收集的一些珍贵草药样本和自己记录医术知识的本子,离开了师傅的医馆,开始了自己独立行医的生涯。

华佗走到哪儿,就把医术带到哪儿。有一次,他来到一个小村庄,村里有个小孩发了高烧,烧得小脸通红,神志都不太清楚了。

小孩的父母急得团团转,不知道该咋办才好。有的村民说:“赶紧去请村里的巫医吧,说不定能把孩子的病治好。”

可也有村民说:“听说华佗大夫医术高明,要是能请到他就好了。”

华佗得知后,赶忙跑去看那小孩。他先是仔细地给小孩把脉,手指轻轻搭在小孩的手腕上,感受着脉象的跳动,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接着,他又查看了小孩的舌苔、眼睛等,还轻轻摸了摸小孩的额头,感受着温度。然后不慌不忙地说:“别担心,这孩子是受了风寒,体内热气积聚,才烧成这样的。”

说着,他就从行囊里拿出几味草药,一边拿一边对小孩的父母说:“这几味草药,你们赶紧去煎药给小孩喝,要小火慢煎,煎好后让孩子趁热喝下去,喝完让孩子好好休息,应该很快就能退烧了。”

小孩喝了华佗开的药后,没过多久,体温就慢慢降下来了,精神也开始恢复了。小孩的父母感激涕零,拉着华佗的手说:“华佗大夫,您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要不是您,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华佗笑着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学医术就是为了给大家治病嘛。” 就这样,华佗凭借着自己高超的医术,救治了许许多多的病人,他的名字也在各地传开了。

小朋友们,华佗出师的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任何东西都要像华佗一样,认真刻苦,跟着老师好好学,而且要不断思考、实践。等自己学有所成的时候,也不要骄傲。所以,小朋友们在学习的时候,也要努力认真哦,将来长大了,就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去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小朋友们,我们下期再见!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