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
书名:初中物理教材 作者:一曲雨霖铃 本章字数:8936字 发布时间:2024-11-13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考点一:光源

 

一、光源

1.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二、分类:

1分类一:

(1)自(天)然光源:太阳及其他恒星、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发光水母等。

(2)人造光源:点燃的火把、油灯、蜡烛、白炽灯、日光灯、LED灯等。

2.分类二:

(1)点光源:萤火虫、蜡烛、白炽灯等。

(2)平行光源:太阳及其他恒星、手电筒灯等。

 

题型A:光源的概念级分类

1.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A )

A.烛焰      

B.月亮     

C.钻石     

D.镜子

2.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 )

A.反光的镜子            

B.燃烧的火把        

C.萤火虫                

D.太阳

3.五彩缤纷的世界由各种光源点缀而成,下列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D )

A.明月                  

B.点燃的蜡烛    

C.发光的电灯            

D.太阳

4.五彩缤纷的世界由各种光源点缀而成,下列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C )

A.皎洁的明月            

B.萤火虫

C.发光的电灯            

D.太阳

5.下列四个词语所描述的现象中,表示光源的是( C )

A.金光闪闪              

B.红光满面

C.火光冲天              

D.波光粼粼

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中蕴含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月亮和渔火都是光源 

B.乌鸦的啼叫声频率低于20Hz

C.月落是以江边的枫树参照物  

D.“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7.下列做法和行为中,文明的是( C )

A.在自习课上与同学大声讨论问题           

B.用激光笔照射同学的眼睛

C.开车在斑马线主动礼让行人               

D.夏天把空调温度调到很低

 



考点二: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1.同种均匀物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是同种或不均匀,光的

传播方向将会发生改变。

2.例如: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了它,是因为大气层不均匀,靠近地面附近的大气稠密,越到高空越稀薄,不均匀的大气层使光的传播路径变弯了。

 

题型A: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D )

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玻璃中一定不沿直线传播          

D.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有关光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光年是长度单位

B.光一定沿直线传播

C.光和声音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光在玻璃和空气中不能沿直线传播

3.下列关于声与光的比较,以下说法 正确的是( C )

A.声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和光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和光都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D.声和光从空气传入水中,都不能沿直线传播

 

二、光线

1.定义: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2.在理解光线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画光路图时,光线一定要用实线且画箭头。

(2))光线是人们为了表征光的传播而引进的一个抽象工具,它是一个理想模型,不是真实存在的。事实上,即使再细的光束,也不能说它就是光线。

3.光线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光线,线段末端的箭头表示光线的方向。

如图所示:

图片1.png

4.画光线的示意图的步骤:

(1)确定、弄清楚画光源;

(2)明确光线的方向(注意是否存在角度)并画出表光线的线段;

(3)在线段末端标箭头。

 

题型B:光线

1.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人们用一条带箭头的实线来表示光线

C.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

2.对于光线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

A.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B.从纸上画的图线可知我们是可以看到甚至摸到光线的

C.画的图线越长表示光线越长

D.光线就是指很长很细的激光线

3.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

B.光源能发光,但不射出光线

C.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D.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4.物理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学科,掌握实验方法尤其重要。下列实验与方法对应不正确的是( A )

A.用乒乓球弹起显示音叉的振动——等效替代法

B.探究真空不能传声——理想实验法

C.探究琴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对音调的影响——控制变量法

D.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理想模型法

5. 2023年10月09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闭幕式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正是荷桂交替的时节,《荷桂共生辉》这个节目也以此为名。节目中,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1000多种荷花形态最后形成了一朵“未来感”十足的“记忆之花”,不仅生动呈现了东方气韵与中华之美,也深刻寓意着多样文明的和合之美,让世界感受和体验到亚洲文明百花园中的万紫千红。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D )

 图片1.png

A.现场看到的光束就是光线

B.光一定沿直线传播

C.现场的电子屏幕不是光源

D.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1.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举例:①小孔成像;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④激光准直;⑤射击瞄准;⑥队列看齐;⑦木工检查木块是否平直等。

2.日食: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日食(如图所示)。

图片2.png

3.月食: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形成月食(如图所示)。

图片3.png

4.小孔成像: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反映了光线直线传播的性质(如图所示)。


5.影子与小孔成像


异同点

   

影子

   

小孔成像

   



不同点

   

光不能到达的地方形成了影子

   

“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相对于物体成倒立的像

   



“影”和物体形状相似,不一定和物体大小一样

   

“像”的形状和物体是相似的,像的大小跟像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相同点

   

都是光沿直线传播

    

题型A: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1.下列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①日食现象②灯光下人的影子③利用遥控器中的红外线遥控电视 ④匡衡凿壁偷光⑤小孔成像( D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当一个人逐渐走近一盏路灯并离开时,他在路灯下的影子的长度变是( B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3.夏天,浓密的树叶下形成了“树荫”,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了一个个“光斑“,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D )

A.“树荫”是树叶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树荫”的形状不规则,它们是太阳的像

C.“光斑”的形状不规则,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光斑”的形状规则,它们是太阳的像

4.如图所示为2021年5月26日的月相,据此推断当天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可能为( C )

    

A.    B.     C.     D.

 

5.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影子正好落到地球上时,如图,在a、b、c、d位置此刻都看不到日食现象的是( D )

  

A.a、b两位置       

B.b、c两位置       

C.a、c两位置       

D.a、d两位置

6.在暗箱前面穿一个三角形的小孔,当太阳光射入小孔后,在光屏上成像。关于像的形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圆形       B.三角形       C.长方形       D.其他形状

7.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小明在学习光现象时,便于更好理解,于是他动手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圆形小孔,然后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像。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B )

A.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B.小孔成像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C.像的形状是圆形

D.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8.有下列实例:①排队时,前面的同学挡住了后面的同学;②射击瞄准要“三点一线”;③小孔成像;④用激光引导掘进机开凿大山隧道。其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D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基础检测

一、填空题

1.钢琴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钢琴声是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的。在光和光线中,  光  (光/光线/两个都两个都不)是客观存在的。

2.同学们排成一路纵队,如果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队就排直了,这利用了光                沿直线  传播的规律。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影子  。

4.2004 年 6 月 6 日出现的金星凌日天象,柴伪娘可通过滤光镜观察到太阳上有一小黑点,小黑点即为金星。该天象是由光的   沿直线传播   而形成的,太阳,地球和金星三个天体可能分别处在图中 a、b、c 三个位置的某个位置上,其中金星应处在  b  位置。


二、选择题

1.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C )

A.小孔成像                       B.影子  

C.太阳落到地平线下还能看见       D.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2.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 )

A.阳光下,树在地面上形成影子         B.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

C.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D.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

3.有个路人柴大爷,走到路灯下面,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长度变化是( B )

A.先长后短      B.先短后长    C逐渐变长     D.闹鬼了,不变

4.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

D.“蟋蟀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5.井底之蛙这一成语大家都很熟悉。下列光路图(图中的井中无水)能解释“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的是( D )

A.  B.  C.  D.

6.(多选)如图所示是体现我国古代人们智慧的一些成果。关于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BC )


A.图甲:日晷仪能较准确地显示时间,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B.图乙:在三音石上拍手,可听到多次回音,利用了声音的反射

C.图丙:演奏时,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是为了改变音调的高低

D.图丁:小孔成像仪可以在屏幕上呈现出人的倒立、等大的虚像

7.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到“若莺飞空中,其影随莺而移”,而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莺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纸屏上,莺西则影东”,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图甲和图乙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C.图甲所成的“影”一定比图乙所成的“影”大

D.小孔成像时,物左右移动时,其像的移动方向与其相反

 

三、画图题

1.如图,一盏路灯下站着两人,地上留下了他俩的影子,通过光路作图的方法画出路灯灯泡S的位置。


2.如图所示,AB是箭头状光源,不透明的墙壁C处有一小孔。请画出光源上A点通过小孔在光屏MN上成像A'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

1.亲爱的同学们,请你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cm   .物体的长度是   31.0cm   ;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    热胀冷缩   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3  ℃;

(3)如图3所示,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个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之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水的温度   能  达到沸点,   不能  (均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4)如图4所示,将一束激光从左向右射入到某种介质中,可以发现光在这种介质中传播的路径是弯曲的,这是因为这种介质是   不均匀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2.在研究光的传播路径时,小明做了下面几个小实验:


(1)小明在玻璃缸中加入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不搅拌,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径如图甲所示,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2)我国古代学者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曾做过许多研究,例如战国时期的《墨经》就有小孔成像的解释,如图乙所示:

①小孔成的像是   正立 (填“正立”或“倒立”)的   实   (选填“实”或“虚”)像;

②若将小孔由圆形改为三角形,则所成的像的形状    不变  (选填“改变”或“不变”),

③若只将蜡烛远离小孔,则所成像将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次实践活动中,小明在纸板上剪出三角形和方形的孔,如图丙所示,把纸板放在阳光下,在地面上形成两个光斑,光斑的形状仍然是三角形和方形,关于该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

A.小明做的孔太大,阳光经过孔的时候,不沿直线传播,所以没有成像

B.地面上的光斑就是太阳的像,像的形状是由小孔的形状决定的

C.将纸板靠近地面,达到一定的距离后,地面上的光斑可能会变成圆形

D.将纸板远离地面,达到一定的距离后,地面上的光斑可能会变成圆形

 



考点三:光的传播速度

 

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用字母 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为,在计算中,我们常取真空中的光速为。

 

二、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1.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可视为,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2.光速度比声速度快的现象:由于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大得多,打雷下雨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基础检测

一、填空题

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他前面所有的同学,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来解释,光在  真空  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速度是  3×105   km/s。

2.在15℃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光在  真空 中传播最快,约为  3×108  m/s。

3.伽利略为了测定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设计了一实验,选择两个距离1.5km的山头,在一个山头上设置了一个光源,测定出从这个光源发出的光传播到另一个山头并返回的  时间  ,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光速,这个设计虽然合理,但实验却没有成功,其失败的原因的是   人的反应时间对于光的传播时间(光的速度太快)  。

 

二、选择题

1.下列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D )

A.激光准直挖掘隧道                 

B.夏日浓密的树荫下可见圆形的光斑

C.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D.日食、月食

2.2023年7月28日晚上,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成都开幕!开幕式上金色烟火绽放,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几声巨响,带有“12”至“1”数字的倒计时烟花字母依次腾空升起。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B )

A.灿烂的烟花不是光源

B.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可以沿曲线传播

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D.先看到烟花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

3.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D )

A.使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B.月亮属于光源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

D.西瓜切成小块,水分蒸发会加快

4.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C.光的传播速度和声的传播速度一样快

D.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5.题图为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情景,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C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

B.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C.若运动员所用的时间为12s,则其全程平均速度为8.3m/s

D.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比看到“白烟”开始计时更准确

6.关于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B.“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

D.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

 

三、计算题

1.《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人公齐天大圣孙悟空一个跟斗可以翻十万八千里(相当于5.4×104km),1s可以翻一个跟斗,可他却想与光比比谁快,请你做裁判。(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

(1)谁更快,请通过计算说明原因。

(2)太阳与地球相距1.5×1011m,假如某一天太阳消失了,我们多长时间后才能发现?

解:依题意

(1)孙悟空速度为:,所以孙悟空的速度与光相比,光更快;

(2)根据可得,太阳光传到地球的时间为:

 

 

2.在远处观看烟花时,小明看到烟花爆开后1.5s才听到爆炸声,求出烟花距离小明多远?(声速为340m/s)

解:依题意

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很大,约为,在较近距离时,光的传播时间忽路不计,根据得,小明与烟花弹爆炸点之间的距离为:

 

 




课后作业

 

一、填空题

1.光源分为  自然(或点) 光源和 人造(或平行) 光源,发光的水母是  自然(或点) 光源。

2.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中,太阳、点燃的蜡烛等这些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作   光源  ,为了方便研究,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作  光线  。

3.光源:自身能够   发光    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  自然 (天然)光源、  人造  光源。

4.光年是     长度    的单位,月亮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

1.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阴浓”的形成说明了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自然光源。

4.如图的美景插图描绘的是唐代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如图的月亮和渔火中属于光源的是   渔火   ;诗人根据   音色   辨别乌啼和钟声;自然界中霜的形成  放出 热量。


5.(2012•肇庆)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了“日全食”.如图表示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位置的示意图,图中的A处是   月  球,B处是 地球  球,日全食现象可用光的  直线传播 来解释。


6.(2005•无锡)2005年5月22日,我国登山测量队员携带先进仪器成功登项珠峰.所带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可通过电磁波在地面和卫星之间传递信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和真空中光速相同,即为  3×108  m/s;所带的雷达探测仪能利用  超声波 来探测山项冰雪的厚度(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7.(2005•苏州)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  m/s;已知从地球发出的一微波信号经1.28s到达月球,则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约等于  3.84×108  m.

8.比较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请你将声音和光进行比较,写出它们的一种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相同点:都能在空气中传播;
不同点:光可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相同点:   都可以在空气和液体这传播  ;
不同点:   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 。

 

二、选择题

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B  )

A.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B.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画面    C.月亮     D.猫的眼睛

2.下列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D  )

A.电池和萤火虫     B.电池和烛焰      C.月亮和萤火虫       D.萤火虫和烛焰

3.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C  )

A.汽车上的反光镜    B.月亮     C.蜡烛的火焰    D. 钻石

4.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百米赛道的终点计时员以听到发令枪声开始计时会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C.光年是天文学上使用的时间单位;

D.“蟋蟀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5.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 )

A.正在发光的日光灯             B.夜空中明亮的月亮

C.放电影时看到的银幕           D.闪闪发光的钻石

6.关于太阳、月亮、点燃的蜡烛,点燃的火把,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只有太阳是光源;

B.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源;

C.只有月亮不是光源;

D.上述四种发亮的都是光源。

7.下列关于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 B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冰凌穿寒石,雪舞漫天涯”中,“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中,“月”是光源;

D.“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中,“桥”相对于桥下“流水”保持静止。

8.同学们在学习光和声现象过程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D )

A.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速度相同

B.光是由无数条光线组成的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具有能量

9.(2010•湘潭)2009年7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产生日食的原因和下面示意图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区域分别是( C )

A.光的反射;a区B.光的折射;b区C.光的直线传播;a区D.光的直线传播;b区


10.(2010•南宁)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光在所有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是3×108m/s;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只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

11.(多选)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词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BC )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亮是自然光源;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

C.“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白日黄流涨渭城,三更风紫尽成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三、简答题

1.电闪雷鸣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同地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答: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得多,故在电闪雷鸣时,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

 

 

 

 

四、作图题

1.(2012•东营)2012年5月21日清晨,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出现了“日环食”奇景.下图是发生日环食时太阳与月球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人在其中能观察到日环食的阴影区,并在该影区内写入字母“HS”.



五、计算题

1.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1)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

(2)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3)月光到达地球需要1min,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解:依题意

(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为:

则根据可得,海洋中该处深度为:

(2)月亮周围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3)根据可得,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

2.激光测距技术广泛应用在人造地球卫星测控,大地测量等方面;激光测距仪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束,接受返回来的激光束,测出激光往返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算出所测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现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月球、地球之间距离;已知一束激光从发出并射向月球,大约经过2.56s反射回来;(已知光速为)

(1)可以用声波代替激光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吗?为什么?

(2)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解:依题意

(1)月球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可以用声波代替激光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2)已知光速为,由题意可知激光从地球到月球所用时间,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

3.(2012•赤峰)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绳拉的小铁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直径为1m的虚线圆形轨迹运动.
(1)标出小球从A点运动一圈时,其影子在地面MN上的位置范围.
(2)若小球运动一圈时间为0.5s,则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2)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初中物理教材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