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问题也来了。来回时间缩短为半年后,星岛之间的人员物资流动不断呈增加趋势。需时再缩为五个月,四个月,最终定格在两个月。这个两个月的来回时间,从此之后再没有缩短的迹象。这是怎么回事,以前的观念跟不上了吗?出现了什么问题了吗?
不断想缩短是一种贪心吗,是一种不好的心愿吗?
思想家辛克兹提出了新的家园构想,促使冈格星人的星际眼光极度拓展,认知能力大幅提高,科技工艺制造水平再上新台阶。在这个时刻,这个可敬的科技顶流在干什么呢!
此时的他,已经搬离原来所在的街区,在一条河的边坡上建了一处住所。
须发皆白的他,和他的夫人一起,经常在这河的边上来回步行。步行的距离从原来的5公里左右,不断地缩短,最终在一公里的河段中不停流连。
许多对星岛来回时间不能再缩短,而心存疑惑的人来找他,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答案或启示。
他在河边默默地行走,风飘白发,光映衣衫,对前来探望的人说:“我在听从心的召唤。”
一段时间后,他对来人说:“我在静待河流的回应。”
终于有一天,他在最经常逗留的一个地方,找到了一条小石棒,长约30厘米,直径约6厘米。去除包裹在外层的较松脆的紫色物质后,呈现出的是深紫色的棒状物质。
同时,他也在河边靠近住处的地方,选中了一块光滑的石板。石板细腻光滑,它被选作研磨石。
日复一日,他在河边磨他的紫色棒。河水清冽,磨石细腻,皆堪为用。
每天,他都在这河边石旁,研磨他的紫色棒。磨出细末,招水冲净,用手拭抹,确定凹凸,再行搓磨。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
他会将研磨了一段时间的石棒洗净端详,观看各个部位的质地和形状。有时举起石棒,对着太阳,从透过的光线中观察石棒内外的颜色质地。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
磨,拭,看,察,他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些过程,有如一台机器,重复再重复,往返再往返。
有朋友对他说,他有机器,可以帮他将石棒研磨到最高的光洁度,只要一天的时间。他拒绝,说,谢谢,那是机器的品质。
有的朋友对他说,他有机器,可以让他的石棒,做到同心度最精准的圆棒,只要一天时间,他拒绝说,谢谢,这样做,只能得到机器的品质。
除了休息,进餐,他完全沉浸在河流边,在研磨中。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一个通达的科技顶流,在他老了的时候,他的整个人生态度在作大跨度的转变吗?是什么,突然间使他散发的想象,变成了一个极度收敛的点,只专注于一个简单的重复。
他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思想家,一个受人爱戴的长者,没有人觉得需要阻止他,没有人忍心去打扰他。他为冈格星人作出巨大的贡献,晚年,就让他独享内心的宁静安怡吧,就像他思想光芒四射的时候,由他迸发,现在也由他吧。
就是这样的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他用最原生态的石板,最原生态的河水,最基本的人体力量,研磨他的深紫色石棒——来自心的召唤,得到河流回应的石棒。
就是这样的研磨,他手中的石棒在不断变化。凹凸不平渐渐被磨去,质地渐渐地清晰显现,最终,一根光洁闪亮深紫色的晶莹透明石棒诞生了。
这根紫色棒,长约30厘米,直径4厘米。在阳光下它晶亮耀眼,透过石棒的阳光,变成了梯度的紫色,由浅而深,在许多光影处,还揉进了黄橙绿蓝的混合色。
走近这紫石棒,似乎可以感觉到隐隐的气场,这气场让人有时振奋,有时安详,有时深思。一种不可言喻的力量,通过石棒传达到接近者的内心,各有各感触。
握着这根紫色棒,会有一股清凉传导全身。有时会轻松自然,纵有千千负重,也会一时释然,无所纠结。有时会生出奋发,受到一股力量的激励,种种困惑障碍,竟然消弥。
用手指轻敲石棒,悦耳的声音响起,那声音的频率,总是让你心生欣喜。随着时间的推移,频率会不断变化,有如一曲天然乐章,久久萦绕,不绝于耳,流韵悠扬。
他把这紫色棒安放在他的河边房子的小院里,小院当中有块石头,高出地面1米,顶部平整。这块石头亘古以来就在这个地方。是辛克兹有意为之,让它成为房子前院中心的展示平台。
石头的最上部分,被辛克兹稍稍作了改造,形成一个长宽各1米高30厘米的光洁凸出石台,紫色石棒平放在这个石台的中央。有两个带凹槽的小搁架将紫色棒妥当放置,保证紫色棒不会因为震动或其它外力离开石台而掉落。紫棒的轴线,和小院的大门平面平行。一进门,就可以看到横放着的紫色棒。
陈放着的小棒,风吹日晒,霜覆雪盖,任由其和冈格星的自然物象时刻相联相关。经年累月,紫色棒晶莹光洁闪亮不变,斗转星移,紫色棒的内在精微底蕴更显。
早晨,阳光照到紫色棒上,闪亮的折射印在西墙,傍晚,闪亮的折射印在东墙。日中时分,日光在紫棒上的折射散射缤纷多彩。有了紫色棒,小院平添无限风情。
谁都可以前来参观玩乐,沉浸在这美妙的光彩里。也可以把玩这紫棒,让你去体验它的种种陶醉和欣悦。
如果不小心掉落了,没关系,不会损坏的,你放心,如果不小心磕碰了,没关系,不会磨损的,请安心。
如果你认为这棒可能有某种神秘力量,那你试试吧。把它紧紧握着放在怀里,看看会否有让你惊喜的收获。如果你认为这棒可能帮你摆脱某些困惑,那就用用吧。拿起它贴近你的额头,看看释然的感觉来了没有。
有千千万万的人,有千千万万的想法,有千千万万的观点,有千千万万的设想,有千千万万的好奇,都可以在这紫棒上做你的文章。有了新认知不用谢,有了好心情不用赞,没有达成心愿,可以下次再来。似有似无,可以不断重复,可能是你自己福至心灵,可能是你被紫棒启迪,成功和美妙只要能收获就行,何必去分清彼此这那呢。即便没有成功和美妙收获,也不枉到此一游是吧。
其间,有一位叫特纳丁的天体物理学学者,经常来到辛克兹的这个家,陪着老人闲坐聊天,只要老者愿意,他就跟着天南地北,老者沉默,他就默守在旁。紫色棒,自然是他经常流连的宝物。
久而久之,他觉到了似乎有什么在慢慢给自己作加持,这种加持似有似无,似是而非。细究不可显,浑然而有之。
他在这个似有似无的加持中作出决定:放下一切,不在纠结,静心息虑地过日常生活,任凭这个加持指引和继续。
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辛克兹老人没见到特纳丁到他的河边住宅来了。这似乎有什么情况,他心中一动,嘴角掠过一丝笑意。有如看到总在爬行的小孩,突然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试着笨拙地向前挪了一步。
又过了一段时间,特纳丁又来了,又来到了辛克兹河边的家。
似乎是心有灵犀,肯定是心照不宣,特纳丁来到门前,辛克兹站在小院前。
老人把久违的忘年之友请了进来。
“辛老,很久没见,总有殷殷思念催促我。”
“特纳丁,山笼春意新,水流秋色长,都是那情愁的化身和宣示。”
一老一少,笑意盈盈。
“特纳丁,你肯定带来了什么,要让寂寞的我惊喜一番。”
“我深受你的启发,有了小小意思,想让老前辈见笑一下。”
“不必过谦,请讲。想到什么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
“我们冈格星到金银岛,来回时间不再减少,不是我们的时空数理模型公式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精神境界没有再上一个台阶。”
“此处应该有最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如果我们局限于开拓一个新的生存发展空间,这个的来回时间完全足够,无需再行缩短。也就是说,这样的来回所需时间,符合开拓新的生存发展空间的要求。又可以说,我们的现行精神理念,与所体认的时空现象相匹配。”
“特纳丁,请继续。”
“海纳百川,必须有深广的容量;洞悉时空,必须有相应的智慧。要把星际空间变成可以来去自由的坦途,我们冈格星人的胸怀和智慧,需要扩展和提升。”
“好!”辛克兹认真地点了点头:“我想,你肯定有更进一步的想法,是吗。”
“辛老,你提出的科技人文梦想,开拓新的生存发展空间,使我们冈格星人有了金银岛这样的伟大成就。你的理念和人格魅力在不断地激励着我,使我坚定不移地在这道路上奋力前行。”
“特纳丁,不必自谦,直说你的新观点新理念。如果我们冈格星人停在某一层面,而不再前行,这是不可饶恕的巨大错误和不可接受的巨大损失。”
“辛老,你之前,提出从物质世界出发,促进科技发展,阐发生命意义。在这之后,你静居河边,日复一日地研磨石棒,这是在叩问内心,和精神世界进行对话,探索其路径。
“我猛然一醒,看到了你的良苦用心。”
“直说,不要计较人情得失。”
“我认为,是时候了,现在应该开始深入地研究精神现象,研究智慧生命的能动性对物质世界的作用。星岛之间的旅行时间不再缩短,提示我们必须提升我们的精神和意志。”
“你有什么具体的设想,亲爱的特纳丁?”
“辛老,我们应该大力探索其他的星际文明,向其他文明传递我们的良好愿望,我们愿意进行友好交往深入交流,取长补短,建立星际间的联系,共同推进文明的发展。这样我们可以吸取其他文明的智慧,由此得到提升。也开阔心胸,发露襟怀,兼容并蓄。时空无限,我们的心胸襟怀也应如此,奥秘无穷,我们的认知能力也应相应。舍此,则难有进一步的成效。
“接下来,我们应该助力有志于精神现象研究的独特人士。这些人跳出了物质世界研究的窠臼,他们的许多认知,先是被怀疑,但终被最新的物质世界研究成果所证实。这一点,可以证明,精神世界的研究之于物质世界的研究,是互相助力,互相促进的。
“他们用简朴的物质生活,恬静的精神守护,获取了很强大的认知能力,是这些人士最独特的地方。他们的回归内心,使他们有定力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智慧宝藏。我认为积极地倡导这样的精神研究模式,对推进智慧文明的不断发展有莫大好处。”
“来,亲爱的特纳丁。”辛克兹来到小院放紫色棒的石块前,把搁架上的紫色石棒捧到手里:“你看看这紫色棒”
“好的。”特纳丁依照吩咐,收拢手指双手握着紫色棒。
“能看到什么?”
特纳丁将紫色棒举起,让阳光照在棒上。
这时,一束阳光透过云层,直射紫色石棒,阳光在石棒上反射散射折射,紫色的光芒光晕洋溢在小院中。
良久,特纳丁不由自主地捧着紫色棒,放到额前,然后放到头顶。
这时,温润的光明从头顶沁入全身,这光明和先前紫色棒所传导来的清凉交汇融合,一时间,整个身体通透恬怡,心胸豁然明亮开阔,浑然进入忘我的境界。
特纳丁在这种境界中,无自我,无旁物。
“亲爱的特纳丁。”过了一些时间后,辛克兹深情地看着他轻轻呼唤。
特纳丁被唤醒:“辛老,我又被加持了。”
“好,按照加持的指引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