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和周校长有效地交流了他的想法,这个星期,他是每天都要叫我去他办公室。
他是个做事稳重的人,这个事情的前前后后,他都想考虑得周全些,而基于对我的信任,他更愿让我也参与进来,为他出谋划策,为他查漏补缺。
很快,在我俩的“密谋”之下,周校长的实验班计划基本成形。
这种的确会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不知道会引起多大的震动,但我想,凡事都得试一试。而且,前世里那些名校提高门槛招生,不也是变相地分了三六九等吗?
基本上,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有出息些,能进档次高点的学校,只是,世事往往大不如意,能爬上象牙塔顶端的,永远是一小撮人,能勉强陪跑而不掉队的,也不是太多。
那么,跃龙中学的这一重大变革,极有可能会卷起一阵疾风来。
按照我们的计划,初三年级,因为已到了中考冲刺的关键时刻,所以,将进行一次公平的考试,把全校近二百初三学生,照样分成四个班。这四个班的分配规则,就是按成绩往下排,成绩最好的前四五十名学生,相当于这一届的精锐,所有的师资都按最好的配置,教学进度也做相应的调整,另外,平时复习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以全力冲刺中考。其他三个班,当然也不是不管,而是鼓励与规划同步进行。所谓鼓励,就是给他们打气,鼓励他们在最后的一学期努力学习,努力让自己比之前的自己更优秀些,毕竟,奇迹总是有的,学校也不是说就放弃了他们。至于规划,则是要让他们明白,除了考中专,还会有别的出路,比如学一技之长,去上职校。而要想上职校,基础学习同样不能荒废。
关于家长方面的反应,周校长把这个重担交给了龚永红,因为他是跃龙本乡的人,素来有些声望,说起话来人家多少会给些面子。
而初二和初一,则与初三又有些不同。同样是有精锐班,但却进一步拉紧了节拍,并不会以一战定终身。这个玩法是相对灵活的,将会以月考为基准,综合当期的所有月考成绩,一学期进行一次班级重排。以ABCD四个班为例,那便意味着,即使你暂时处在C班,要是每次月考都把握住机会,还是有可能完成逆袭,在下学期升到B班,甚至A班。
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压力将会更大,老师们的压力也不轻。不过,压力,往往也是动力,就看后面怎么引导了。
再说,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便有坏的一面。从我的角度来看,周校长只要扛过一学期,让一切真正都上了轨道,且真正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那这个模式,这个变革,便可以说成功了。
而不好的一面,不说家长会有多大反应,便说说教师内部,恐怕都会翻江倒海。一旦打破了现有的教学节奏,令得教师们都感到不适了,那周校长后面的工作,将变得极难开展。
所以,我给了周校长一个建议,那就是,虽然班与班之间会有对比,但是,每个班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因班而异,达成目标就要一视同仁,该奖的,一定都得奖。这样,老师们才会觉得有干头,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