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程颢巧断案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梧桐姐姐。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北宋时期的《程颢巧断案》的故事。
在北宋宋仁宗嘉祐二年,鄠县有一个年轻人来到县衙告状。
他满脸焦急地对县令程颢说:“大人,我要告状!我叔叔一直借住在我父亲的宅院里,现在竟然从院子里挖出了一大笔钱,那钱肯定是我父亲所埋,就该归我家所有,但叔叔却不肯归还,说那钱是他自己埋的。”
程颢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微微皱起了眉头,心想:这案子看似简单,可想要解决却并不容易,毕竟年轻人没有证据能证明钱财是自己父亲所埋。
程颢带着手下的人来到了那所宅院,仔细地查看了现场。只见院子里的土被翻得有些凌乱,地上堆着一小堆钱币。
程颢蹲下身子,拿起一枚钱币,放在眼前仔细端详。这枚钱币的边缘有些磨损,上面的文字和图案虽然还能辨认,但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他轻轻用手指摩挲着钱币的表面,感受着它的质地和纹理,似乎想要从这些细微之处找到一些线索。
接着,他又拿起另一枚钱币,发现这枚钱币的铸造风格和刚才那枚有些相似,但在一些细节上又略有不同。
程颢心中暗暗思忖:这些钱币看起来都有些年头了,不像是近期铸造的。 程颢让人把钱币都拿到堂上,然后问年轻人:“这钱是你父亲啥时候藏的?”
年轻人说:“有二十年了。”
程颢微微一笑,命人取来一千钱,再次仔细地观察起来。他将这些钱币一字排开,一枚一枚地查看,发现这些钱币的样式都比较古朴,和当下官府所铸造的钱币有很大的差别。他的手指在钱币上轻轻滑动,感受着岁月在这些钱币上留下的痕迹。
过了一会儿,程颢抬起头,看着年轻人和他的叔叔,缓缓地说:“你们看,这些钱币的铸造年份都比较久远,而叔叔你借住宅院不过七八年,所以这钱不可能是你埋的。年轻人虽说是这宅院主人的儿子,但他也无法证明这钱是他父亲所埋。依我看,这笔钱就先充公,用于县里的公共事务。”
年轻人和叔叔一听,都傻眼了。年轻人连忙说:“大人,这钱怎么能充公呢?这肯定是我家的呀。”
叔叔也着急地说:“不行不行,这是我发现的,就是我的。”
程颢严肃地说:“你们既无法证明这钱的归属,那就按我说的办。以后若有证据了,再来取回也不迟。”
两人虽然心中不甘,但也无话可说。就这样,程颢巧妙地解决了这起纠纷。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冷静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像程颢一样,他没有被表面的纷争所迷惑,而是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找到了一个公平合理的解决办法。同时,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用证据说话,不能仅凭自己的猜测和推断就下结论哦。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啦,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