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见大家不说,继续说道:“因为你们是村里积极性最高的,是最勤快的,你们在寨子上也是有威望的。”
“你们看看寨子上除了你们,哪还有年轻人在家?你们不承头做,难不成还要靠我们这些外面的人来做吗?”
“万事开头难,但再难,总得有人来做。你们不做?指望谁来做呢?”
“何况你们还是有工资的,又不是让你们天天打扫卫生。一周一次大扫除,三天一小扫,你们可以商量把负责打扫的区域分到个人,脏的时候就扫,不脏就不扫,我们村里只看结果,不会盯着你们每周必须扫两次。”
“刚刚我也讲清楚了,你们只负责村寨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他们家里和房前屋后的卫生你们不用管,我们还有评比的奖惩办法,环境卫生不好的,我们会处罚的。”
听到这,有人插话说道:“你们能怎么处罚咯?”
易之微笑着说道:“首先,我们会用村里的广播喇叭全村通报,让他在全村都丢尽脸面,让全村的人都知道他家的卫生脏乱差。其次,以后有什么政策补贴之类的,直接不给他,因为政策不养懒汉。最后,来村里办事恐怕也难办。”
易之说的在全村通报可能没人理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要脸的,真要遇到那种死皮赖脸的,你也拿他无法。
但后面说的不给钱,比如不给评低保之类的,像这种直接关系到得钱的,相信没人会和钱过不去。
易之把大家的担忧都解决了,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可以甩开了膀子干。
关键是听这话,干好了,除了领现有的工资,搞不好后面还有其他钱可赚,光想想都干劲十足。
于是大家都支持,都愿意。
“那行吧。”
但毕竟是第一次在村里这样做,而周边的村又没有可复制的经验,为了保险起见,易之决定在全村挑选出五个村民小组做家庭卫生评比奖惩试点,先试行,看效果,视情况而定是否要在全村实行。
易之说:“将就大家都在这里,我们顺便统计一下,看寨子上还需要多少个大垃圾桶,到时候我来想点办法找点钱补上,还有就是准备给全村每家每户都买一个家用垃圾桶。”
易之分析了一下村里目前的条件,就目前而言,垃圾是镇里聘请的驾驶员来转运出去的,全村共有十六个村民小组二十八个自然寨,但整个村坐落在一个长槽里,一条小河把全村分成两半,驾驶员从村头一路收集到村尾,也还算顺路,所以来一趟是两百元,但垃圾是村里自己找人上车。
大家都有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没有养成把垃圾扔在垃圾桶里的习惯,基本上就是到处乱扔,房前屋后家里都是,而且家里也没有配有垃圾桶。
如果每家都配一个垃圾桶,在寨子上多配几个大的垃圾桶,这样一来,通过村里人为的引导,人们就把家里产生的白色垃圾之类地拿到寨上的大垃圾桶里扔掉,然后村里再联系开垃圾车的驾驶员过来把垃圾拉出去处理。
而村寨上公共区域部分的垃圾等有护林员和保洁员清理,连同公路上的牛马过路留下的粪便,也是在清扫后倒进大的垃圾桶里,最后转运出去处理。
那么就只剩生活和牲畜圈里流淌出来的污水没有处理了……这个需要钱,而且是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才能做成……
经过大家的统计,大概还需要二十个大的垃圾桶,大家一致建议要买家用垃圾桶的话,索性把全村五百四十三户都重新买一个,免得到时这家说没有,那家说没有的,不配合工作。
显然大家今天听了易之说的设想,大家都很激动,也觉得可行,毕竟最终受益的是自己。
散会后,易之在网上查询垃圾桶的价格,二十个大的垃圾桶,三百六十升的容量,每个三百元,总共六千元。家用的直接买塑料水桶,便宜实用,每个十五元,五百四十三个桶,总共八千一百四十五元,两样合起来是一万四千一百四十五元。
易之从副主任莫贻英那里了解到,村里一年的办公经费才两万块,现在账上只剩一万五。村合作社上有笔专款,大概二十万,可惜是专款专用,是用于村里现有产业早蔬菜、早辣椒的。除之外没有其他资金可以用。
办公经费虽可以用来买垃圾桶,但光买垃圾桶就要花去一万四千一百四十五元,几乎都快花完了,那后面的办公耗材可就没钱买了。
易之坐在办公室里,愁眉难展,这村里要是没钱,真难做成事,看来今后要想办法搞点钱。
易之思来想去,终于想到办法了。
易之双脚一抬,往后一靠,挨个向之前接触过的工程老板打电话。
“王总,最近在忙吗?”
“还好吧,怎么了,易工,听说你去驻村了?”
“是的,这不想请你帮点忙吗?我们村打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村里买垃圾桶,但村里一年的办公经费也才两万块,少得可怜。”
易之向王总详细介绍着自己的计划,以及需要的预算,这预算连同垃圾转运费一起。
“王总,你看能不能支持一下兄弟我的工作?”
“嗯……这样吧,易工,你也知道,这几年活不好干,利润不高,还不好结账,我个人赞助你五千,好吧。”
易之想想也行,有总比没有好。
就这样,易之把自己在局里接触过的工程老板都问候了一遍,总共拉得六万块的赞助。
易之把老板们转账的截图保存好,又让莫贻英开收据发给他们,又把钱莫贻英,让他去镇里存到村里的账户上,用的时候再取。
下午,易之没什么事,喊上副支书陈尤华一起去组里逛,把全村都转个遍,熟悉一下情况。
易之有个习惯,可能是因为之前负责工程的原因,就是走到哪都喜欢拿户外软件出来看卫星图,看看自己现在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周边都有些什么。
易之一边看地图,一边和陈尤华骑车在全村到处逛。
易之和陈尤华来到全村最高的一户家里,吴老七家。
从吴老七家门口放眼看去,整个东丘村的村貌几乎尽收眼底,只剩基隆组看不见。基隆组到村委会有两公里左右。
此时的吴老七手里拿着一根树枝,嘴里念念有词的,像是在做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