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 寻回
1
依照李四的回忆,那辆马车载着女总管和男孩儿出城后,往南山方向驶去。
怜舟,林生以及孙氏兄弟一番商议,决定同往。
禄阳城内,全天开张的车马铺仅有几家。几经寻找,终于租到一驾车。
四人赶到南山脚下,天色微明。
站在李四所指的明道尽头,众人发现,南山真是一座大山。比书院所在的东山高大不止一倍。
林生仰视前方的林深枝茂,不由得皱了眉,道:“几位看这两个路口,走哪一个?”
孙龙上前几步。由此分道扬镳的两条山路,分别通往前山和后山。他下蹲,拨动草皮和泥土,细细察看。少顷,心中已有判断。
他起身轻拍两掌,随后抬手,指指右边那条虽无石阶却山势较为平缓的路,道:“运人上山,赶马车总比用肩扛便利些吧!况且不止一次,不止运一个人……”
“唉,红先生……”林生叹息。
较之于其余三人,他在忧心之外更多一分懊恼。
他避开众人目光,暗自神游。
山间随处可见的粉白小花,就像雪梅姑娘的笑脸一样温柔。花朵甜甜淡淡的香气,如同他俩惺惺相惜彼此安慰时从姑娘发间散出的气息……这难道真是处心积虑?“唉!”林生又叹一声。
孙龙闻声,双手叉腰回望一眼,安慰道:“林生,思虑无用。不出所料,我们从这一侧上去,会有所斩获。”
“兄长,骑马上去吗?”孙虎道。
“动静太大,会否不利于勘察?”怜舟说话间四下观望,欲觅一处用来拴马。
“嗯,怜舟说得对,把马匹拴好!”孙龙说完,令孙虎一道将几匹坐骑固定于树干上。
上山之路行了一半,怜舟暗自喟叹:东山与脚下这山相比,可谓清朗如少年。完全不似南山这般,长着数不清的心眼儿,每一棵葱郁和每一片泥泞上都写着,老谋深算。
又攀行一段山路,怜舟渐渐体力不支。双膝无力,跨越一小段陡坡时险些跌倒。幸好林生在旁,将他搀扶住。
循着路面上时隐时现的车辙,一行四人奋力朝那未知的地方突进。
孙氏兄弟身强体健,打头阵。林生紧随其后。怜舟则勉强跟上。
“要是早知这后山之路前半程都无任何斩获,就该驱车上来,把车马拴在山腰上。如此也可免了舟兄一通劳累啊!”林生回头见怜舟大口喘气,脸色煞白,颇为不忍。
“无妨,我撑得住。稍待片刻就……”怜舟话未说完,忽感肩头针扎一般。他双臂交叉扶住双肩,屈膝蹲向地面。
林生见状,朝前方唤了声。俩兄弟止步。
怜舟见误了众人赶路,心中焦急不已。他指望此次发作能比平日退得快些。于是念咒似的不停说着“就快好了,就快好了……”可是痛症非但没有迅速消除,反而令他神思恍惚。
他眼前出现一大片红。像大块红布从天而降。整片山林仿佛一时间被浸染成了红色。
此刻他只看得见红。
他感到身体正被拖拽而起。有一只手将他拖向山路一边的红色密林里。
越往深处走,红色越浓。浓得像血。
他看见一个背影,有如自己分身,正往那片莫测的神秘中步步探去……
“在那儿!”怜舟猛然站起,摇晃身体,追随他的“分身”没入林中。
众人面面相觑。恐怜舟出事,未加迟疑,三人跟上前去。
林间杂草丛生。高高低低,铺展开来,一直延伸,尽头是一面约有十来尺高的山坡。
怜舟不顾林生追喊,执意扎进去。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在距离坡底十步之遥处,看见覆于榛莽之上的一片红。
“先生!”怜舟穷尽气力迈进几步。
那红并非幻象,是女子衣衫。在风里拂动着,有如旗幡。
众人围拢过来。只见倒地女子长发遮面,宽袖被刮破,一半垂搭在草尖儿上。
林生左右环顾,见那三人进退两难,便主动上前。他弯腰低头,凑近,用两指拨开女子黑发。
“是红先生!是红先生!”林生喜不自禁,回头望向众人。
“真的是……先生可还好?”孙龙两步跨过去。
而这一刻,怜舟却像是双脚被定住似的。眼看孙龙孙虎喜忧交加,在红先生耳边轻唤,他却挪不动步。
他还是那个看到红衣便心生恐惧的怜舟。只是此时这恐惧中更添几分敬畏和从未有过的悸动。
林生再唤,并以手指探先生鼻息。随即朝孙龙孙虎点点头。
孙龙将先生托起,孙虎单腿下蹲。由林生相助,俩兄弟交替背着伤重昏迷的红先生往山下去。
2
“舟兄,红先生就有劳你照看了。”林生拨开车前挡帘,将怜舟留在车内。他见孙龙孙虎的马匹起步,便也挥鞭出发。
一行人向城内去。打算先找家医馆给红先生疗伤。
除了额角脸颊手背上的擦伤,似乎再无明显伤痕。这叫众人高悬的心放下一半。
可是红先生始终未醒,气息微弱,又令人不得不担心或已遭致内伤。
怜舟守在一旁,目光避开红衣,时不时望一眼红先生沾了泥污的手指尖和破皮的手背。
那可是一双下笔绣辞的手啊!怎堪遭此劫难?只怕,比这双手更糟磨难的是女人的……可是,是谁,为什么?
怜舟忍不住拿指腹去轻擦红先生甲盖儿上的泥巴。一颗,两颗,擦到中指时,他感到那手指挣扎了一下。
他以为看错,便再行试探。岂料竟被反扣住手腕。
红先生并未睁眼,可指间却爆发出无比的力道。她怒斥一声,不得放肆!随即又昏睡过去。衣袖向上掀起,露出半截手臂。
这时怜舟才惊觉,先生腕上竟有明显勒痕。此前一定遭受过捆绑!
怜舟不时掀开侧帘向身后张望。一路颠簸,车马正渐渐远离那莫名幽深可怖的南山。
在此之前,他从未到过那里。只在街谈巷议间获知,山上建有一座寺院。
寺院住持逢年过节都会派弟子下山来给百姓施粥施药。
民间流传着“玉峰降福”的美名。这其中“玉峰”二字指的便是那南山上的玉峰寺。
怜舟心想,这南山本应是座慈眉善目之山啊!
他撇过头,手指擦着车内铺板一寸寸靠近红先生衣袖。
他捻起那片令他悸动慌张的布,轻轻拖动,盖住红先生饱受摧残的纤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