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年轻时(8)
书名:爱不随时光流逝之夏季大三角 作者:由心语 本章字数:2383字 发布时间:2024-11-01


  8


  帮助我练习口语,李明惠可以说是尽心尽力,虽然我对口语不怎么感兴趣,但是在她的督促下,我也不敢偷懒。

  有一天下午练得我口干舌燥,只好求李明惠休息一会儿。休息时李明惠看到操场上有人在打羽毛球,就过去玩了起来。见她去打球,我也想找点自己喜欢的事做,于是回宿舍找了一本《中国历代诗词选》,夹在腋下,一边散步一边背唐诗。

  走到操场边儿上,看见李明惠正挥动球拍与一个同学在鏖战。她身轻如燕,跳起来接球的姿势非常优美,不管是多么刁钻的球她都能接住。我都看呆了。看了一会儿,我正要离开操场,这时李明惠把球拍交给别人,朝我走来。

  “你休息好了?我们继续练习吗?”李明惠问。

  “练了一下午,我嗓子都疼了,想换换样。”我把手里的书递给她。

  “你真要两个专业一起学?”李明惠看看书的封面惊讶地说。

  “光学英语就够累的了,哪还有精力学别的,上次买的那些书一直也没有时间看,学英语学累了,我就换换样,当作休息。”

  “看见你拿着书,嘴在动,我还以为你找我练习会话。”说着,李明惠把书还给了我。

  “刚才我在背一首唐诗。”我说。

  “背给我听听,看我能不能猜到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我把刚才背诵的唐诗又重复一遍给她听:“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你别笑我孤陋寡闻,我真不知道这是哪位大诗人的作品。不过,我听说过‘曾经沧海’这个成语,是不是和这首诗有关?”

  “这个我也不太确切地知道,估计是来自这首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元稹的作品。”

  “虽然我知道几个唐代大诗人,却没听说过元稹。”

  “元稹与白居易齐名,不过,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不及白居易,所以知道他的人并不太多。”

  “打了半天球,我也累了,咱们坐下聊吧。”我们来到小操场的边儿上,坐在一条长椅上。她接着说道:“你刚才背的那首诗内容我不太明白,你给我讲解一下好吗?”李明惠倒是挺直率,不懂就说不懂。

  人家陪我练习了一下午口语,现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我也不能拒绝,只好尽我所能满足她的愿望。

  “既然你有这个请求,我却之不恭,只好勉为其难了。”我先来一句开场白。

  “你可别谦虚了,快点讲吧,我都等不及了。”

   我清了清嗓子才正式开讲:“‘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思是见过大海的人,对大江大河和湖水已经不放在眼里;‘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意思是哪里的云都不如巫山的云美。”

  “为什么作者认为巫山的云最美?”李明惠问。

  我的古代文学知识未必比她强多少,我一边看着书里的注释,一边给她讲解:“巫山在四川的巫县,共有十二峰,其中最著名的是朝云峰,传说朝云峰的云是神女所化,所以朝云峰也叫神女峰。古人形容神女峰的云‘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树,美若妖姬’。这首诗的前两句字面的意思是作者认为自己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后面的两句,‘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字面的意思是现在就是从美女群中信步走过,作者也不会回头盼顾,之所以这样,一半是因为他正在修行,一半是因为他还深爱着一个女子。读完整首诗再从头看,这时你就能明白,这首诗的前两句作者暗示曾经与一位绝色女子热恋过,那个女子就像沧海和巫山的云一样。后面两句的意思是由于那个绝色女子以及正在修道,即使在成群的美女中走过,他都不屑一顾。”

  “原来是这么回事!”李明惠说。“不听你讲解我根本弄不明白作者在这首诗里到底想表达什么。”

  “这首诗只看字面确实不好理解。”讲到这里我本应该打住,不再讲下去,可我却没有见好就收,而是继续卖弄我那点文学知识。“有人说这首诗是作者为怀念故去的妻子而作,也有人说作者是在写他的初恋情 人。为了怀念他的初恋情 人作者还写过一首名为《莺莺诗》的诗作,在这首诗里作者回忆了他与莺莺小姐相处的经过。你知道《西厢记》吧?”

  “听人说过。”李明惠说。“前些日子从收音机里听到有人朗诵《西厢记》中的一小段,‘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可惜我只记住了这几句。”

  “你真厉害!只听一遍就记住了其中的精华部分!”我伸出大拇指。

  “你别忽悠我了!因为这一段的句子短,好记。”李明惠红着脸说。

  我接着说道:“明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与元稹的自传小说《莺莺传》还有一段渊源。有人说小说《莺莺传》里的崔莺莺原型是元稹的表妹双文,张生是元稹本人。小说《莺莺传》的情节和元杂剧《西厢记》情节大致相同,只是结局不一样。小说的结局是崔莺莺最终被张生抛弃了,可在元杂剧《西厢记》里却变成了中国人所喜欢的大团圆的结局。”

  李明惠说:“如果元稹的‘曾经沧海’是为怀念他的初恋情 人而作,我觉得他就是个伪君子,既然抛弃了自己的初恋情 人,又何必虚情假意地写诗怀念她?”李明惠忿忿不平地说。

  “你看人真准,一针见血!”我说。“现在人们还无法确认他的‘曾经沧海’究竟为谁而作。据说元稹这个人把功名和富贵看得很重,为了另攀高枝,他抛弃了初恋情 人,娶了高官家的千金小姐。我记得在小说《莺莺传》的结尾张生有一句话,‘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女人是红颜祸水,不祸害自身,必然祸害他人。张生用这句话来为自己始乱终弃的行为开脱。如果《莺莺传》中的张生就是元稹本人,元稹的人品实在是不可取。不过,到了晚年他确实是非常怀念他的初恋情 人,所以才写了《莺莺诗》。”

  李明惠说:“没想到一首诗后面竟有这么多故事。我也没想到你古代文学知识这么渊博。今天听你讲解这首诗,我都动心了,想和你一起学点儿文学知识,可惜咱们只有三年的学习时间,在这三年里我必须要全力以赴地学好英语,别的就不敢想了。” 

  “我也只是挤时间读一点儿,根本无法深入学习。”

  “以后再遇到这类的古代诗词,别忘了讲给我听。”

  “好,只要你喜欢,咱们就一起探讨。”

  “你就别谦虚了,什么一起探讨?在这方面你是老师,我是学生。今天是第一课,以后你还要继续给我讲课。”

  “你要是这样说,在英语口语方面,你是老师,我是学生。现在咱俩扯平了。”


        电话:13732822240   微信:332144068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